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litical moral education and accomplishment
政治道德教育与修养
3)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politics
道德与政治
1.
Chinese traditional thinking in politics has two features: One is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politics; the other is the connotation that man controls the world.
中国传统的政治思维表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道德与政治的整合性 ;二是人治主义的内涵。
5) Morality and Morallity Education
道德与道德教育
6) administrative mordity accomplishment
行政道德修养
补充资料:道德修养
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理想而对自己的品行进行锤炼和陶冶的功夫。有时也指经过这种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
词源 "修" 在古汉语中有 "修整"、"治理"、"改正"等含义,"养"有"长育"、"涵养"等含义。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内省"、"自省"、"洁身"、"澡身"、"修身"等表示道德上的修养。北宋理学家程颢第一次正式使用"修养"这一概念,认为"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功夫到这里则有此应"(《近思录》卷二)。
历史上的道德修养论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就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以后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发挥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理论。这一理论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见修齐治平)结合起来,认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切都要从修养个人的品德做起,只有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说,他最担忧的是"德之不修",即不重视自己品德的修养,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的理论,并强调"内省"的修养功夫,要求他的学生曾参每日"三省"自身。孟子进而指出,人们经过坚持不懈、诚心诚意的修养,就可以产生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尤其在修养方法上强调"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等人则进一步强调"习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在习行中才能迁善改过,达到提高人的道德品质的目的。中国历史上的道德修养理论同儒家的忠、孝等道德规范相结合,并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宣传和推行,曾经对维护和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过重要作用。同时,在其中它也包含着中华民族有价值的道德遗产的重要成分。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开始,就十分强调道德上的自我教育。他认为"与心作斗争是很难的",并说"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一个太阳"。德谟克利特进一步提出一个人能在与自己思想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即意味着他在道德上的进步。亚里士多德更是把教育和修养看作是人们能否具有美德的重要条件。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们则把道德修养理解为在上帝面前对自己的罪行所作的忏悔。文艺复兴运动后,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禁欲主义,强调个性解放时,虽然也注意道德教育,但一般都忽视道德上的自我修养。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修养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使其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感情和信念,并付诸实践。道德修养是促使这种转化的最重要的道德活动。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旧伦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重大区别之一,是特别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相联系,反对闭门思过和"居敬穷理"等脱离现实的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它指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人们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有在与他人、社会的许多利害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只有在处理这些利害关系的实际活动中,才能不断地得到改善,达到修养的目的。同时,道德修养还必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不断地把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感情、意志和信念,并且认真贯彻到行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再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过程,同时又是与不同道德观作斗争的过程。对无产阶级来说,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无产阶级道德观同一切非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斗争过程,只有用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规范作标准,不断同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自己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目的。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1939年 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长篇讲话,对提高共产党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周恩来曾手订《我的修养要则》,共7条,作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座右铭。这7条是:①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②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③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④要与自己的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见彩图)
词源 "修" 在古汉语中有 "修整"、"治理"、"改正"等含义,"养"有"长育"、"涵养"等含义。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内省"、"自省"、"洁身"、"澡身"、"修身"等表示道德上的修养。北宋理学家程颢第一次正式使用"修养"这一概念,认为"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功夫到这里则有此应"(《近思录》卷二)。
历史上的道德修养论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就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以后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发挥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理论。这一理论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见修齐治平)结合起来,认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切都要从修养个人的品德做起,只有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说,他最担忧的是"德之不修",即不重视自己品德的修养,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的理论,并强调"内省"的修养功夫,要求他的学生曾参每日"三省"自身。孟子进而指出,人们经过坚持不懈、诚心诚意的修养,就可以产生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尤其在修养方法上强调"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等人则进一步强调"习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在习行中才能迁善改过,达到提高人的道德品质的目的。中国历史上的道德修养理论同儒家的忠、孝等道德规范相结合,并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宣传和推行,曾经对维护和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过重要作用。同时,在其中它也包含着中华民族有价值的道德遗产的重要成分。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开始,就十分强调道德上的自我教育。他认为"与心作斗争是很难的",并说"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一个太阳"。德谟克利特进一步提出一个人能在与自己思想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即意味着他在道德上的进步。亚里士多德更是把教育和修养看作是人们能否具有美德的重要条件。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们则把道德修养理解为在上帝面前对自己的罪行所作的忏悔。文艺复兴运动后,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禁欲主义,强调个性解放时,虽然也注意道德教育,但一般都忽视道德上的自我修养。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修养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使其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感情和信念,并付诸实践。道德修养是促使这种转化的最重要的道德活动。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旧伦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重大区别之一,是特别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相联系,反对闭门思过和"居敬穷理"等脱离现实的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它指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人们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有在与他人、社会的许多利害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只有在处理这些利害关系的实际活动中,才能不断地得到改善,达到修养的目的。同时,道德修养还必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不断地把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感情、意志和信念,并且认真贯彻到行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再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过程,同时又是与不同道德观作斗争的过程。对无产阶级来说,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无产阶级道德观同一切非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斗争过程,只有用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规范作标准,不断同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自己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目的。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1939年 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长篇讲话,对提高共产党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周恩来曾手订《我的修养要则》,共7条,作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座右铭。这7条是:①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②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③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④要与自己的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