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世纪评论》
1)  comment of century
《世纪评论》
1.
comment of century was published by Helian and Zhangchunming in 1947,which was used to talkabout the social problems .
《世纪评论》是由何廉、张纯明等人在1947 年1 月创办的旨在讨论当时社会问题的刊物。
2)  cross-century literature review
跨世纪文论
3)  social criticism of the 20th century
20世纪社会批评
1.
The social criticism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been perfected and developed greatly for their critic theory and critic practice.
他们的批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20世纪的社会批评理论,使20世纪社会批评在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趋向和批评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20th century formalist criticism
20世纪形式批评
1.
Critical indifference to short fiction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 general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intrinsic study of literature prior to the advent of 20th century formalist criticism.
从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对几部欧美经典短篇小说的解读中不难看出,在对短篇小说的态度上,20世纪形式批评与非形式批评并无二致。
5)  Medieval Theory of Supposition
中世纪指代理论
1.
The divisions of supposition are the important idea of Medieval Theory of Supposition.
文章以奥卡姆的《逻辑大全》为依据,详细地论述了奥卡姆对恰当的指代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将奥卡姆的这一划分思想表达出来,目的是使人们清晰地把握奥卡姆的指代划分思想,同时为人们深刻理解中世纪指代理论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6)  research from the 20th century
20世纪研究综论
补充资料:慧文(约六世纪)
【慧文(约六世纪)】
  慧文,一称慧闻;他的籍贯和生卒年月,传记不详。据《佛祖统记》卷六《慧文传》称他是东魏孝静、北齐文宣时(534—559)“行佛道者”,另一说他是北齐时(550—577)专业大乘的人。

  根据慧思自述的《立誓愿文》和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慧思传》,可知慧思生于515年,寂于577年,他自称二十岁到三十八岁遍历齐国,学习摩诃衍及亲近诸大禅师。在三十四岁那一年(548),受信州刺史的苦留,建立禅斋,说摩诃衍义;以后他就由北而南。慧思在亲近慧文并获得开悟,至迟是在他三十四岁之前的一、二年。这时慧文已是“聚徒数百,众法肃清,道俗高尚”的有声誉的大禅师了。慧思因闻名而往归依“从受正法”,在亲近慧文的第二夏而大悟。故慧文的弘化时期当自东魏开始,《佛祖统记》并说他“道化行于北齐受禅(550)之后”。《释氏稽古略》卷二称慧思依慧闻开悟为梁承圣三年(554),是不大可靠的。

  相传慧文是无师自悟的。他因读《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体会到“三智实在一心中得”;又因读《中论》四谛品,因缘生法即空、假、中一偈,联系构成了慧文一心三观和所观的一境三谛的思想的禅法。其后慧思传承了这法门而传给智顗。到了智顗它的内容更加以充实,从修观上更开展为一念三千的三谛圆融观,以为天台一宗的教观中心。慧文即是这方面奠定基石的人。

  慧文的禅法,似包含有中国初期传入的《安般守意经》、《般舟三昧》等,而以般舟系的大乘禅法为其心要。

  鸠摩罗什(401—413)在长安传译的《智度》、《中》、《百》、《十二门》论和有关禅经(《坐禅三昧经》、《禅法要解》等),学风在当时中国北方的影响当能存在。慧文远承其学,近复取资于北地六家禅师明、最、嵩、就、鉴、慧用心之法,更发展之。其一心三观之说,和当时传菩提达摩二入四行的壁观禅慧可(487—593)于东魏天平初年(534)在邺都“盛开秘苑”,依《楞伽经》藉教悟宗似相呼应。传之于慧思,思又传之于智顗,乃构成教观兼备,建立了天台宗。

  慧文禅法,虽资取于诸家,但师承是很不明的。天台宗建立以后,为了教人信服,智顗门人灌顶(561—632)曾在叙《摩诃止观缘起》中,援用北魏昙曜译的《付法藏因缘传》二十三祖的系统,提出了“金口所记”和“今师相承”的说法。金口所记,后来湛然名之为金口口承是“从前向后”,从大觉世尊法付第一祖大迦叶到第二十三祖师子止,以其中第十三祖为龙树。为慧文所祖承。盖谓“文师用心一依《释论》(《大智度论》),论是龙树所说,《付法藏》中第十三师。智者《观心论》云:‘归命龙树师’,验知龙树是高祖师也”(《摩诃止观》卷一)。“今师相承”是由智顗追溯师承业于思、文,而上接龙树,所谓“台(智顗)衡(慧思)慧文宗于龙树”(《摩诃止观》卷一)。今师即指智顗而言。

  除了上述的两种相承之说而外,后来湛然在《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卷一,还提出与天台法门有关的九师相承问题。即列举明、最、嵩、就、鉴、慧、文、思、頠九人,并简单地说到九人用心的法门。九师中前六师,除“最师”是昙无最外,其余身世不详。据说,九师是记在《国清广百录》(原书已佚),且是不识根源的人所记;《续高僧传》的《慧思传》中也说,“思又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并说慧思开悟后“往鉴、最等师述己所证,皆蒙随喜”;故前六师中至少最、就、鉴三师在慧文与慧思之间无疑是有深切的关系的。

  (石鸣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