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rthwest area's art education
西北美术教育
2) edu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西北教育
3) Arts education
美术教育
1.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annan arts edu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浅谈甘南地区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
With the coming of the multicultural time,arts education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and breakthrough.
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突破。
3.
The arts education in the stage of senior colleges and undergraduate has transferr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he goal set formerly for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artist, 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大专、本科阶段的美术教育由过去培养美术家为目标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普及型的大众式教育。
4) Fine arts education
美术教育
1.
Emphasis on Exploitation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in Fine Arts Education;
美术教育应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
2.
The value and purpose of fine arts education a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competence.
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和有创造性、有审美观的人才。
3.
The three points summarize the sketchy features of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in Japan Meiji Period.
就文章研究的题目,明治美术教育来说,前期是"偏西"(西方),中期是"偏东"(东方),后期是"中和"。
5) Art education
美术教育
1.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fine art education;
关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2.
On ar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s creative thinking;
论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6) artistic education
美术教育
1.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 of the reform of artistic education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文章阐述了美术教育课改革方面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2.
As an artistic education with humanistic characters,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democratization,how to turn its educational mode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all-round education",how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iversities,how to regulate teaching strategies,and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humanistic solicitude are issues that we must th.
全纳和爱生教育理念的出现,对基础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教育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如何从"精英"模式转变为"全民"模式;如何应对逐渐增加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的需要,调整其教学战略、发挥其人文关怀的作用是我们当下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3.
Since the Qing Dynasty,temple education made the Mongolian art to carry forward,national culture is well handed down,the religious temple can bring important functions into play if it 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istic education of Mongolian areas.
自清以降,借助寺庙教育的形式,蒙古民族艺术得到发扬光大,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即使在现代蒙古地区美术教育发展中,宗教寺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充资料: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和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和文化修养、审美意识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术教育指普及美术知识,进行艺术熏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一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机构的宣传工作等多种形式,其中,中小学美术课的开设是美术普及工作的重要环节,社会上各种宣传活动(美术展览、电视、广播、群众美术活动等)是重要手段;狭义的美术教育指专门的美术职业教学,即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和专业训练,培养和造就有相当文化修养和创作能力的美术人材,包括学校教学和个人传授等形式。
沿革 专业美术教育最初都是以师徒授艺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个人的艺术经验的讲授和创作实践的示范,给学生以熏陶和影响,使之逐步熟悉和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这种教育形式,在15世纪以前的欧洲和中国近代以前2000多年的历史中是培养美术人材的主要手段,现在也依旧作为一种美术教育方式存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了一些短期的、有培训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如达·芬奇学院(1498)。之后在1562年,画家兼美术史家G.瓦萨里倡仪,意大利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1585年卡拉奇兄弟在波伦亚建立美术学院;1593年罗马成立圣卢卡学院,都以讲授美术技法和展览作品为办学目的。1648年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成立,定期举办沙龙(展览)活动,并制定了严格的艺术规范;1671年又成立皇家建筑学会(后改为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793年同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合并,开设素描、油画、雕塑、建筑、版画等课程,学生要经过考试后择优录取。正规的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开始形成。18世纪下半叶,欧洲新古典主义兴起,受到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支持,影响所及,使为数众多的美术学院纷纷出现于欧、美各国,如1757年、1768年,俄国和英国分别创办了皇家美术学院,到1790年,世界各国创建的美术学院已达100余所,成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材的重要机构,领导欧美的美术创作潮流。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以及后起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学院派美术教育受到冲击,但作为正规的美术教育机构,迄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很重视美术事业,视美术为重要的辅政工具。早在周代宫廷中就有专职画工。汉代更在秘阁、鸿都学等机构中集中了一大批美术人材。至唐代,应征入宫的画工、画家多达 3万人以上。五代时,西蜀孟昶于935年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皇家画院。943年,南唐李璟仿照西蜀,亦成立宫廷画院。这类画院的成立,主要是满足统治阶级的艺术需要,集中的都是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画工和画家,这些人来到画院,不是接受美术教育,因此画院的职能也就不表现在美术教育上。直到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于960 年设立翰林图画院,推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录取和培养画家,开设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按画家成绩分赐不同身职(待诏、祇候、应奉、学生、进士出身等);画院同时兼有创作、教学、研究和鉴藏等职能,才使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并延续了300余年。元、明、清三代,虽然还设有画局(元代)、画院(明代)和供奉画院及如意馆(清代),但三代宫廷画家都属直接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创作人员,已不再发挥宋代画院的美术教育作用。
辛亥革命前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1902年清政府参照日本学制颁行学堂章程,于是中国境内先办了许多学堂,并在学堂中开设美术科(如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北洋师范学堂等),聘请外籍教师讲授油画课,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继之,一些艺术青年筹办各种美术学校,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在比较广泛的领域内发展起来,主要有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主办人刘海粟)、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次年改为国立艺专,主办人林风眠)。南京中央大学于1927年开设艺术系(主持人徐悲鸿、吕斯百等)。除美术学校之外,一些从欧、美和日本学习后回国的人还兴办了各种美术社团和艺术讲习所,如陈抱一于1915年创办东方画会,周湘于1921年创办布景画传习所。30年代初由庞薰琹、倪贻德、周多、张弦等人发起组织决澜社,1934年赵兽、李东平、梁锡鸿等人组织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这些美术学校和美术社团的成立和活动,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鲁迅在介绍国外进步美术、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推动新兴版画运动过程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后,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在广泛进行美术普及工作的同时,创办了多所正规的美术学校。目前全国有高等美术学校9所,计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这些院校有的还办有附属中学,进行中级美术教育。一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艺术学院设有美术系(专业)。
美术学院或美术专业在教学上一般包括美术基础课教学和创作课教学两大部分,录取和成绩考核都有较严格的规定,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作能力。中国各美术院校和美术专业已成为向社会输送美术人材的重要机构,不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材,同时还通过招收留学生,为国外培养美术专门人材。
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社会的群众性的美术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美术展览、环境艺术、影视事业和出版工作等),广泛普及美术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已成为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如苏联政府每年支出3500万卢布用于纪念碑艺术综合体的创作,以加强对青年一代的艺术熏陶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美国广泛利用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进行普及艺术教育工作,这些艺术单位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并成立艺术教育部,加强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及所属各基层组织,各地方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在普及美术教育、开展群众性美术活动和培养人材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 专门美术学校的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上也有相应的调整。西方国家受工业社会的影响,实用美术(诸如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环境美术、应用版画等)的教学占了很大比重。美术学校除了培养自由创作的专业美术家和师资力量外,实用美术人材的培养也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由此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扩大,不再局限于以往一般的素描、人体、静物等造型能力的训练,而是扩及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瑞士洛桑州立美术与实用艺术学校,规定的教学宗旨是"给学生以艺术训练,使学生将来能从事艺术职业、艺术教育以及与造型艺术有关的信息传递工作",学校设三个系:美术系、一般艺术系和实用美术系。其中实用美术系的课程有:基础广告构图、产品设计、广告学、文学与缩写符号、模型、素描、塑型、摄影、摄影广告、艺术知识、材料知识、技术素描、政治经济学与法律、艺术美学与社会学、表现性几何、企业管理、机械基础、物理、材料力学、材料工艺、情报理论和市场研究、表现手法、编排编辑等。其中产品设计占总学时的40%强。这种加强多种能力培养,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的教学思想,在世界各国也都开始受到重视。
③ 基于美术自身的特点,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越来越得到强调,即将美术教育看成是对受教育者艺术个性的启发和培养的过程。对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不做硬性的规定,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循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审美爱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教育的任务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保证每个人的艺术才能能得到发挥和健康成长。
沿革 专业美术教育最初都是以师徒授艺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个人的艺术经验的讲授和创作实践的示范,给学生以熏陶和影响,使之逐步熟悉和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这种教育形式,在15世纪以前的欧洲和中国近代以前2000多年的历史中是培养美术人材的主要手段,现在也依旧作为一种美术教育方式存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了一些短期的、有培训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如达·芬奇学院(1498)。之后在1562年,画家兼美术史家G.瓦萨里倡仪,意大利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1585年卡拉奇兄弟在波伦亚建立美术学院;1593年罗马成立圣卢卡学院,都以讲授美术技法和展览作品为办学目的。1648年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成立,定期举办沙龙(展览)活动,并制定了严格的艺术规范;1671年又成立皇家建筑学会(后改为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793年同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合并,开设素描、油画、雕塑、建筑、版画等课程,学生要经过考试后择优录取。正规的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开始形成。18世纪下半叶,欧洲新古典主义兴起,受到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支持,影响所及,使为数众多的美术学院纷纷出现于欧、美各国,如1757年、1768年,俄国和英国分别创办了皇家美术学院,到1790年,世界各国创建的美术学院已达100余所,成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材的重要机构,领导欧美的美术创作潮流。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以及后起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学院派美术教育受到冲击,但作为正规的美术教育机构,迄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很重视美术事业,视美术为重要的辅政工具。早在周代宫廷中就有专职画工。汉代更在秘阁、鸿都学等机构中集中了一大批美术人材。至唐代,应征入宫的画工、画家多达 3万人以上。五代时,西蜀孟昶于935年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皇家画院。943年,南唐李璟仿照西蜀,亦成立宫廷画院。这类画院的成立,主要是满足统治阶级的艺术需要,集中的都是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画工和画家,这些人来到画院,不是接受美术教育,因此画院的职能也就不表现在美术教育上。直到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于960 年设立翰林图画院,推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录取和培养画家,开设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按画家成绩分赐不同身职(待诏、祇候、应奉、学生、进士出身等);画院同时兼有创作、教学、研究和鉴藏等职能,才使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并延续了300余年。元、明、清三代,虽然还设有画局(元代)、画院(明代)和供奉画院及如意馆(清代),但三代宫廷画家都属直接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创作人员,已不再发挥宋代画院的美术教育作用。
辛亥革命前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1902年清政府参照日本学制颁行学堂章程,于是中国境内先办了许多学堂,并在学堂中开设美术科(如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北洋师范学堂等),聘请外籍教师讲授油画课,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继之,一些艺术青年筹办各种美术学校,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在比较广泛的领域内发展起来,主要有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主办人刘海粟)、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次年改为国立艺专,主办人林风眠)。南京中央大学于1927年开设艺术系(主持人徐悲鸿、吕斯百等)。除美术学校之外,一些从欧、美和日本学习后回国的人还兴办了各种美术社团和艺术讲习所,如陈抱一于1915年创办东方画会,周湘于1921年创办布景画传习所。30年代初由庞薰琹、倪贻德、周多、张弦等人发起组织决澜社,1934年赵兽、李东平、梁锡鸿等人组织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这些美术学校和美术社团的成立和活动,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鲁迅在介绍国外进步美术、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推动新兴版画运动过程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后,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在广泛进行美术普及工作的同时,创办了多所正规的美术学校。目前全国有高等美术学校9所,计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这些院校有的还办有附属中学,进行中级美术教育。一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艺术学院设有美术系(专业)。
美术学院或美术专业在教学上一般包括美术基础课教学和创作课教学两大部分,录取和成绩考核都有较严格的规定,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作能力。中国各美术院校和美术专业已成为向社会输送美术人材的重要机构,不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材,同时还通过招收留学生,为国外培养美术专门人材。
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社会的群众性的美术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美术展览、环境艺术、影视事业和出版工作等),广泛普及美术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已成为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如苏联政府每年支出3500万卢布用于纪念碑艺术综合体的创作,以加强对青年一代的艺术熏陶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美国广泛利用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进行普及艺术教育工作,这些艺术单位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并成立艺术教育部,加强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及所属各基层组织,各地方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在普及美术教育、开展群众性美术活动和培养人材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 专门美术学校的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上也有相应的调整。西方国家受工业社会的影响,实用美术(诸如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环境美术、应用版画等)的教学占了很大比重。美术学校除了培养自由创作的专业美术家和师资力量外,实用美术人材的培养也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由此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扩大,不再局限于以往一般的素描、人体、静物等造型能力的训练,而是扩及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瑞士洛桑州立美术与实用艺术学校,规定的教学宗旨是"给学生以艺术训练,使学生将来能从事艺术职业、艺术教育以及与造型艺术有关的信息传递工作",学校设三个系:美术系、一般艺术系和实用美术系。其中实用美术系的课程有:基础广告构图、产品设计、广告学、文学与缩写符号、模型、素描、塑型、摄影、摄影广告、艺术知识、材料知识、技术素描、政治经济学与法律、艺术美学与社会学、表现性几何、企业管理、机械基础、物理、材料力学、材料工艺、情报理论和市场研究、表现手法、编排编辑等。其中产品设计占总学时的40%强。这种加强多种能力培养,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的教学思想,在世界各国也都开始受到重视。
③ 基于美术自身的特点,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越来越得到强调,即将美术教育看成是对受教育者艺术个性的启发和培养的过程。对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不做硬性的规定,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循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审美爱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教育的任务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保证每个人的艺术才能能得到发挥和健康成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