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udy of Chinese American history
美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
Though self-educated and successful in his later years, Professor Him Mark Lai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ioneers and founder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merican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麦先生虽然是自学成才 ,并且大器晚成 ,但却是美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2) 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
Professor Blussé and the 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The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rchival materials;
包乐史教授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档案文献资料的搜集和运用
3) history of Chinese in America
美国华侨史
5)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华侨华人研究
1.
Established in 1927,the Bureau for Nanyang Cultural Activities of Jinan University was the biggest and longeststanding institution of Southeast Asia and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in China.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
6) Chinese overseas studies
华侨华人研究
1.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verseas studies.
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角度探讨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建设。
补充资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下属的研究历史、语言的学术机构。1928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命傅斯年等三人负责筹建,同年于广州成立,傅斯年任所长。次年迁北平(今北京),所址在北海静心斋。1936年迁至南京鸡鸣寺。
傅斯年主张历史、语言的研究要运用新材料,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他认为近代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应当用自然科学提供的一切方法、手段来整理现存的所有史料;唯有发现和扩充史料,直接研究史料的工作才具有学术意义。因此该所成立后,工作重点放在:①安阳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整理;②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习俗的调查;③西北考古。目的在于扩大历史、语言研究材料,该所先后设历史组、语言组、考古组、人类学四个组。设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助理员等职称。图书设备、出土文物资料都很齐全。该所集中了当时一批著名学者,如陈寅恪、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李济、董作宾等,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学派治学精神,一方面汲取了包括西方近代新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研究方法,在历史、语言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贡献,十年间组织殷墟发掘十五次,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重要出版物有《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创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至1949年共出版二十一本(每本四分册)。此外,还有《专刊》、《单刊》、《集刊外编》、《史料丛刊》、《田野考古报告》、《人类学集刊》、《中国人类学报告》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所辗转于长沙、昆明,1940年迁四川南溪李庄,1946年迁回南京。所长始终由傅斯年担任。1949年迁至台湾。
傅斯年主张历史、语言的研究要运用新材料,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他认为近代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应当用自然科学提供的一切方法、手段来整理现存的所有史料;唯有发现和扩充史料,直接研究史料的工作才具有学术意义。因此该所成立后,工作重点放在:①安阳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整理;②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习俗的调查;③西北考古。目的在于扩大历史、语言研究材料,该所先后设历史组、语言组、考古组、人类学四个组。设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助理员等职称。图书设备、出土文物资料都很齐全。该所集中了当时一批著名学者,如陈寅恪、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李济、董作宾等,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学派治学精神,一方面汲取了包括西方近代新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研究方法,在历史、语言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贡献,十年间组织殷墟发掘十五次,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重要出版物有《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创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至1949年共出版二十一本(每本四分册)。此外,还有《专刊》、《单刊》、《集刊外编》、《史料丛刊》、《田野考古报告》、《人类学集刊》、《中国人类学报告》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所辗转于长沙、昆明,1940年迁四川南溪李庄,1946年迁回南京。所长始终由傅斯年担任。1949年迁至台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