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具像表现主义
1)  embodiment expression
具像表现主义
1.
The embodiment expressionism drawing puts down the very roots in Chinese longstanding humanist background which emphasizes the traditional realism, the humanism (including works in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etc.
具像表现主义绘画正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写实的悠久人文历史背景,以及“85新潮”美术运动中所形成的大胆借鉴西方深厚的人本思想(包括诸如哲学、美学等方面的著作)和从题材到技法都五花八门的风格样式的优良传统。
2)  Figurative Expressionism
具象表现主义
1.
Figurative Expressionism in China s Culture;
传承与升华——具象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绘画的因缘
3)  representationatism
具像主义
4)  expressionism [英][k'spreʃəniz(ə)m]  [美][ɪk'sprɛʃə,nɪzəm]
表现主义
1.
Brief analysis on expressionism feature of Gao Xiaosong s movie Blooming Time;
浅议高晓松电影《那时花开》的表现主义特点
5)  Neo-Expressionism [英][,ni:əuik'spreʃənizəm]  [美][,nioɪk'sprɛʃə,nɪzəm]
新表现主义
1.
Half a century later, Neo-Expressionismarchitecture appeared from the critical thinking of themachine-made modern architecture after the WorldWar Ⅱ Both of them emphasized the psychic meaningin architecture and expressed subjective ideas.
表现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受到西方新艺术运动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试图通过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新表现主义建筑产生于二战以后,出于对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性反思而出现。
2.
Its style and spirit were both basically the same as Neo-Expressionism.
意大利超前卫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风格语言及其精神内涵都与新表现主义基本相同。
6)  expressionistic [英][iks,preʃə'nistik]  [美][ɪk,sprɛʃən'ɪstɪk]
表现主义的
补充资料: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
   表现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它在诗歌、小说和戏剧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其诗歌的主题多为厌恶都市的喧嚣,或暴露大城市的混乱、堕落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或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它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德国的海姆、贝恩等。其小说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用以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的精神危机。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等。其戏剧内容荒诞离奇,结构散乱,场次之间缺少逻辑联系,情节变化突兀,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多用简短、快速、高声调、强节奏的冗长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大量运用灯光、音乐、假面等来补充语言的效果。代表人物有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国的托勒尔、美国的奥尼尔、捷克的恰佩克、英国的杜肯、衣修午德以及爱尔兰的奥凯西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