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st ten years of Ching Dynasty
清末十年
1.
The form, purpose and cause of the mass uprising in the last ten years of Ching Dynasty have been transformed with social changes.
清末十年的民变形式、目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2)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清朝末年
1.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 Li Hongzhang and Yuan Shikai, who were the general governors of Zhi Li province took a series of reforming measures such as drilling new forces, setting up new schools,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and inviting foreign teachers.
清朝末年在编练新军,建新学堂,派游学,聘请外籍教习的改革活动中,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和袁世凯,积极聘用英、德、日等国的教习,在这一活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使他们聘用外籍教习的工作和外籍教习在直隶省的活动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色。
补充资料:清定法师(1902~1999年)
【清定法师(1902~1999年)】
清定法师俗家姓郑,名全山,浙江省三门县人,公元一九〇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岁十一月十七日)出生。他的家庭世代信仰佛教,清定自幼受到佛法的薰陶,八识田中种植下菩提种子。他少年时代循序就学,一九二四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因品学兼优留校服务。当时国内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国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成立,清定为爱国心所驱使,一九二五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成功后定都南京。清定于黄埔军校毕业后,复到南京考入国民党的政训研究班受训。政训班毕业,分派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北京)分会,在政训处任少校秘书,继而调任军事委员会交通研究所中校处长、中华民族复兴社上海分社助理书记,及军委员会军训处上校主任。曾先后两次主办上海大中学生集中军训。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清定调至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担任党政军干部训练团的少将政训主任。一九三九年又调到重庆,于中央高级党政军干部训练团,任少将政训处主任。他是国民党的政训研究班毕业,又是复兴社的成员,历任要职,可说是国民党的核心分子。但他调到战时首都的重庆任职以后,目睹当时政治之腐化,及民间之疾苦,有心无力,徒呼负负,在无可奈何中,激发了他出世之心。乃于一九四一年的五月三日,留书弃官出走,投入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依澄一长老座下剃度出家,同年冬月十七日,于成都昭觉寺,依定慧老和尚受具足戒,是年清定年四十岁。
圆戒后住在昭觉寺藏经楼阅读经,研究佛法奥义。一九四一年的冬十一月,能海上师第二度从西藏学法归来,于成都文殊院讲《菩提道次第广论》,经宝光寺方丈贯一老和尚的介绍,清定到文殊院随众听讲。听经圆满,复随侍能海上师到新都宝光寺,再听能海法师讲《比丘戒释》。比丘戒讲完,已到了一九四二年春季。是年四月,清定随著能海上师,到成都南郊的近慈寺结夏安居。
近慈寺原来是文殊院的下院,能海上师于一九三七年由五台山回到成都,欲觅地兴建密宗道场,文殊院退居方丈法光老和尚提供此处,供能海上师使用。近慈寺在成都南郊,寺院甚大,而年久失修,破落不堪。能海上师带了几名弟子先行住入,经过一番修缮,于一九三八年三月,能海上师的弟子们都迁入近慈寺,作为藏密黄教的修行道场。
能海上师以培育僧材的理念,开始建设近慈寺。数年之后,近慈寺建有五堂口、一所译经院,相当于一所体系完整的僧团大学。这五堂的名称是:沙弥堂、学戒堂、学事堂、加行堂、金刚院,外加一所专门培养汉藏译经人才的译经院,特别由北平(北京)请来一位札萨喇嘛主持。到一九四二年,近慈寺常住僧侣已近百人。清定随著能海上师到了近慈寺后,初住学戒堂,继任沙弥堂堂主;他行持精勤,资量具足,一年后住入加行堂,一九四五年住入金刚院。是年夏天,随侍能海上师到彭县龙兴寺度夏安居。是年九月,中国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一九四六年,清定法师代能海上师到武汉讲经,并结夏安居。讲经圆满,返回四川覆命,复遵能海上师之命,主持重庆的金刚道场。继而又奉能海上师之命,到南京、上海弘法。抵上海后,应赵朴初、倪正和等居士之请,驻锡上海觉园,主持班禅纪念堂。一九四九年春,在觉园成立上海金刚道场,能海上师亲临主持。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定仍在上海弘化。是年九月,能海上师于送札萨喇嘛回北京之后,专程赴上海,在觉园的金刚道场,亲书法卷授予清定,传他为接法和尚阿阇黎。并在金刚道场讲《比丘戒》、《律海十门》、《菩提道次第心论》。
清定法师俗家姓郑,名全山,浙江省三门县人,公元一九〇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岁十一月十七日)出生。他的家庭世代信仰佛教,清定自幼受到佛法的薰陶,八识田中种植下菩提种子。他少年时代循序就学,一九二四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因品学兼优留校服务。当时国内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国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成立,清定为爱国心所驱使,一九二五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
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成功后定都南京。清定于黄埔军校毕业后,复到南京考入国民党的政训研究班受训。政训班毕业,分派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北京)分会,在政训处任少校秘书,继而调任军事委员会交通研究所中校处长、中华民族复兴社上海分社助理书记,及军委员会军训处上校主任。曾先后两次主办上海大中学生集中军训。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清定调至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担任党政军干部训练团的少将政训主任。一九三九年又调到重庆,于中央高级党政军干部训练团,任少将政训处主任。他是国民党的政训研究班毕业,又是复兴社的成员,历任要职,可说是国民党的核心分子。但他调到战时首都的重庆任职以后,目睹当时政治之腐化,及民间之疾苦,有心无力,徒呼负负,在无可奈何中,激发了他出世之心。乃于一九四一年的五月三日,留书弃官出走,投入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依澄一长老座下剃度出家,同年冬月十七日,于成都昭觉寺,依定慧老和尚受具足戒,是年清定年四十岁。
圆戒后住在昭觉寺藏经楼阅读经,研究佛法奥义。一九四一年的冬十一月,能海上师第二度从西藏学法归来,于成都文殊院讲《菩提道次第广论》,经宝光寺方丈贯一老和尚的介绍,清定到文殊院随众听讲。听经圆满,复随侍能海上师到新都宝光寺,再听能海法师讲《比丘戒释》。比丘戒讲完,已到了一九四二年春季。是年四月,清定随著能海上师,到成都南郊的近慈寺结夏安居。
近慈寺原来是文殊院的下院,能海上师于一九三七年由五台山回到成都,欲觅地兴建密宗道场,文殊院退居方丈法光老和尚提供此处,供能海上师使用。近慈寺在成都南郊,寺院甚大,而年久失修,破落不堪。能海上师带了几名弟子先行住入,经过一番修缮,于一九三八年三月,能海上师的弟子们都迁入近慈寺,作为藏密黄教的修行道场。
能海上师以培育僧材的理念,开始建设近慈寺。数年之后,近慈寺建有五堂口、一所译经院,相当于一所体系完整的僧团大学。这五堂的名称是:沙弥堂、学戒堂、学事堂、加行堂、金刚院,外加一所专门培养汉藏译经人才的译经院,特别由北平(北京)请来一位札萨喇嘛主持。到一九四二年,近慈寺常住僧侣已近百人。清定随著能海上师到了近慈寺后,初住学戒堂,继任沙弥堂堂主;他行持精勤,资量具足,一年后住入加行堂,一九四五年住入金刚院。是年夏天,随侍能海上师到彭县龙兴寺度夏安居。是年九月,中国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一九四六年,清定法师代能海上师到武汉讲经,并结夏安居。讲经圆满,返回四川覆命,复遵能海上师之命,主持重庆的金刚道场。继而又奉能海上师之命,到南京、上海弘法。抵上海后,应赵朴初、倪正和等居士之请,驻锡上海觉园,主持班禅纪念堂。一九四九年春,在觉园成立上海金刚道场,能海上师亲临主持。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定仍在上海弘化。是年九月,能海上师于送札萨喇嘛回北京之后,专程赴上海,在觉园的金刚道场,亲书法卷授予清定,传他为接法和尚阿阇黎。并在金刚道场讲《比丘戒》、《律海十门》、《菩提道次第心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