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evolution leader
革命领袖
1.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leaders of China took the advantage of journalism.
在整个 2 0世纪 ,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们同时也都是出色的宣传家 ,他们通过新闻传媒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传遍华夏大地 ,并始终把新闻工作视为党的整体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视为极为重要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
3) lead the revolution
领导革命
5) constitution as the political platform of reform
政治改革纲领
1.
Our historically developed concept of constitution,that is,constitution as the political platform of reform which can be made and amend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 s Congress (NPC),and the transition of constitutional implementation mode from mass movement to rule of law,constituted the premi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im- plementation.
我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宪法观,即宪法作为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政治改革纲领,和从运动到法制的宪法实施模式的转型,构成现行宪法实施模式之解释性建构的前提。
6) themes of revolutionary lenders
革命领神题材
补充资料:《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列宁论述俄国土地问题和土地国有化纲领的著作。对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土地纲领问题上的理论和路线分歧作了全面总结。写于1907年,1917年由彼得格勒"生活和知识"出版社出版,署名B.伊林。
主要内容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俄国土地制度变革的经济基础及其实质,阐明资本主义农业演进的两种形式和两条对立的土地纲领。第二章根据俄国第一次革命的经验总结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在这次革命前提出的土地纲领的经验教训。第三章考察了土地国有化和土地地方公有化的理论基础,阐明K.马克思的地租学说,驳斥了孟什维克的代表人物П.П.马斯洛夫(1867~1946)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歪曲。第四章批驳了孟什维克土地地方公有化纲领的政治和策略的"论据"。第五章分析了俄国第二届杜马(议会)中各阶级和各政党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和表现。
资本主义农业演进的两条道路 列宁考察了英国、德国和美国土地关系变革的历史,特别是研究了俄国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期土地关系演变的趋势,根据俄国这次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关于资本主义农业演进的两种形式或两条道路的学说:①改良主义的或称"普鲁士式"的道路,因为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把它保存下来并使其逐渐适应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革命的或称"美国式"的道路,因为美国在国内战争中消灭了奴隶主大农场,农民摆脱了旧的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变成了自由农民。两条道路比较,美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比德国迅速。列宁在综合地研究和比较了上述国家的土地制度之后,认为在俄国农业中也存在资本主义演进的两种形式。他指出,自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后至20世纪初年,沙皇政府进行了两次大的"清洗土地"的运动,其特征为:地主"割取"农民的土地,施用暴力手段来强制推行新的土地制度;怂恿富农掠夺村社的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就是俄国"地主方式"的道路,即"普鲁士式"道路。另外在俄国还存在"农民方式"的道路,即"美国式"道路,其特征是广大农民用革命暴力废除一切中世纪的土地制度,实现土地国有化。列宁指出,根据俄国当时的情况和第一次革命的经验,社会民主党应当力争"美国式"道路在俄国的实现,同时反对一切赞成和支持在俄国实现"普鲁士式"道路的阶级、政党和集团。
土地国有化纲领 列宁以马克思的绝对地租学说为依据,论证了布尔什维克的土地国有化纲领。为了消灭土地私有制,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党应当号召广大农民采用革命手段消灭一切封建农奴制土地关系及其政治统治,把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并由国家政权机关(工农民主专政机构)规定全国通用的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原则。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土地国有化纲领,对于争取革命的胜利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它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建立革命工农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参考书目
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下册,第22章,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主要内容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俄国土地制度变革的经济基础及其实质,阐明资本主义农业演进的两种形式和两条对立的土地纲领。第二章根据俄国第一次革命的经验总结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在这次革命前提出的土地纲领的经验教训。第三章考察了土地国有化和土地地方公有化的理论基础,阐明K.马克思的地租学说,驳斥了孟什维克的代表人物П.П.马斯洛夫(1867~1946)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歪曲。第四章批驳了孟什维克土地地方公有化纲领的政治和策略的"论据"。第五章分析了俄国第二届杜马(议会)中各阶级和各政党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和表现。
资本主义农业演进的两条道路 列宁考察了英国、德国和美国土地关系变革的历史,特别是研究了俄国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期土地关系演变的趋势,根据俄国这次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关于资本主义农业演进的两种形式或两条道路的学说:①改良主义的或称"普鲁士式"的道路,因为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把它保存下来并使其逐渐适应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革命的或称"美国式"的道路,因为美国在国内战争中消灭了奴隶主大农场,农民摆脱了旧的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变成了自由农民。两条道路比较,美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比德国迅速。列宁在综合地研究和比较了上述国家的土地制度之后,认为在俄国农业中也存在资本主义演进的两种形式。他指出,自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后至20世纪初年,沙皇政府进行了两次大的"清洗土地"的运动,其特征为:地主"割取"农民的土地,施用暴力手段来强制推行新的土地制度;怂恿富农掠夺村社的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就是俄国"地主方式"的道路,即"普鲁士式"道路。另外在俄国还存在"农民方式"的道路,即"美国式"道路,其特征是广大农民用革命暴力废除一切中世纪的土地制度,实现土地国有化。列宁指出,根据俄国当时的情况和第一次革命的经验,社会民主党应当力争"美国式"道路在俄国的实现,同时反对一切赞成和支持在俄国实现"普鲁士式"道路的阶级、政党和集团。
土地国有化纲领 列宁以马克思的绝对地租学说为依据,论证了布尔什维克的土地国有化纲领。为了消灭土地私有制,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党应当号召广大农民采用革命手段消灭一切封建农奴制土地关系及其政治统治,把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并由国家政权机关(工农民主专政机构)规定全国通用的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原则。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土地国有化纲领,对于争取革命的胜利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它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建立革命工农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参考书目
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下册,第22章,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