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8051 Microcontroller
SPWM驱动
2)  SP
SP
1.
Mineral Catalyzed to Synthesizing SP and SP-C;
矿物质催化合成SP及SP-C
2.
Polymer and SP and XT bi-crosslinked profile control agent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聚合物与SP及XT双交联调剖剂的研究与应用
3.
Effect of Oubining on the Change of SP and NK_1-R Induced by Cisplatin;
呕必宁对顺铂诱发脑及胃组织SP及NK_1受体改变的影响
3)  substance P
SP
1.
A triple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erotoninlike immunoreactive (5-HT-LI), substance P(SP)-LI terminals and thalamic(TH)- or para brachial (PBN) - projection neurons in the superficial laminae(lamina Ⅰand lamina Ⅱ) of the caudal 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Vc) in the rat with con focal laser-scanning microscopy.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浅层(Ⅰ层和Ⅱ层)内向丘脑或臂旁核投射的神经元与下行性5-HT样和初级传入的SP样终末之间的联系。
4)  SP-A
SP-A
1.
The Expressions of Napsin A、SP-A、TTF-1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Primary Adenocarcinomas and Metastatic Tumors of the Lung;
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肿瘤中Napsin A,SP-A,TTF-1临床病理学意义
2.
The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Change,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and Analysis of AGEs and SP-A in Diabetic Lungs;
糖尿病肺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及AGEs、SP-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分析
5)  Rhodococcus sp
Rhodococcus sp
1.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Quinoline-Degrading Bacterium Rhodococcus sp.QL2;
喹啉降解菌Rhodococcus sp.QL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2.
Culture Conditions for Cholesterol Esterase Formation of Rhodococcus sp.and Partial Properties of Cholesterol Esterase;
Rhodococcus sp.发酵条件及其胆固醇酯酶的部分性质
3.
The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Nitrile Hydratase Production by Rhodococcus sp. SHZ-1 and Its Enzym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因此本文对产腈水合酶菌株Rhodococcus sp。
6)  Paracoccus sp
Paracoccus sp
1.
A monocrotophos [dimethyl(E)-1-2-methylcarbamoylvinylphosphate or MCP]-degrading strain named as M-1 was isolated from sludge collected from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ool of a pesticide factory and identified as Paracoccus sp.
从某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到1株久效磷高效降解菌株M-1,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Paracoccus sp。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二项标准介绍

一、概述

    目前我国主要有两项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标准,即GB/T 12222-2005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和GB/T12223-2005 《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这两项标准均是今年2月21日批准发布的,实施日期是2005年8月1日。

    该两项标准在1989年第一次制定时就分别采用了ISO 5210和ISO5211标准,2005年新标准是对原1989年标准的修订,也同样修改采用(等效)了ISO5210和ISO5211的新版本。

    两项标准主要规定了阀门驱动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法兰代号和与其相对应的最大转矩,与阀门连接的法兰尺寸,驱动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还规定了与其相对应的最大推力。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主要适用于闸阀、截止阀、节流阀和隔膜阀用驱动装置与阀门的连接尺寸。《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主要适用于球阀、蝶阀和旋塞阀用驱动装置与阀门的连接尺寸。两标准的连接尺寸也适用于驱动装置与齿轮箱、齿轮箱与阀门的连接。

    二、《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新老标准的主要区别

    1、新标准增加了F12代号的法兰,新增加的F12代号的法兰能传递的最大转矩值为250N•m,推力值为70kN。F12法兰的尺寸见下表:

法兰代号
d1
d2(f8)
d3
d4
hmax
h1min
螺栓或螺孔数量
F12
150
85
125
M12
3
18
4

    2、新标准对螺栓孔的位置分布提出了要求,即标准中“5.6  螺柱或螺栓孔应错开驱动装置的轴线对称分布。如图2所示”,增加了图2。老标准中没有示意图。

    新标准中的图2:

阀门标准图纸

法兰代号
α/2
F07~F16
45°
F25~F40
22.5°
3、新标准将原标准附录A的内容添加入正文内,原标准附录A1的内容(图)作为新标准“6.1既能传递转矩又能承受推力驱动件”的内容(包括图4);原标准附录A2的内容(图)作为新标准“6.2仅能传递转矩的驱动件”的内容(包括图6)。

    新标准无附录。

    4、新标准还增加了如下条款:

    “3.5 法兰代号(该术语原标准在连接尺寸表的注释中)。
   5.2 驱动装置与阀门相连接的法兰,应采用带定位凸肩法兰,其配合尺寸按表2中d2要求。
   5.4 阀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螺纹长度最小值按表2的h1的规定。
   5.5 法兰外圆尺寸,按表2的d1规定(为最小值)。”

    在以上几条中,图1及表2中已明确表示了5.2条、5.4条的规定,但未明确5.5条中d1为最小值。

    5、新标准增加了“表1  法兰代号-最大转矩和最大推力值”的注4和注5。即:

    “注:4  以上计算参数的变化将导致可传动转矩和推力值的变化。

    5  具体应用时,法兰代号的选择应考虑因惯性或其他类似因素而在阀杆上产生的附加转矩”。

    老标准中只加注了前三个。

    三、《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新老标准的主要区别

    1、新标准增加了F60代号的法兰,新增加的F60代号的法兰能传递的最大转矩值为250000N•m。F60法兰的尺寸见下表:

法兰代号
d1
d2(f8)
d3
d4
hmax
h1min
螺栓或螺孔数量
F60
686
470
603
M36
8
54
20

    2、新老标准能传递最大转矩的假定条件及叙述有变化。

    新标准的表注为:

    “注1:本表中规定的转矩值是根据:螺栓承受的拉力为290N/mm2,法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而确定的。
    2:具体应用时,法兰代号的选择应考虑因惯性或其他类似因素而在阀杆上产生的附加转矩”。

    老标准的表注为:

   “注:表中转矩来自以下的假定:
    a. 螺栓的力学性能等级为8.8级,屈服强度为640N/mm2,许用应力为20N/mm2;
    b. 螺栓只承受拉力,不考虑拧紧螺栓时引起的附加应力;
    c. 法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3。”

3、新标准增加了整个第4章节“连接型式表示方法”的全部内容。

    4、按照新的法兰标准和国际标准,新标准中F03和F04法兰的尺寸与老标准不同。如下表:

法兰代号
d1
d2(f8)
d3
d4
hmax
h1min
螺栓或螺孔数
F03
46
25
36
M5(M6)
3(2)
8(9)
4
F04
54
30
42
M5(M6)
3(2)
8(9)
4

    表中括号内为原标准尺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