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菜豆(common bean) 豆科菜豆属栽培种,学名Phaseolus vulgaris L.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四季豆、芸豆。 起源于中美洲。在中国产生软荚变种P.vulgaris L. var.chinensis Hort.,形成为次生起源中心。 染色体2n=22。一般将收干豆粒的菜豆分为四种类型: ①海军豆(navy beans)即小粒型菜豆,粒长0.8cm以下,卵圆形或椭圆形,主要制作罐头; ②中粒型菜豆(mediumharicot beans),粒长1-1.2cm,厚度不及长度的一半,具有浅黄色带粉红色斑点; ③玉豆(marrow beans),粒长中等或稍大,一般长1-1.5cm,厚度超过长度的一半; ④肾形豆(kidney beans),粒长1.5cm以上,粒肾形,粒色白或深浅不同的红色或紫红色,按株型分为矮生型、半蔓型和攀缘蔓生型。 菜豆主要分布在拉西美洲、亚洲和非洲。世界约有90个国家种植菜豆,干菜豆收获面积约2620.7万公顷,总产量约1475万吨,平均每公顷为263kg。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区为云南、贵州、陕西、河北、黑龙江、山西、吉林及台湾等省,每公顷产量为1100-1500kg。 矮生型株高30-60cm,有限结荚习性;蔓生型主茎长2-4m,无限结荚习性;半蔓生型主茎长不超过1.5m,分有好和无限结荚习性。圆锥根系,幼茎绿色、浅红色或紫红色。子叶出土,初生叶心脏形,真叶为三出复叶、互生、叶柄较长。小叶卵圆形、菱卵形、心脏形。总状花序,腋生,花梗比叶柄短,每一花梗着生2-8朵小花,白色、浅红或紫红色,龙骨瓣弯曲。成熟前为绿色或浅黄色,成熟后一般为粉白、黄白、黄褐色,每荚含种子4-10粒,粒形有椭圆、肾形、扁圆、长圆等形。种皮有白、黄、褐、红、紫红、蓝、黑等色及各种花纹和花斑。百粒重15-70g。 菜豆花粉较少,自花授粉。在适宜的温度下授粉4小时后,受精率达80%。25-30天内完成种子发育。 为喜温作物,不耐霜冻,短生类型耐低温能力较强。种子芽适宜温度为25-25℃,最低温度为10℃,最高为35℃;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18-20℃,最低13℃;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为18-25℃,最低10℃。短日性植物,中国栽培的多为此类品种。 开花期相对湿度在50%以上为宜。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菜豆宜种植于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pH值以6.0-7.0为佳。对高浓度的铝、硼、锰和钠很敏感。 中国已搜集的菜豆资源约2500份,以蔓生类型最多,其次是直立型和半蔓型。栽培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红芸豆、苏粒豆、鸡腰豆、小白云豆、红桩桩豆、花刀豆等。 设在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在1983年保存菜豆种资源约28000份,野生菜豆300多份;美国柯林斯堡全国贮存实验室保存菜豆约4200份;英国剑桥大学保存有4250份。 中国黑龙江省已育成新品种 “龙云1号”,并推广利用。中国的菜豆主要与玉米、高粱、棉花、马铃薯、甘薯等间作或套种,也有单作,或在田埂、隙地种植。不宜连作,3月到8月播种。播前需施足基肥,子叶出土和幼芽顶土能力弱,需精细整地,墒情适宜。单种时蔓生品种行距为65-85cm,穴距15-25cm,每穴3-4粒种子。每公顷用种量60-90kg,抽蔓时设支架。矮生品种行距 40-50cm,穴距15-25cm,每公顷播种量75-180kg。播种深度3-5cm。每公顷菜豆一年一季的可固氮40-90kg,开花前可轻施氮、磷、钾速效肥。矮生品种宜早追肥;蔓生品种生育期长,坐荚后追施磷钾肥,缺磷时,开花不良,磷肥过多可促使早熟,钾肥能促进极瘤菌和豆荚生长,增加籽粒产量,改进品质,减少硬实。喷施少量镁、铁、锌、铜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苗期应注意保墒,开花初期水分过多,易徒长,引起落花落荚。坐荚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高温季节可在早晚间灌水,以降低地面温度,保证植株和荚果正常生长。矮生品种一般在全株有2/3荚变黄后一次收获;蔓生品种须分3-4次收获。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普通花叶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根腐病Fusarium solani。主要虫害为蚜虫、白粉虱Trialeuredes vaporariorum、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籽粒含蛋白质17-23%,脂肪1.3-2.6%,碳水化合物56-61%,还含有钙、磷、铁及各种维生素。籽粒用作主食,也用来制豆沙和糕点,嫩豆可作蔬菜,制罐头和快速冷冻,干籽粒含有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具有医用价值。秸秆是家畜的良好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