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ivatization shareholding
私有化股份制
2) going private
私售股份,股份私人持有
4) privately-owned enterprise
私营股份制企业
5) demutualisation
股份化;股份制
6) private shared
股分制及私有制
补充资料:瑞典国有化与私有化
瑞典国有化与私有化
瑞典国有化与私有化在瑞典,国有化和私有化是瑞典福利经济制度建立、发展和变化的产物 福利经济或瑞典模式,一方面是指劳资双方在肩负对国家经济发展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谈判来确立合理工资,避免政府干预、另一方面却又运用政府政策来实现高度就业、均等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既实现生产效率又维持分配平等。这一模式的思想源于斯德哥尔摩学派,该学派中的B.俄林等为建立福利制度而主张以公共投资和公共劳动抵制失业,以国家控制福利设施而提供良好的保健、教育,从而带来良好的外部经济效应和分配效应。他们认为,推行福利制度,国有化是基础。瑞典财政大臣E.维格福斯1932年提出的1933年预算草案集中体现了公共投资和由公共部门组织的劳动就业能够增加购买力,减少失业,缩小经济危机的精神。是年,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推行人民之家,正式实行福利政策,宣布福利产业部门实行国有化。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瑞典失业高涨。为实现充分就业,社会民主党在其他产业部门中也部分实施国有化。1973一1974年的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瑞典的造船、航运、钢铁、矿业等主要行业,为出口提供35%产品的企业面临破产。瑞典经济学家卡里森、贝尔汉、伦德堡等极力主张政府必须采取直接行动去拯救遭到威胁的企业,以防止对雇用人员采取不可容忍的裁减措施。因此,政府一方面对企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把部分企业国有化,使政府负担起拯救那些濒于破产行业的重任。 瑞典国有化范围包括:①邮政、电话等公用事业;②国防或重要资源,如2907年东北地区铁矿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1976年政府通过增购股份又把铁矿归为国有,并对石油、核能源实行国有;③处于财政困难或濒临破产的企业,如70年代石油危机时所采取的收购企业手段;④政府对烟酒、医药实行专卖或国家垄断。到70年代末,在矿业、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中50%的企业属国有。1979年,瑞典国有企业中已有7个公用事业公司、140个股份公司以及9家信贷机构,产值7868。亿克朗,就业人数达26.5万,国有企业的投资比重为40%。在管理方式上,公用事业归国家机构经营,其他由国家设置的SF控制公司进行管理,各公司成为它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SF控制公司成立于1970年.属于中央政府的工业部,其目标是维待就业,推动工业朝着社会所要求的领域和方向发展,既扩大工业部和工会对企业的影响,又不损害其盈利能力。 80年代瑞典高额的福利负担和停滞的经济使国有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抨击。A.林德贝克认为.经济不应自由放任,但是也不能损害私有经营机制市场经济的信息流通和资源配置是无法用其他方式取代的,国家调节不应扩大到足以损害私人资本生产和市场机制的程度。他们认为,SF作为救生员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被滥用了,它妨碍了市场秩序。通过社会福利、充分就业等措施调节收入分配是必要的,但公有化不能涉及其他行业,公共开支不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5。%。反对者认为,资本非社会化是根源,要求进一步社会化,并提出把私人企业转为社会福利,充分就业未进入佳境的由职工投资基金会所有。私有化在瑞典的进展阻力很大,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触及福利制度本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