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Zhuzhu Day "
“祝著节”
1.
" Zhuzhu Day " of BunuYao is a national holiday in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祝著节”是布努瑶族群集体记忆的一个民族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  Zhuzhu Festival
祝著节
1.
In order to point out the internal inheriting mechanism of Zhuzhu Festival of Bunu Yao in Bama,Guangxi,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and analysis of its Miluotuo beliefs,collective memory,festivals and customs,besides the external factors on recent inheritance,such as Governmental involvement.
考察和分析广西巴马布努瑶密洛陀信仰、集体记忆及节日习俗,指出当地布努瑶祝著节传承的内部机制;此外,还对其当前传承的外部因素,如政府参与等进行了考察;试图通过以上的考察和分析,探讨当前民族民间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  Zhu
4)  supplication
祝由
1.
A textual research into the Chinese character “Zhuyou” (supplication) was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relations with other character similar in meaning such as “Zhuliu” and “Zhurong”, its origin, and the method of supplication.
对“祝由”之词进行考证 ,分别从祝由与祝礻留考 ,祝由与祝融考 ,祝由发源地考 ,医源于巫考 ,祝由术考等不同方面进行文献研究 ,为研究《黄帝内经》的心理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5)  Zhu Rong
祝融
1.
Zhu Rong’s Void——Searching for the Origin of Initial City in China;
祝融之虚——中国始有(造市)“市”探源
6)  Tianzhu
天祝
1.
Chinese Minority Ecopolis Research——Take County Town of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as Example;
我国民族生态城镇建设研究——以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城为例
2.
Temporal changes of grassland vegetation,soil and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the Tianzhu alpine region;
天祝高寒草地植被、土壤及土壤微生物时间动态的比较
3.
Dynamics of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under disturbance in Tianzhu Alpine grassland;
天祝高寒草地不同扰动生境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动态研究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梁祝婚俗节

第一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由鄞县人民政府和宁波市旅游局联合主办,从1999年12月29日开始到2000年元月9日结束。内容包括k啤百合婚庆、开幕式暨利群玫瑰婚典、“蝶之恋”大型游艺活动和系列文化活动。

当地政府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举办梁祝婚俗节,赁藉梁祝千年情话,演绎永恒爱情主题,旨在通过“宁波梁祝”打响婚俗文化这一旅游品牌,以此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时代不同了,婚俗要改革,但忠贞不渝的梁祝情义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这是民风纯朴,家庭幸福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梁山伯为官清正,造福于民的官德,这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去梁山伯庙拜一拜还是有必要的,见智见仁的中国梁祝婚俗节也还有值得肯定之处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自东晋以来,盛传不衰,它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列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而鼎足于文坛。但因为梁祝故事在浙江、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均有流传,梁祝故事到底发源于哪里 日前,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复同意,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落户宁波鄞州区,这意味着,宁波作为梁祝故事发源地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20世纪30年代,研究梁祝文化的鼻祖钱商扬老先生认定,梁祝庙、墓在宁波西门外十里许的九龙墟,即现在的梁祝文化公园处。

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对“梁祝”文字的来源做了考证,根据民间传说,共得出10处地方: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考证发现,梁祝墓在全国有多处,而惟庙只宁波一处。加之宋代以后,所有的志书记载,都指明了埋葬地在宁波。80年代莫高先生认证了梁祝故事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传统“土特产”。

至1987年,江、浙、沪三地的民间文学家、历史学家在宁波召开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研讨会,出席的50多位专家一致认为,梁山伯、祝英台确有其人、其事,梁祝故事发源地就在宁波。

1997年7月,梁祝文化公园 原梁山伯庙 内出土了一座晋代墓葬,虽然没有出现能确认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但从“前堂后室”墓的规格和随葬器物的丰富程度,结合晋代的墓葬制度,可以推断,墓主人是一位出生于寒门的下品官吏。这与众多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填补了宁波是梁祝故事发源地之说的实物资料。

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在宁波的“落户”为梁祝文化公园今年的进一步开发带来契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