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对内汉语教学
1)  home Chinese teaching
对内汉语教学
2)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对外汉语教学
1.
Summarize of the teaching grammar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2.
On cultivating instinctive feel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
On the Affection and Measures of Mandarin Speaking in Nanning Guangxi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广西南宁普通话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
3)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对外汉语教学
1.
The Issue of Variet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
2.
Vocabulary Teaching Should Be the Focu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
3.
Courseware making system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based on Network;
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课件制作系统
4)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对外汉语教学
1.
A software for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with multimedia has been designed.
从制作多媒体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软件入手,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探索出一个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软件应该具有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
2.
It plays on active role in arousing learners interes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来统筹教学内容,重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往往造成应试容易表达难的结果。
3.
A new teaching thinking can be evolved by the introduction and plus expa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ology to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把这种研究方法论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加以拓展应用,可以演化出一种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由形解义,由义求形,辨析语值。
5)  TCFL
对外汉语教学
1.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CFL;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研究
2.
On the Chinese V+N Collocations in TCFL;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名搭配研究——基于学习者动名搭配常用度标注结果的分析
3.
The Impa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hetoric Theories on TCFL Concept;
修辞理论的发展对对外汉语教学理念的冲击
6)  TCSL
对外汉语教学
1.
Researches on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CSL:A Case Study of "所";
语法化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所”字为例
2.
Cultural Influence in TCSL;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3.
Multi-Dimensional Milieu Research in TCSL;
对外汉语教学情境的立体化探讨
补充资料:汉语
汉语

    世界主要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超过11亿。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它的标准音是北京音。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语音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为首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声母都是辅音。最复杂的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3部分组成。韵尾有的是辅音,有的是元音。北京音的辅音声母有22个。介音有〔i〕、〔u〕、〔y〕3个。辅音韵尾有〔n〕和〔!!!H0457_1〕,元音韵尾有〔i〕和〔u〕。汉语的声调是一个音节发音时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形式。北京话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种形式。
    语法 汉语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玻/萝)。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玻→玻璃/萝→萝卜)。比较汉语和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看出汉语语法上的一些重要的特点。汉语和印欧语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没有形态的变化。第一,印欧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后头可以加上一些只改变词根的语法性质而不改变其词汇意义的后缀。而汉语没有此类后缀。第二,印欧语的动词有限定式和非限定式的区别。汉语没有这种区别。这种差异使得汉语语法和印欧语语法大异其趣。首先,在印欧语里,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例如名词只能充任主语和宾语,形容词只能充任定语和表语。在汉语里,由于动词和形容词不变形,无论在什么句法位置上出现,形式都一样。这样就造成了汉语词类多功能的现象。其次,印欧语的句子和分句里必须有限定式动词,而词组里要有动词的话,只能是非限定形式,不能是限定形式。因此,句子和分句是一套构造原则,词组是另一套构造原则。汉语的动词没有限定式和非限定的对立,动词不管用在哪里,形式都一样,因此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是一致的;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而已。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还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上。汉语的主谓结构跟印欧语的句子或分句不同,构造比较松散。这表现在主语后头可以有停顿,或者加上语气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口语里常常没有主语。主谓结构的另一特点是可以充当谓语。动补结构是现代汉语里非常重要的一种句法结构。印欧语里没有与它相对应的格式。从词序方面看,汉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有的修饰语都必须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边。
    文字 从出土的远古时代的文物来考查,汉字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从构造上讲,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①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②合体会意字。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③合体记号字。这种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跟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最大的长处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方言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情况复杂。汉语的方言大致分为官话和非官话两大类。官话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南岸九江与镇江之间的沿江地带以及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和广西中部,包括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几个方言区。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程度较高。非官话方言包括吴方言(江苏南部,浙江大部)、赣方言(江西大部)、湘方言(湖南大部,广西北部)、粤方言(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闽方言(福建,台湾,广东潮州、汕头,海南)、客家方言(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非官话方言差别大,彼此一般不能通话,甚至在同一个方言区内部,交谈都有困难。汉语各方言之间语音上的差别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别最小。中国现行政策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作为全民族共同的交际语言。
    语体和词汇  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相当大的差别自古存在。以唐宋时代为例,当时人口里说的是白话,笔下写的是文言。五四运动时期开展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主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文言文才让位给白话文。书面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是双音词的比重大。书面语双音词除了从文言文里继承下来的一部分外,另一部分是从日文转借过来的或是新造的。汉语词库里保存了与藏缅语族共有的原始词根和与壮侗语族共有(或借自该语族)的词根。由于汉文化的发达,汉语词汇极为丰富,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现代西方语言的借词通常要经过改造才能进入汉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