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yntactic deviation
句法偏移
1.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iscussion on some phenomena of syntactic deviation in Chine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bjectivity.
本文从主观性的角度对几种句法偏移现象作了探讨。
2) syntactical error
句法偏误
1.
First,there is a tendency from syntactical errors to semantic errors and then to cohesive errors.
从发展的倾向上看,表现出从表层的以语序为主的句法偏误,逐步过渡到深层的以语义为主的词法搭配偏误,进而上升到语篇的以连贯为主的衔接偏误;从性质上说,主要从句法的不正确到语义搭配的不准确再到衔接的不得体;从原因上看,语际、语内、语释和语外是语法、语义、语用三种偏误的主要来源,而心理策略是偏误产生的内在认知动因,偏误类型、偏误来源和偏误心理揭示了偏误成因的层次性。
3) syntactic transfer
句法迁移
1.
This article presents evidence of syntactic transfer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based on collected data obtained from freshmen i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本研究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写作中的错误句子为语料,采用基于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句法迁移在学生特殊过渡时期的表现与作用,从而分析、阐明学生在二语习得中出现错误的内在原因。
2.
This paper will probe into the nature of syntactic transfer by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from 400 students at different proficiency levels from Zhoujia Middle School in Zibo, Shandong province.
句法迁移作为一类特殊的现象在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
3.
Studies on syntactic transfer in TLA generally include those languages from the same language system, and fewer studies have involved languages of different phyla, such as Uygur,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the study on transfer regarding these three languages is very necessary.
三语习得中的句法迁移研究一般只涉及来自同一语系的语言间的迁移现象,目前对属于不同语系如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间的句法迁移现象的研究还比较少,而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4) syntactic mobile behavior
句法位移
5) syntactic movement
句法移位
6) portable syntax
可移植句法
补充资料:句法分析
判断一个句子x是否符合给定句法的过程,也是检验x是否属于给定文法G所生成语言L(G)的过程。句法分析又称剖析。一类模式由文法G所描述也就是对x表示的模式的识别过程。因此,各种句法分析方法均可作为模式识别手段。当G为正则文法时,句法分析一般借助于有限自动机,看 x是否为相应的自动机所接受(见语言识别器)。当G为上下文无关文法时,实现句法分析可用各种剖析算法,其中主要的有自上而下的剖析、自下而上的剖析、CYK剖析算法和厄尔利剖析算法等。但G为上下文敏感文法或 O型文法时,还没有高效率的句法分析方法(见短语结构文法)。
自上而下的剖析 这种剖析是"面向目标"的,从起始符S出发,利用产生式再写句型中的非终止符,以尝试逐步地匹配输入符号串x。若对某一阶段的子目标(x的一个前缀)匹配失败,就必须回溯,再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都已失败,则可断言x不属于 L(G)。例如,设G由产生式:①S→aSbS,②S→aS,③S→c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acbc,则对x的自上而下剖析过程如图1,依次利用产生式①、②、③,就可由 S出发导出x。这相当于自上而下地构成x的派生树(图2),剖析方法由此得名。
自下而上的剖析 与自上而下的剖析过程相反,这是从输入符号串x开始,尝试用产生式左端的非终止符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即与产生式右端相同的子串),以期逐步达到将x缩为起始符S的目标。若某一阶段的尝试失败,也需要回溯并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失败,就可以断言x不属于L(G)。例如,以从左到右的次序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对输入字符串x=acbc用前述文法进行自下而上的剖析,其过程如图3。由此可见,依次利用产生式③、②、①,可将x逐步缩减到S。这相当于自下而上地构造x的导出树(图2),故称自下而上的剖析方法。
CYK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科克(Cocke)、D.H.杨格 (Younge)和 T.卡萨米(Kasami)三人于1967年前后各自独立地发现的,并以他们的姓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当上下文无关文法G 处于乔姆斯基范式,即产生式的形式为A ─→BC和A ─→α 时,可用CYK算法对输入符号串x=a1a2...an进行句法分析。具体步骤是构造一个三角形的表 T={tij|1≤i≤n+1-j,j=1,2...,n},其中 ti1={A|若A─→ai是G的产生式},i=1,...,n,且当 1≤n时,tij={A|若有某个k,1≤k≤j使B∈tik ,C∈ti+k,j-k,且A─→BC是G的产生式},1≤i≤n+1-j。在构造好表T 以后,由起始符S 是否属于t1n来确定x是否属于L(G)。例如,设G由产生式s─→As,s─→b,A─→sA,A─→a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abab,则表T 如图4。因s∈t14,故x∈L(G)。
厄尔利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厄尔利于1968年提出的,是对一切上下文无关文法G=(N,∑,P,S)都适用的高效率句法分析方法。当输入符号串x=a1a2...an时,先构造剖析表列I0,I1,...,In,其步骤如下:
① 令j=0。对P 中每个形如s─→α 的产生式,把项目[s-→·α,0]添加到I0中。
② 若[B─→β·,i]在 Ij中,则对 Ii中每个形如[A─→α·Bγ,k]的项目,把[A─→αβ·γ,k]添加到Ij中,这里 i≤j。
③ 若[A─→α·Bγ,i]在Ij中,则对P中每个形如B─→β的产生式,把项目[B─→·β,j]添加到Ij中。
④ 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没有新项目可添加到Ij中为止。然后,若j=n则终止,否则用j+1代替j并执行下一步。
⑤ 对Ij-1中每个形如[A─→α·ɑjγ,i]的项目.把[A─→αɑjγ,i]添加到Ij中。转到第2步。在剖析表列I0,I1,...,In构造完毕后,由项目[S─→α·,0]是否属于In来确定x是否属于L(G)。例如,设G由产生式S─→SA,S─→A,A─→ɑA,A─→b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bab,则其剖析表列是
I0
I1
[S-→·SA,0]
[A-→b·,0]
[S-→·A,0]
[S-→A·,0]
[A-→·ɑA,0]
[S-→S·A,0]
[A-→·b,0]
[A-→·ɑA,1]
[A-→·b,1]
I2
I3
[A-→a·A,1] [A-→b·,2]
[A-→·ɑA,2]
[A-→ɑA·,1]
[A-→·b,2]
[S-→SA·,0]
因[S─→SA·,0]属于I3,故x属于L(G)。
对于模式识别来说,句法分析是对输入模式的识别过程,也是对输入模式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由于它的重要性,除了上述方法外,不少研究者针对不同形式的文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参考书目
A.V.Aho and J.D.Ullman,The Theory of Parsing, Tranlation and Compiling,Vol.1,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2.
自上而下的剖析 这种剖析是"面向目标"的,从起始符S出发,利用产生式再写句型中的非终止符,以尝试逐步地匹配输入符号串x。若对某一阶段的子目标(x的一个前缀)匹配失败,就必须回溯,再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都已失败,则可断言x不属于 L(G)。例如,设G由产生式:①S→aSbS,②S→aS,③S→c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acbc,则对x的自上而下剖析过程如图1,依次利用产生式①、②、③,就可由 S出发导出x。这相当于自上而下地构成x的派生树(图2),剖析方法由此得名。
自下而上的剖析 与自上而下的剖析过程相反,这是从输入符号串x开始,尝试用产生式左端的非终止符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即与产生式右端相同的子串),以期逐步达到将x缩为起始符S的目标。若某一阶段的尝试失败,也需要回溯并进行其他尝试。如果一切尝试失败,就可以断言x不属于L(G)。例如,以从左到右的次序代换句型中的句柄,对输入字符串x=acbc用前述文法进行自下而上的剖析,其过程如图3。由此可见,依次利用产生式③、②、①,可将x逐步缩减到S。这相当于自下而上地构造x的导出树(图2),故称自下而上的剖析方法。
CYK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科克(Cocke)、D.H.杨格 (Younge)和 T.卡萨米(Kasami)三人于1967年前后各自独立地发现的,并以他们的姓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当上下文无关文法G 处于乔姆斯基范式,即产生式的形式为A ─→BC和A ─→α 时,可用CYK算法对输入符号串x=a1a2...an进行句法分析。具体步骤是构造一个三角形的表 T={tij|1≤i≤n+1-j,j=1,2...,n},其中 ti1={A|若A─→ai是G的产生式},i=1,...,n,且当 1
厄尔利剖析算法 这种算法是J.厄尔利于1968年提出的,是对一切上下文无关文法G=(N,∑,P,S)都适用的高效率句法分析方法。当输入符号串x=a1a2...an时,先构造剖析表列I0,I1,...,In,其步骤如下:
① 令j=0。对P 中每个形如s─→α 的产生式,把项目[s-→·α,0]添加到I0中。
② 若[B─→β·,i]在 Ij中,则对 Ii中每个形如[A─→α·Bγ,k]的项目,把[A─→αβ·γ,k]添加到Ij中,这里 i≤j。
③ 若[A─→α·Bγ,i]在Ij中,则对P中每个形如B─→β的产生式,把项目[B─→·β,j]添加到Ij中。
④ 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没有新项目可添加到Ij中为止。然后,若j=n则终止,否则用j+1代替j并执行下一步。
⑤ 对Ij-1中每个形如[A─→α·ɑjγ,i]的项目.把[A─→αɑjγ,i]添加到Ij中。转到第2步。在剖析表列I0,I1,...,In构造完毕后,由项目[S─→α·,0]是否属于In来确定x是否属于L(G)。例如,设G由产生式S─→SA,S─→A,A─→ɑA,A─→b规定且输入符号串x=bab,则其剖析表列是
I0
I1
[S-→·SA,0]
[A-→b·,0]
[S-→·A,0]
[S-→A·,0]
[A-→·ɑA,0]
[S-→S·A,0]
[A-→·b,0]
[A-→·ɑA,1]
[A-→·b,1]
I2
I3
[A-→a·A,1] [A-→b·,2]
[A-→·ɑA,2]
[A-→ɑA·,1]
[A-→·b,2]
[S-→SA·,0]
因[S─→SA·,0]属于I3,故x属于L(G)。
对于模式识别来说,句法分析是对输入模式的识别过程,也是对输入模式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由于它的重要性,除了上述方法外,不少研究者针对不同形式的文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参考书目
A.V.Aho and J.D.Ullman,The Theory of Parsing, Tranlation and Compiling,Vol.1,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