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慈溪无照
1)  unlicensed business in Cixi
慈溪无照
2)  cixi
慈溪
1.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lowers and Plants Production in Cixi;
慈溪市花卉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
Coast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Tidal Flat Reclamation in Cixi City;
慈溪市海岸变迁与滩涂围垦
3.
Studies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Cixi Peasant Paintings;
慈溪农民画艺术特征研究
3)  Cixi city
慈溪
1.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ixi city is analyzed.
分析慈溪制造业发展现状 ,论述了慈溪发展制造业的意义 ,结合慈溪制造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提出慈溪制造业调整和发展的措施、对策 。
4)  Cixi City
慈溪市
1.
Evaluation of Soil Quality of Arable Land in Cixi City,Zhejiang,China;
慈溪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2.
Study on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Cixi city;
慈溪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3.
Surveillance on the malaria in Cixi City of Zhejiang Provence in 2001-2005;
慈溪市2001~2005年疟疾监测分析
5)  Cixi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慈溪
6)  Cixi in Ningbo
宁波慈溪
补充资料: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作者: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编辑] 原文

浣溪沙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篟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编辑] 词牌释义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秋恨 李璟 (南唐中主)

〔题考〕 【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调别名﹝山花子﹞。

〔作法〕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

菡萏香销翠叶残,

⊙●⊙○⊙●△(平韵)

西风愁起绿波间。

⊙○⊙●●○△(协平韵)

还与韶光共憔悴,

⊙●⊙○●○●(句)

不堪看。

●○△(协平韵)

细雨梦回鸡塞远,

⊙●⊙○○●●(句)

小楼吹彻玉笙寒。

⊙○⊙●●○△(协平韵)

多少泪珠何限恨,

⊙●⊙○○●●(句)

倚阑干。

●○△(协平韵)

赏析

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里是前三首。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首句写到潭鱼。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句转笔写人。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这是聚观谢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睢盱”二字俱从“目”,张目仰视貌,兼有喜悦之义。《易经。豫卦》“盱豫”,《疏》:“盱谓睢盱。睢盱者,喜悦之貌。”这里还暗用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句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