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alian metropolitan
大连都市圈
2) metropolitan area
大都市圈
1.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etropolitan Area;
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
2.
The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area is a very observational form of spatial structure.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格局演变的必然,如何进行大都市圈的规划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3.
As the world s sixth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 Yangtze River delta is one of China s most vigorous economic regions with the deepest regional cooperation.
被称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要建立长三角创新体系,内部资源配置是关键。
3) Metropolitan sphere
大都市圈
1.
Meanwhile,the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sphere is also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经济整合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大都市圈发展同样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功能。
4) metropolitan region
大都市圈
1.
Starting from the discuss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n thedefinition of Metropolitan Reg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of a metropolitan regionwithin this article by integrating the ideas from Japanese scholars who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的城市时代的来临,大都市圈作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城市组织形态,对于大都市圈的空间界定和整合研究理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5) metropolis circle
大都市圈
1.
Study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metropolis circl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ity groups——Analysis based on the economic proliferation and traffic axle;
长三角地区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经济的空间扩散与交通轴的分析
2.
The strategy of metropolis circle in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 corresponds with the goal and demands of mak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China,a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future structure.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都市圈战略顺应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是中国未来空间结构的调整方向。
3.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metropolis circle is a key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ropolis circle and the actual reflection on its function.
大都市圈经济整合是大都市圈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大都市圈功能的具体反映。
6) metropolis
[英][mə'trɔpəlɪs] [美][mə'trɑpḷɪs]
大都市圈
1.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China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gional viabilit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but subsided by the besieged regional policy, the impetus insufficient of metropolis has clearly revealed that the lack of regional policy.
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时,中部地区的发展主要靠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自生能力,却逐渐塌陷于区域政策的“四面楚歌”,大都市圈的带动不足进一步彰显了中部区域政策的匮乏。
2.
As the outcome of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both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metropolis circle obviously reflect the network of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现代服务业和大都市圈都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工协作的网络性。
补充资料:都市
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又称都会、城市。都市中有较多的、集中居住的、不同职业身份的居民,大部分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某些居民具有专业技能。都市具备市场功能、至少具备局部的调节功能和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契约"功能。
辞源 都市在西方早期的图形文字中,是一个圆圈包围着一个"+"即"嘰","+"可能是代表道路,内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活动场所;"○"可能表示城堡的壕沟或围墙,防范着居住在周围的居民。这和中国典籍中的解释相似。中国古代"城"与"市"原是两个不同的地域,含义不同。"城"是指都邑四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都与城相连称都城。都城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最大的都城为国都,下属的大、中、小都城分别不得超过它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九分之一。"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周易·系辞》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都和市聚于一体称都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起源和发展 都市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象征。约8000~10000年前,即奴隶社会初期,世界上最早的都市分别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以及尼罗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
最初,在欧亚大陆的少数地区,人类随着从采集和渔猎的生产过渡到农耕和驯养牲畜的生产,由不稳定的游牧生活过渡到稳定的生活,出现了定居点──村落。此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物产集散、商队往来和规划灌溉系统的中心。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制度,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对外防御,在固定的居住地不断修筑城池,建造供奉神灵的庙宇。随着这样的社会控制中心的形成,出现了最早的市或称城市。正如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一书中所说:"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古代都市是奴隶制国家的首府,在奴隶制国家兴盛期,估计它们的居民曾达10~25万人。尼尼微在公元前 650年有12万人,巴比伦在公元前有25万人,孟菲斯有10万人。公元450~650年,世界上最大的而后来衰落了的都市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大约有50万人。
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也愈加频繁,都市有所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中国古代的长安城居民有8万户,人口约100万。市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东京(又名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口最多时达150~170万。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400年时欧洲最大都市是巴黎,有居民27.5万人。同时期,在非洲最大的都市是开罗,约45万人。这一时期的都市已开始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9世纪曾是欧洲都市大发展的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是都市发展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都市工业迅速崛起,大工商业都市、国际贸易中心逐渐形成,新兴都市急剧增加,大批农村人口涌入都市,出现了所谓近代都市革命。如英国伦敦1400年有居民4.5万人,经过400年的发展,至1800年居民才达到86.5万人,而到1900年,仅相距100年的时间就猛增到453.6万人,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英国在工业革命进程中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都市。欧洲各国的都市发展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发动的掠夺战争和对外的商品倾销,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都市发展,但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到了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世界进入了现代化都市发展时代。1950年世界都市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8.2%,为1900年的两倍多,到1986年则上升到43%。现代都市通过强有力的政权、雄厚的经济实力、便利的交通运输和邮电信息网络、强大而迅速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及其他先进设施,对其他地区施加重大的影响。它们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
都市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都市是一个具有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群体;②它运用自身的优势集聚了不同文化、职业、语言背景的居民,这些居民有着一定的匿名性;③它作为文化载体和传播体,是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中心;④它聚集了各种社团、企业和机构,人们的活动趋向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比乡村居民高;⑤它的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⑥都市生活方式多样化,时间观念强,生活节律快,相互间的竞争激烈。
都市功能 都市具有凝聚、贮存、传递并进一步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功能。在都市有限的地域内,大量异质性居民的聚居,为社会协作和人们的交往、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人类联系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中世纪,西方都市的繁荣推动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现代国家的建立。现代都市则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有机体。特别是中心都市,往往具有生产、贸易、金融、运输、科学、教育、文化、军事、政治、信息、服务和吸引乡村人口等多种功能。不同性质的都市功能有所不同。都市发展的功能日趋复杂,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都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形态和分类 从都市的发展来看,它有两种形态,即古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古代形态都市通常有城墙和护城河护卫,只有几个城门出入。如欧洲中世纪的诸多城邦和中国古代的都城,都属于这一形态。现代形态的都市无需靠城墙或护城河来护卫,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还保存着要塞的制度与秩序,但对外界基本上是开放的。居民的聚居主要靠都市自身的功能优势,还有相当多的居民散居在相邻的村庄和郊区。近现代新兴的都市以及经过改造了的旧都市,均属这一形态。两种形态的都市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二者的制度内容和基本功能却大体相同。
在历史上,一些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根据定量和定性或二者相结合的不同标准,将都市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现在通行的分类有6种:①根据都市人口规模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如中国根据人口数量分为特大都市(或称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大都市(或称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都市(或称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都市(或称小城市,20万人以下)四类。②按都市的主要社会功能分类,分为工业都市、商业都市、工商业都市、港口都市、文化都市、军事都市、宗教都市和综合多功能都市等。③依照都市作用的范围分为国际性都市、全国性都市和地区性都市。④从都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沿海都市、内陆都市和边陲都市。⑤根据都市产生的历史情况分为历史名城和新兴都市。⑥依照不同产业分为第一、二、三产业都市和中间型都市四类。
辞源 都市在西方早期的图形文字中,是一个圆圈包围着一个"+"即"嘰","+"可能是代表道路,内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活动场所;"○"可能表示城堡的壕沟或围墙,防范着居住在周围的居民。这和中国典籍中的解释相似。中国古代"城"与"市"原是两个不同的地域,含义不同。"城"是指都邑四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都与城相连称都城。都城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最大的都城为国都,下属的大、中、小都城分别不得超过它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九分之一。"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周易·系辞》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都和市聚于一体称都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起源和发展 都市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象征。约8000~10000年前,即奴隶社会初期,世界上最早的都市分别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以及尼罗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
最初,在欧亚大陆的少数地区,人类随着从采集和渔猎的生产过渡到农耕和驯养牲畜的生产,由不稳定的游牧生活过渡到稳定的生活,出现了定居点──村落。此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物产集散、商队往来和规划灌溉系统的中心。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制度,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对外防御,在固定的居住地不断修筑城池,建造供奉神灵的庙宇。随着这样的社会控制中心的形成,出现了最早的市或称城市。正如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一书中所说:"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古代都市是奴隶制国家的首府,在奴隶制国家兴盛期,估计它们的居民曾达10~25万人。尼尼微在公元前 650年有12万人,巴比伦在公元前有25万人,孟菲斯有10万人。公元450~650年,世界上最大的而后来衰落了的都市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大约有50万人。
进入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也愈加频繁,都市有所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中国古代的长安城居民有8万户,人口约100万。市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东京(又名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口最多时达150~170万。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400年时欧洲最大都市是巴黎,有居民27.5万人。同时期,在非洲最大的都市是开罗,约45万人。这一时期的都市已开始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9世纪曾是欧洲都市大发展的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是都市发展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都市工业迅速崛起,大工商业都市、国际贸易中心逐渐形成,新兴都市急剧增加,大批农村人口涌入都市,出现了所谓近代都市革命。如英国伦敦1400年有居民4.5万人,经过400年的发展,至1800年居民才达到86.5万人,而到1900年,仅相距100年的时间就猛增到453.6万人,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英国在工业革命进程中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都市。欧洲各国的都市发展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发动的掠夺战争和对外的商品倾销,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都市发展,但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到了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世界进入了现代化都市发展时代。1950年世界都市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8.2%,为1900年的两倍多,到1986年则上升到43%。现代都市通过强有力的政权、雄厚的经济实力、便利的交通运输和邮电信息网络、强大而迅速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及其他先进设施,对其他地区施加重大的影响。它们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
都市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都市是一个具有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群体;②它运用自身的优势集聚了不同文化、职业、语言背景的居民,这些居民有着一定的匿名性;③它作为文化载体和传播体,是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中心;④它聚集了各种社团、企业和机构,人们的活动趋向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比乡村居民高;⑤它的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⑥都市生活方式多样化,时间观念强,生活节律快,相互间的竞争激烈。
都市功能 都市具有凝聚、贮存、传递并进一步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功能。在都市有限的地域内,大量异质性居民的聚居,为社会协作和人们的交往、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人类联系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中世纪,西方都市的繁荣推动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现代国家的建立。现代都市则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有机体。特别是中心都市,往往具有生产、贸易、金融、运输、科学、教育、文化、军事、政治、信息、服务和吸引乡村人口等多种功能。不同性质的都市功能有所不同。都市发展的功能日趋复杂,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都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形态和分类 从都市的发展来看,它有两种形态,即古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古代形态都市通常有城墙和护城河护卫,只有几个城门出入。如欧洲中世纪的诸多城邦和中国古代的都城,都属于这一形态。现代形态的都市无需靠城墙或护城河来护卫,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还保存着要塞的制度与秩序,但对外界基本上是开放的。居民的聚居主要靠都市自身的功能优势,还有相当多的居民散居在相邻的村庄和郊区。近现代新兴的都市以及经过改造了的旧都市,均属这一形态。两种形态的都市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二者的制度内容和基本功能却大体相同。
在历史上,一些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根据定量和定性或二者相结合的不同标准,将都市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现在通行的分类有6种:①根据都市人口规模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如中国根据人口数量分为特大都市(或称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大都市(或称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都市(或称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都市(或称小城市,20万人以下)四类。②按都市的主要社会功能分类,分为工业都市、商业都市、工商业都市、港口都市、文化都市、军事都市、宗教都市和综合多功能都市等。③依照都市作用的范围分为国际性都市、全国性都市和地区性都市。④从都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沿海都市、内陆都市和边陲都市。⑤根据都市产生的历史情况分为历史名城和新兴都市。⑥依照不同产业分为第一、二、三产业都市和中间型都市四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