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国家体委直属院校武术专业系科之一。其前身为活动性游戏教研室。1956年由武术、拳击、击剑、摔跤、举重等项目组合为重竞技教研室。1957年通过系科调整,成立武水系,设武重教研室,开始设立武术专选和普修,培养专业人才,并藉以培养壮大自身师资力量。1988年,该院着手武术专业论证和申报设立武术专业的工作。历时3年,1991年元月获准正式增设武术专业,学制4年(本科),当年开始招生。1991年3月正式成立武术系。
该系老一辈武术家温敬铭、刘玉华是国内外知名的武术教授,曾代表中国参加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武术表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潜心于培养武术专业人才,为该系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系现有专业教师3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5人,助教9人。该系师资梯队结构较为合理,素质较高;学术带头人造诣较深,治学严谨,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学术带头人江百龙教授,近年成果颇丰,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3部,承担国家、省级重点课题数项,先后获国家体委、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共三项,并获得省黄鹤发明奖一等奖;还先后赴美国、前苏联、韩国讲学任教。学术带头人温力教授,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5篇发表于全国一级刊物,曾多次赴国外讲学。在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评选活动中,该系刘玉华教授列名"十大武英"。
该系设有武术专业本科(包括套路、散手、气功)和保安专科。本科设有思想品德、生理学、解剖学、运动医学、运动选材、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武术理论基础、武术史、外语、计算机等34门课程,其中必修课28门,选修6门;保安专科设运动解剖学、犯罪心理学、文秘、外语、保安概论、运动保健学、武术理论基础、武术史、保安管理学、汽车驾驶等28门课程。
该系设有技术实验室,使用面积45平方米,仪器价值数十万元,基本能满足技术摄影、信息处理等要求。该系注重资料室建设,先后投资6.5万元。现有珍贵图书资料2000余册,其中不乏善本和古抄本。有外文期刊5种,国内外技术录相带百余盒。各种资料能满足国际、国内交流的需要。
该系通过培养留学生途径,与韩国、美国、日本、乌克兰等国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还通过技术交流和出国讲学,与欧洲几个国家和东南亚诸国建立了联系。
该系训练水平较高,其中武术散手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992年获团体冠军,1993年获团体亚军,1994年获团体冠军,1995年获团体亚军;武术套路1994年男女双双进入全国甲级队。近几年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第二届亚洲武术比赛中获1项冠军;世界武术锦标赛获冠军1次,亚军1次;远东武术比赛获3项冠军。总计获各级各类大赛冠军97人次、亚军48人次、季军40人次。38人获武英称号。
该系武术专业被湖北省列为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①整理了一批有价值的拳种和理论,不仅在全国挖掘成果会上获奖,而且深得社会好评;②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的研究》等课题,对确立武当拳系在中国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起了一定作用;③训练具有特色,实行教练员负责制,奖罚分明,促进了训练水平迅速提高;④加强横向联系,采取社会捐资办法,引进了大量经费,保证了学科发展的需要;⑤逐步形成了业余体校,中专学校,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一条龙的训练体系,保证了人才建设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