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猿与婴儿的记事方式相似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婴儿和猿显然是采用同样的策略来记住事物在哪儿,但是儿童的成长,这些策略也会随着升级。这些发现或许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远祖的思维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踏上了通往人类的进化之路的。
动物们通常采用两种基本的策略来记住事物在哪儿,一种是记住事物的特征,比如它是否是个香蕉。另一种就是记住它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比如在左边。科学家通过试验表明所有的动物似乎两种策略都会采用。然而一些操纵性的试验使得动物二者必选其一时,一些物种如鸡和蟾蜍更倾向于选择基于特征的策略,而另一些如鱼和狗则更青睐基于位置的策略。
在德国莱比锡Max Planck研究所进行进化人类学研究的学者Daniel Haun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黑猩猩和人。他们想知道人类和他们最近的亲戚是否都采用同样的记事策略。种间或种内在策略上的任何改变是否能说清楚它们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在莱比锡动物园,科学家把一些奖品,比如葡萄,香蕉片或者玩具动物,藏在一段中空的木头,一个仿真鸟巢的下面或一个中空的人工石头下面。有时,奖品被藏在同一个掩饰物下面,但位置有所变换。这种情况下基于特征的策略能很快的发现这些奖品。还有一些时候,奖品被藏在同一个位置,但掩饰物不同,这时利用基于位置的策略最好。
当人类婴儿一岁的时候,他们和其它大型猿种一样偏爱基于位置的策略。这提示人类和猿的大脑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至少就记事策略而言是这样,人类和所有其它巨型猿种最近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1500万年以前,至少从那时起,这个共同的偏向性选择就已经成了我们脑结构的一部分了。
然而,三岁大小的儿童则偏向于选择基于特征的策略。研究者提到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进入社会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包括语言在内的能力。这个策略改变符合这一时期的情况。Haun解释说,他和他的同事希望今后能发现某些大脑区域,如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的发育是否与记事策略的改变有关。
研究人员还发现,婴儿与猿类动物都具备理解别人的意图和潜在支配力量的认知能力。婴儿的这种认知能力,在人类行为学上被称为“亲社会动机”,这是一种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动机。在合作与完成帮助动作方面,猿类动物也被进行过多项训练,但动物们最常做的事情还有它自己的目的的。比如联合起来寻找食物,或者是为了不被强者欺凌的一种联合保护。一项类似的研究也显示,3至4岁的非洲黑猩猩会为人类找到丢失的物品并且归还给人类,但这远没有蹒跚学步的婴儿那么热心。而且,如果这种帮忙比较复杂的话,比如要求它们拿出放在里面盒子的物品时,黑猩猩以及其它猿类动物就不是非常愿意帮忙了。
黑猩猩在智力方面比较接近人类,只是它们没有语言。但是从广义上讲,通过各种符号、示意动作或者呼叫等能够沟通彼此的思想感情,也应该算作语言。那么,黑猩猩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令人吃惊的。美国的研究人员们曾试图教会一只黑猩猩学习聋哑人的手势语,使它懂得了150个简单手势的含义。通过同一方法,研究人员还让黑猩猩学会代表它自己的符号和词义,黑猩猩甚至还具备了掌握简单符号语言的能力。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黑猩猩并不是真正地了解符号的含义,只是一种条件反射罢了,而婴儿在学会谴词造句前,就已经懂得了一些抽象词汇的意义,而不是指具体的个别事物。
近年来,包括黑猩猩在内的猿类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类活动造成大猩猩栖居地大量减少,加之疾病和人类的捕杀、贩运,全球只剩下约40万头黑猩猩,它们主要分布在23个国家,而且这些国家几乎全部是发展中国家。2005年9月9日,联合国环境署和教科文组织在刚果首都金沙萨举办了“保护大猩猩研讨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国际社会投入资源、共同保护大猩猩,称大猩猩和人类一样,有自觉的意识,能够相互交流,甚至还能够与人类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