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邠地历史悠久,贤哲辈出;山川灵秀,风光旖旎。古时为周族发祥之地,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千年左右,姜嫄、后稷在此生息,中间经夏末商初公刘居豳,至商朝后期太王古公亶父在此立国。据地方志载,邠地原有八景,首推庙宇道观,其次林木山麓,八景中虽然列有寺庙庵观、山河形胜等风景名胜,但对先哲芳踪略而不记,后世达人君子、明哲之士,认为八景不足为古邠风物、文明之象征。为修饰郡邑,寓佳境于古迹,将“古邠八景”重新修定为“邠州十二景”,誉为“豳之胜概”而载入方志,遂称为一州之伟观流传于今。“邠州十二景”依次为:豳山仪凤、周墓蟠龙、履坪春草、隘巷朝烟、皇涧流云、漆溪映月、薇山武幕、蒲谷书斋、西湖晚照、龙窝灵雨、山泉鸣玉、明岨翬金。
【豳山仪凤】 古“邠州十二景”之一。在今彬县城东南0.5公里处的凤凰山一带。相传为周初凤凰往来栖息之地。《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南一里,周初栖凤之地。左列寿山,前依涧水,锦谷泉(俗名南庵泉)磬折于下,雉楼掩映,佳瑞如在焉”。古时树木茂盛,翠竹葱郁;清泉荡漾,声似磬鸣,幽谷传声,千回百转,实乃一处宜人佳境。明代知州姚本有《题豳山仪凤》诗一首:“未览岐阳秀,先嘉豳谷幽。冈鸣春日晓,梧宿暮烟稠。五德昭王瑞,九苞树圣休。芳名存胜景,千载仰西周。”明邠州司马张金度诗一首(有序):“凤鸣于岐,人知之;凤鸣于邠,人不尽知之。山有幸不幸与,穷荒之域,轶事多不传。徵公刘太王,人且不知有邠矣。”诗曰:“平生爱白云,高上凤凰山。一鸣去千年,飞鸟日夕还。陟望心愈远,绝顶一以攀。羽仪关人事,无乃太余闲。”清文志鲸《豳山仪凤》诗云:“瑞应文明气与通,九苞飞彩寿山中。先周早有和声至,仁鸟仁人叶古公。”
【周墓蟠龙】 古“邠州十二景”之二。 在今龙高镇土陵村。州志载,此处“四山屏合,群峰揖拱,而墓长三里许,北枕山谷,南控泾水,草色浮动,势类伏龙”,故而得名。明代知州姚本有诗称颂:“一笃开天统,千山构地灵。葱茏环王气,突兀现奇形。云暗龙长伏, 烟深鹤欲瞑。 东风谁作主,陇草自青青。”明知州孙礼《公刘墓》诗云:“野径迂回黍稷香,四山如揖护幽堂。藻萍自永三秦祀,瓜瓞能留万古芳。雨霁荒台秋色澹,水沵清渚帝源长。德星此聚非容易,绿蚁尊中治柘浆。”清文志鲸《周墓蟠龙》诗云:“八百开基万国宗,地形庞厚偃楸松。周家德泽贻谋远,泾水潆洄看伏龙。”
【履坪春草】 古“邠州十二景”之三。在县城南、凤凰咀西。相传为姜嫄圣母履巨人迹而孕后稷处。每当春回大地,阳光灿烂,新绿遍野,如锦似缎。踏青于此,可想圣母“出郊祀禖” 时的虔诚肃穆。 明代州司马张金度曾作《游履迹坪》诗云:“圣后郊禖处,山川迥不同。川光凝日气,山势与天通;黍稷怀明德,耕耘仍古风。殷勤拜履迹,世泽在其中。”清文志鲸《履坪春草》诗云:“一上南楼景物奇,平郊远望翠离离。兆生圣祖知何处?春至芊绵满野时。”
【隘巷朝烟】 古“邠州十二景”之四。在今县城东大街隘巷。相传为姜嫄首次丢弃后稷的地方。隘巷民居密集,晨起为炊,烟岚交映,曙光初照,气象万千。姚本有《咏隘巷朝烟》诗云:“尚古生民地,于今比屋天。光凝千嶂紫,翠锁两河鲜;映旭红穿树,笼花碧绕帘。牛羊埋古迹,飞鸟起前川。”清文志鲸《隘巷朝烟》诗云:“东郊旭早漾朝辉,闤闠居民竞启扉。牛齿渐繁殊昔日,如今隘巷睹芳菲。”
【皇涧流云】 古“邠州十二景”之五。皇涧即今南河。《诗·大雅·公刘》中有“夹其皇涧”之句,即此水。南河清洌,绕城而下,其上云霓浮荡,与山色城影同映涧中,别有情趣。姚本有《皇涧流云》云:“涧自公刘古,流泉逐日新。烟沉鸣玉晓,花泛紫薇春;激石奇峰卷,洄波绣幕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