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诗文风格
1)  poem literary atmosphere space
诗文风格
1.
Yuan Zongdao was one of the pioneer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study him of the poem literary style theory,the poem literary atmosphere space and it is in the public security official the parties of the function and influe {nce, It is valuable in help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Gong An School and to realize the academic significance of it.
袁宗道是晚明公安派的主将之一,研究他的诗文理论、诗文风格及其在公安派中的作用及影响,对于我们了解公安派的肇兴,认识公安派的学术基础,了解晚明文学思潮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  characteristic of rhyme scheme
诗格风格
3)  On literary styles of Poetry and Ci
诗词文体风格辨析
4)  poetic style
诗歌风格
1.
The poetic styles of the Nan Dynasties have been changed constantly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consummation.
南朝诗歌在逐渐走向完美、精致的形成过程中其风格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也呈现出各异的特点。
2.
Critics generally regard Howl as being typical of Allen Ginsberg s poetic style while ignoring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his later poems.
人们一般把《嚎叫》的风格视作金斯伯格的诗歌风格。
5)  poetry style
诗歌风格
1.
The articl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ontents and to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LiaoYan s poems, reveals the artistic origin of his natural poetry style that formed by conscientious.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这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通过对他的竹枝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中质朴自然的艺术渊源。
2.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life of XueTao, poetry content, poetry style, creative content.
二十世纪之后,学者对其生平、交游、诗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和全面。
6)  style poetics
风格诗学
1.
Inspects the thought way of the Chinese style poetics from the Taoism philosophy thought angle,not difficult to discover,the so-called intuition criticism is one kind of realm resembling "the god to meet" or "magical consciousness",it surmount intellectuality analysis.
从道家哲学思维的角度考察中国风格诗学,不难发现,所谓直觉批评乃是一种超越知性分析的"神遇"、"妙悟"境界,其中包含"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理性成分,又蕴涵着薪火承传的诗性精神,是批评价值的最好实现;这种以心传心的实践性批评,以及由此形成的多维理论视角和灵活的风格概念,充满了特有的诗性智慧和人文色彩,体现了古代华夏民族的文化独创性。
补充资料: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展过程大体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宋太祖立国至真宗朝,是初发阶段。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等。柳开首举“尊韩”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崇散尚朴、宣扬教化等,反对浮靡文风。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文从字顺”的一面,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石介在《怪说》中抨击西昆体“缀风月,弄花草”,“蠹伤圣人之道”。他们的诗文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但在诗文理论方面未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在当时影响不大,存在重道轻文,忽视文章语言形式的倾向。除王禹偁外,他们的创作成就不高。
   第二阶段在宋仁宗时期,是运动形成高潮阶段。代表作家有范仲淹、李觏、尹洙、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苏氏父子、王安石和曾巩等。先是范仲淹提出主张改革文风,戒浮华,得到朝廷支持,于是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李觏要求文以经世,反对拟古和雕琢。尹洙摒弃骈文,致力简而有法,辞约理精的古文。苏舜钦认为写作根本目的是“警时鼓众”、“补世救失”,反对以藻丽为胜,提倡“道德胜而后振”。梅尧臣论诗强调写诗要有感而发,重比兴。认为诗歌要写实,要对现实有所美刺,反对西昆派的浮艳诗风,主张语言要朴素,风格要平淡。稍后于苏、梅的欧阳修,则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有意把诗文革新运动与政治上的改革要求相呼应,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斗争服务。文学主张上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提倡文章要有用于当世。具体表现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应是易被人理解且可以照之去做,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反对那种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在文的方面讲求平易,提倡简而有法,反对追求奇险。欧阳修还首创诗话这一评论诗文的新体式,其《六一诗话》中有许多精辟的文论、诗论见解。此外欧阳修改革科场积弊,罢黜四六时文,并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后进。欧阳修上述主张、措施,使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
   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要求作家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艺术修养,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他的诗文词赋,都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但同时,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表现了该运动的历史局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