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微观政治行为
1)  micro-politics behavior
微观政治行为
2)  political action
政治行为
1.
In Roman Republic,religious emotions shed influence on political actions in two aspects.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宗教情感在两个方面对政治行为产生影响。
2.
Independence, uncertainty, and adaptability characterizes the individual political action of the US congressman.
 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行为具有独立性、不确定性和可塑性,进而影响着美国总统制定对华政策的权威性、连贯性和统一性,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同时也为我国把握中美关系的主动权提供了有利"平台"。
3)  political behavior
政治行为
1.
The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Owners' Political Behaviors;
我国民营企业家政治行为分析
2.
The key to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behaviors is to observe its social background and relations network,which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from western scholars in recently years.
对政治行为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关键在于考察其社会背景和社会网络,这一点近年来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
3.
Conspicuous political behavior is when one in charge makes a parade of the power in order to satisfy one s vanity.
炫耀性政治行为是指人们以炫耀权力为方式,以满足虚荣心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政治行为。
4)  political behaviors
政治行为
1.
MNCs political behaviors is to get close to the power so as to abtain the profits.
美国跨国公司政治行为的目的是为接近并影响权力以获取经济上的利益。
2.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composed of three aspects: political idea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behaviors.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三个方面,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要打破现代政治的责任和义务的冲突或对抗。
5)  political actions
政治行为
1.
This thesis divides political system into three parts: political awareness,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and political actions.
本文将政治系统划分为政治意识系统、政治设施系统和政治行为系统。
2.
His political actions in his late years obviously have much to do with his partialities 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他晚年的政治行为显然与他的唯物史观的这些偏颇之处有
6)  micro-politics
微观政治
1.
It is oriented to denying the totalizing homogenous foundational power,and to pursueing heterogenic conception of power,hereby to result in actively advocating micro-politics.
它拒斥总体化的同源性的基础性权力,转而寻求一种异质性的权力概念,积极倡导微观政治。
2.
The study of micro-politics of school is a new branch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学校微观政治研究是教育组织研究的新分支 ,是对学校各类行为主体运用权力影响他人 ,扩展利益 ,并在冲突中达成理解 ,形成互相支持与合作关系的研究。
3.
The theme of "national character" created by LuXun distinctly continued in novels after the 1990s,for example,both typically wrote the theme of "mass psychology of fascism" in the "micro-politics".
鲁迅小说开创的"国民性"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得到鲜明的承续,两者都典型地表现了"微观政治"中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
补充资料: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20世纪60年代末发端于美国的一种政治学革新思潮和运动。它以批评、修正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相关联,加强应用性研究为要旨。因与行为主义政治学密切联系而得名。代表人物有D.伊斯顿、G.格雷厄姆、G.卡瑞尔、E.桑道斯、J.普莱福德等。
  
  20世纪6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美国国内反对侵越战争、反对贫困和种族歧视的斗争浪潮日益高涨,行为主义政治学对这种现实无力解释,暴露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缺陷。美国政治学界在"新左派"运动和"反文化"思潮影响下,纷纷抨击行为主义政治学。一批青年政治学者组成"新政治科学核心小组",以表示他们对现存的政治学理论的不满。1969年,新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伊斯顿发表题为《政治学的新革命》的就职演说,标志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以现象学认识论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客观存在于人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祛除"不过是掩盖其保守主义倾向。政治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评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不能将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政治学研究应着重"关于统治目标的系统的考察",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肯定"规范"在经验政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复杂性与迫切性,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批评行为主义政治学局限于抽象的分析和描述,使政治学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强调政治学必须关心人类所处的环境,关心社会政治问题,注重政治和社会目标与行为的关联。呼吁政治学者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特殊知识付诸改造社会的实际行动,即政治学要"政治化"。针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宁可错误,也不可含混不清"的口号,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倡"宁可含混不清,也不可于世无补",指责行为主义政治学过分注重方法与技术的精确,狂热地追求科学主义,忽视了政治学存在的意义;认为实质性的内容比高深严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更为重要,提倡政治学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加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价值和科学方法的结合。在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推动下,欧美政治学逐渐向政策科学过渡,运用决策分析、理性抉择、博弈论、政治心理学等方法研究可行的公共政策。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自诩为"取向未来的革命",是"理智与道德觉悟的运动",它并不完全否定行为主义政治学,只是在研究方向与内容上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加以修正,赞同行为主义政治学要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主张,并在以下两点上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意见一致:所有与政治有关的事物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对同政治有关的问题作出概括性的论述。行为主义政治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善的学说或流派,内部意见也不尽一致,但基本方向为伊斯顿所称,要使政治学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更富有想象力"。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有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趋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