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后期京派
1)  Literary with Beij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te stage
后期京派
2)  the Late Tongcheng school
后期桐城派
3)  Later Modern Chinese Romantic Novels
后期浪漫派
4)  the Latter Xikun
后期"西昆派"
5)  postimpressionism [英]['pəustim'preʃnizəm]  [美][,postɪm'prɛʃənɪzṃ]
后期印象派
6)  Peking School
京派
1.
Ideas and Historical Facts——Rectific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eking School";
观念与史实——“京派”之派的辨正与还原
2.
Discrimination of the Different Viewpoints on Peking School;
歧出的“京派”观念之辨正
补充资料:京派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旧京派作家、学者,我们可以开出一大串的名单:沈从文、朱光潜、周作人、废名、钱玄同、俞平伯、林徽因……这些人的劳作,已形成了一个传统。有关他们的书籍,仍很流行。京派文人,大多带有文化上的某种自觉。他们不太从事政治运动,和时尚文化,亦有距离。今天的文化人,有许多是继承了他们的情调,像王世襄、启功、张中行、冯亦代等。如果有人留心这几代人的思想脉络,当可发现有趣的承传关系。北京文化的“大”与“深”,与这类文化人的存在,是多有原因的。他们的精神品格,抵制了浮躁文化的冲击,在诸多时髦艺术转瞬即逝之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背影还刻在文化的路途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