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外华人研究
1)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海外华人研究
1.
The approach of transnationalism towards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Review of Madeline Hsu s,Dreaming of Gold, Dreaming of Home;
近代海外华人研究的跨国主义取向探索——评徐元音的《梦金山、梦家乡》
2)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华人研究
3)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
It has been more than 20 years since the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came into being.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兴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回顾其发展历程,梳理该学科从孕育到走向成熟的历史脉络——从外在(研究领域、对象)平面空间上的拓展,到内在理论建设的不断进深。
4)  overseas Chinese
海外华人
1.
Book Review on Penetration and Expansion of Multine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 between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ir Hometown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Guangdong Province;
海外华人与侨乡关系研究的路径探索——评《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
2.
International Fields of Vision and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国际视野与海外华人研究——在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3.
Fictitious Ancestors and the Sinagpore Chinese Society in 19~(th)-century: A Discussion on overseas Chinese Perception of Lineage;
“虚拟”先人与十九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兼论海外华人的“亲属”概念
5)  ethnic Chinese studies
华侨华人研究
6)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华侨华人研究
1.
Established in 1927,the Bureau for Nanyang Cultural Activities of Jinan University was the biggest and longeststanding institution of Southeast Asia and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in China.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
补充资料: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机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的前身。1929年11月该会在北平成立时,即设有考古组,主任是徐炳昶(旭生)。1934年正式设立史学组,顾颉刚为主任。
  
  史学研究会从事田野考古的人员,除徐炳昶外,先后有常惠、何士骥、苏秉琦、白万玉、孙文青等。工作项目主要有:1930年春与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古物保管委员会合作,对燕下都遗址的发掘;1933~1935年,对关中地区史前和周秦时期遗址的调查,以及在宝鸡发掘斗鸡台周墓,在西安发掘唐中书省遗址(获宋吕大防刻唐大明、兴庆两宫图残石)。另外,还曾对河北邯郸附近的响堂山石窟作过详细的勘察。这些考古工作的成果,已经出版的有苏秉琦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和《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何士骥著《石刻唐太极宫暨府寺坊市残图大明宫残图兴庆宫图之研究》(1935),何士骥、刘厚滋合编《南北响堂及其附近石刻目录》(1936)。
  
  1936年在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史学研究所,由徐炳昶任所长。抗日战争期间,所址迁往昆明,后仍迁回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接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