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ectures at Fuxing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复性书院讲录》
2) nature of Shuyuan
书院性质
3) the whole Tung-Lin academy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
1.
In the fifth year of TianQi(天启) the imperial edict destroyed"The Whole Tung-Lin academy",including the academy of Shoushan(首善),GuangZhong(关中),JiangYou(江右),and HuiZhou(徽州).
天启五年(1625),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
4) A Lecture on Literariness
《文学性讲演录》
1.
This paper focuses on Sun Shaozhen s new works A Lecture on Literariness,deeply analyzes Sun s study on the logic of feeling and the literary formal principles,and compares it with Susan Langer s formalist aesthetics in detail.
本文的研究聚集于孙绍振的新著《文学性讲演录》,着重分析其对情感逻辑、文学形式规范等问题的研究,并将之与苏珊。
5) SONG: recitation tutor
讲书说书
6) Fu-Xing shu
复性书
1.
The academia has been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Li Ao\' ideas, especially his famous philosophy article Fu-Xing shu.
其中李翱生年与其《复性书》之作年紧密相关,李翱任朗州刺史的时间亦有助于辨明《宋高僧传》中李翱问道于药山惟俨一事之真伪。
补充资料:书院
书院 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唐末五代时期,连年战乱,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私人讲学维持,私人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的教育组织。书院盛于宋初。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北宋时期书院曾一度衰落。南宋时期兴办书院之风再起。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朱熹对南宋书院的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书院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元朝的书院,据称“几遍天下”,但受官方控制甚严,缺乏论辩争鸣的气氛。书院虽多,却无书院讲学的特点,几乎与官学无大区别,这是书院官学化的开端。延至明正德、嘉靖之际,书院讲学论辩之风才又兴盛起来。王守仁、湛若水和他们的弟子对明朝书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时的书院把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不同学派各标其宗旨,各讲其主张,往往超出书院讲坛的范围,发展成为规模相当大的地区性的学术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书院“讲会”制度。东林书院是明末影响最大、特点最为突出的书院。其特点是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致力于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为此,它的名声大振,但也因此而屡遭封建统治者的禁毁(见东林党)。清初统治者鉴于明末书院“群聚党徒”、“摇撼朝廷”的教训,极力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直至雍正十一年(1733)才允许在政府严密控制下创建书院。清朝书院数量甚大,但除少数仍保留着书院讲学的传统外,多数同官学无大差别。光绪二十七年(1901)谕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千年,唐宋期间以私人创办、私人讲学为主,元明时官方加强了控制,到了清代完全官学化。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对中国古代教育、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