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Risk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Liquidity
国际资本流动性风险
3)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国际风险资本
1.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Operation, Exit and Multi-capital Market System;
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
2.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Exit;
国际风险资本退出问题研究
3.
Discussion on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只有七八年的历史,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风险资本的缺乏,支持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5)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
国际资本流动
1.
This whole first inquires into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model and dicusses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 affecting foreign exchange rate on the base of the model.
在探讨利率平价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决定机制的作用。
2.
By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 theory systematically,this article has discover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 theory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times ranging from the mercantilism period to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period.
通过梳理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发展,认为从重商主义时期到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6)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国际资本流动
1.
Latest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hina;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Economic Distortions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The Trend Analysis of Current Economic Growth;
国际资本流动、经济扭曲与宏观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
3.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补充资料: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又称资本国际转移。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帐户项目,反映着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本流动情况。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包括资本流动方向和规模、资本流动原因、资本流动种类、资本流动影响四个方面。在西方经济学界,涉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文献大量集中在国际资本流动机制上,即金融资本流动如何导致实物资源的相应转移。而对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首推英国经济学家J.E.米德。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与国际资本流动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有资本输出。但是资本流动并不就是资本输出,例如一国用黄金外汇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就不是资本输出,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
历史 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它主要是因一些借款国政府和铁路公司在英、法、德等国的资本市场上发行固定利率债券所致。从19世纪末起,这种证券投资开始被来自美国的直接投资所代替。20世纪20年代,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再度结合起来,资本从美国流向欧洲。然而,由于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引致普遍倒帐,国际资本市场几乎完全萎缩。当时的资本流动大多采取游资(又称"热线")的形式,主要是短期资金为保值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频繁移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私人国际资本市场消失。进入50年代,直接投资开始复兴,金融资本市场随之兴起。但这时的资本流动已主要采取浮动利率银行信贷的方式,而不像早些时候采取固定利率债券融资的方式。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以离岸金融方式发展起来的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增长。进入80年代,许多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遇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国际银行信贷再度被证券投资所取代,国际资本市场出现证券化趋势。就战后资本流动规模来看,流出国首推美国,其次是石油输出国组织,80年代末是日本。主要的流入国先是欧洲,接着是发展中国家,80年代末是美国。
原因 从A.斯密起,人们一直认为资本流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对外投资的高收益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已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一部分。60年代,J.M.弗莱明和R.A.芒德尔提出两国间利差引起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观点,形成资本帐户的流量理论。同期,F.马克威茨和J.托宾建立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财富不变,一定的利率差将导致资产存量在国际间的分配。该理论因此又称资本帐户的存量理论。资本帐户的存量理论和流量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前提条件相同,即存在完全自由的资本流动,在某种利率上一国能够从世界资本市场上借入或贷出不受数额控制的款项。但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实际验证。这说明现有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仍有不完善之处。探索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还必须在理论上提出更令人信服的并且能够用实际数据加以证实的观点。
在中国金融界,对于国际资本流动原因的分析多是一些定性的总结性研究,其解释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利润动机。资本流动的首要动机是牟取最大利润,而造成利润增大的因素又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益两方面。资本流动的重要原因即在于别国原料便宜、劳动力低廉、关税较低和运输成本不高,以及产品收益较高等。②安全动机。减少风险是促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之一。出于经济性和政治性风险的考虑,国际资本往往会迅速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影响 据估算,外汇市场上约90%以上的交易发生在资本帐户而非经常帐户上。因此,当代西方理论界对资本流动后果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引起资本流动的汇率变化上。对于资本流动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主要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资本流动对于福利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视其是否与实物资本的转移相对应而定。如果金融资本流动并不要求相应的实物资本转移,金融资本流动也可以三种方式增强社会福利:①直接投资的互流能使多国公司相互利用其技术或其他优势;②由于不同国家和证券收益不完全相关,证券投资互流可使各国投资者均获风险分散化的好处;③在投资者偏好不同的国家,如有的偏好利息升水,有的则偏好流动性,不同期限的投资资产互流会使彼此都受益。如果资本的流动源于为经常帐户不平衡而融资,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渠道可使福利增加:①生产性贷款用来进行收益高于对外借款成本的投资;②消费性贷款可以改变消费的时间序列。后者使国内吸收水平能够超出现有收入所能允许的水平。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福利最终都有较大的增加。但是,上述理论在国际债务危机爆发后遇到了挑战。因为这种理论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为何资本大量流向资本富裕国而逃离实际上生产率更高的地区。因此,西方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理论仍被认为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在中国,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是按照唯物辨证法从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资本流出国与资本流入国的影响等角度来进行的。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利弊定性上。如国际资本流动有利的一面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解决流入国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利的一面是可能造成流?牍魅ㄊ艿角址负桶鞯取?
参考书目
J.Eatwell ,et al., ed., The New Pɑlgrɑve : A Dictionɑry of Economics,Vol 2,Macmillan, London and Basingstoke, 1987.
J.A.Frenkel & H.G.Johnson , The Monetɑry Approɑch to the Bɑlɑnce of Pɑyments , Allen & Unwin,London,1976.
R.A.Mundell,Internɑtionɑl Economics,Macmillan,London, 1968.
历史 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它主要是因一些借款国政府和铁路公司在英、法、德等国的资本市场上发行固定利率债券所致。从19世纪末起,这种证券投资开始被来自美国的直接投资所代替。20世纪20年代,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再度结合起来,资本从美国流向欧洲。然而,由于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引致普遍倒帐,国际资本市场几乎完全萎缩。当时的资本流动大多采取游资(又称"热线")的形式,主要是短期资金为保值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频繁移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私人国际资本市场消失。进入50年代,直接投资开始复兴,金融资本市场随之兴起。但这时的资本流动已主要采取浮动利率银行信贷的方式,而不像早些时候采取固定利率债券融资的方式。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以离岸金融方式发展起来的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增长。进入80年代,许多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遇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国际银行信贷再度被证券投资所取代,国际资本市场出现证券化趋势。就战后资本流动规模来看,流出国首推美国,其次是石油输出国组织,80年代末是日本。主要的流入国先是欧洲,接着是发展中国家,80年代末是美国。
原因 从A.斯密起,人们一直认为资本流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对外投资的高收益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已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一部分。60年代,J.M.弗莱明和R.A.芒德尔提出两国间利差引起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观点,形成资本帐户的流量理论。同期,F.马克威茨和J.托宾建立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财富不变,一定的利率差将导致资产存量在国际间的分配。该理论因此又称资本帐户的存量理论。资本帐户的存量理论和流量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前提条件相同,即存在完全自由的资本流动,在某种利率上一国能够从世界资本市场上借入或贷出不受数额控制的款项。但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实际验证。这说明现有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仍有不完善之处。探索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还必须在理论上提出更令人信服的并且能够用实际数据加以证实的观点。
在中国金融界,对于国际资本流动原因的分析多是一些定性的总结性研究,其解释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利润动机。资本流动的首要动机是牟取最大利润,而造成利润增大的因素又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益两方面。资本流动的重要原因即在于别国原料便宜、劳动力低廉、关税较低和运输成本不高,以及产品收益较高等。②安全动机。减少风险是促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之一。出于经济性和政治性风险的考虑,国际资本往往会迅速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影响 据估算,外汇市场上约90%以上的交易发生在资本帐户而非经常帐户上。因此,当代西方理论界对资本流动后果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引起资本流动的汇率变化上。对于资本流动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主要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资本流动对于福利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视其是否与实物资本的转移相对应而定。如果金融资本流动并不要求相应的实物资本转移,金融资本流动也可以三种方式增强社会福利:①直接投资的互流能使多国公司相互利用其技术或其他优势;②由于不同国家和证券收益不完全相关,证券投资互流可使各国投资者均获风险分散化的好处;③在投资者偏好不同的国家,如有的偏好利息升水,有的则偏好流动性,不同期限的投资资产互流会使彼此都受益。如果资本的流动源于为经常帐户不平衡而融资,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渠道可使福利增加:①生产性贷款用来进行收益高于对外借款成本的投资;②消费性贷款可以改变消费的时间序列。后者使国内吸收水平能够超出现有收入所能允许的水平。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福利最终都有较大的增加。但是,上述理论在国际债务危机爆发后遇到了挑战。因为这种理论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为何资本大量流向资本富裕国而逃离实际上生产率更高的地区。因此,西方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理论仍被认为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在中国,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是按照唯物辨证法从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资本流出国与资本流入国的影响等角度来进行的。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利弊定性上。如国际资本流动有利的一面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解决流入国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利的一面是可能造成流?牍魅ㄊ艿角址负桶鞯取?
参考书目
J.Eatwell ,et al., ed., The New Pɑlgrɑve : A Dictionɑry of Economics,Vol 2,Macmillan, London and Basingstoke, 1987.
J.A.Frenkel & H.G.Johnson , The Monetɑry Approɑch to the Bɑlɑnce of Pɑyments , Allen & Unwin,London,1976.
R.A.Mundell,Internɑtionɑl Economics,Macmillan,London, 196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