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买涨不买落
1)  Buying when price rises and not buying when price drops
买涨不买落
2)  running after rising and falling
买涨不买跌
3)  cheap sale and expensive buy
买涨卖跌
1.
Since 1990s, especially after entering WTO, the trade behaviors of our mineral products, such as oil and ironstone, put up certain the phenomenon as "cheap sale and expensive buy" in the complexion of the acute fluctuant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在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我国石油、铁矿石等矿产品贸易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买涨卖跌”现象。
4)  purchase [英]['pɜ:tʃəs]  [美]['pɝtʃəs]
5)  unpurchasable [英][ʌn'pə:tʃəsəbl]  [美][ʌn'pɝtʃəsəbḷ]
买不到的
6)  not take it;not go for it
不买帐
补充资料:和买
      原意是指两厢情愿公平交易。唐代孔颖达认为,和买始见于先秦。后和买逐渐变为官府强取民物。唐初和买包括丝织品、牲口、砖瓦木材、柴草、冬藏菜甚至奴婢等。中唐以后,为应付军需及官府的种种需要,和买范围更为广泛。唐代和买不论民户家产多寡,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缘户散配的方法进行,贫苦民户往往被迫以高价从市场或富户手中购买用来缴纳的物品。因此,名为和买,实为抑夺,与赋役的抑配方式实无二致。
  
  宋时"和买"大多是官府向民间购买丝麻产品,以保证庞大常备军的军装供应。为此,官府需在丝麻产区置场和买各种产品。宋太宗赵炅到宋真宗赵恒时,经马元方、王旭、李士衡等人创议,开始实行预买,即向民间预支和买本钱,而以丝麻产品随两税纳还官府。预买推行于河北、京东、京西、淮南、两浙、江南、荆湖、川峡等路,逐渐成为和买的主要形式,故宋人或将预买与和买混称,或合称和预买。大致自宋仁宗赵祯时,各地已用不同方式减克和买本钱,景祐时,和买绢一百九十万匹,庆历时,增至三百万匹,和买成为民间沉重的负担。北宋晚期,和买已部分演变为定额税,南宋初期,更完全演变为定额税,官府不再支付和买本钱。和买一般按人户家业钱额、税钱额摊派,某些地区还适当参照户等。如四川自宋神宗赵顼时,规定乡村上三等户摊派和买,四、五等户不敷和买。南康军(今江西星子)每税钱四百三十文,起敷和买一匹。婺州(今浙江金华)某些县人户自三十贯家业钱以上,起敷和买。官户和乡村上户往往采取诡名子户的办法,即将一户分成数户以至数十户,以降低户等,向乡村下户转嫁和买负担。在不少地区,和买额超过夏税额,成为南宋的重赋。
  
  金代官府的和买亦通过抑配方法进行,范围包括军器、金银及各种物料。诸王驸马也借权势和买诸物。元代采用按户等或赋税、土田数额摊派的方法,凡军用物资、宫廷消费、官府日常用品皆在和买之列。但对和买之物给价很少或不给价,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赋役。明清两代,和买称为"采办",虽有不许扰民的规定,但官吏仍向商民勒索。
  
  

参考书目
   赵葆寓:《宋朝的和买演变为赋税的历史过程》,《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
   赵雅书:《宋代和买绢之研究》,台北《宋史研究集》第8辑。
   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北京,198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