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1)  IS-IS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2)  IS-IS 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3)  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IS-IS)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4)  intermediate system
中间系统
5)  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IS-IS)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1.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rchitecture,design and deployment of a distributed monitor system for 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IS-IS)routing protocol.
设计分布式中间系统-中间系统(IS-IS)路由性能监测系统,采用被动监测的方案,分析IS-IS路由协议交互过程中的数据包,利用路由变更和路由拓扑整合算法真实动态地呈现网络拓扑及路由变化,在实验网中进行测试以验证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其监测结果可为网络的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6)  middleware system
中间件系统
1.
Implementation of A XML-based Knowledge Integration Middleware System;
基于XML的知识集成中间件系统实现
2.
The whole system is based on J2EE standard architecture and BEA WebLogic Server middleware system.
整个系统平台完全基于J2EE标准架构,系统的底层基础平台依托于BEA WebLogic Server中间件系统,整个门户系统采用MV3C模式进行设计,基于PADIMEE模型安全管理标准进行企业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实施。
3.
A self-inclusive and integrated middleware system and its request functional component set wer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shorten the cycl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developing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为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效率、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构建了自含式、一体化的中间件系统平台模型及其需求功能构件库。
补充资料:中间性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进程中发生的带有地方性、特殊性、局部性的生产过剩危机。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对他们所处时代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分析,认为有些危机并非周期性危机。马克思称这些危机为"局部"危机。他说:"资产阶级生产的一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场危机中集中地暴露出来,而在局部的(按内容和范围来说是局部的)危机中只是分散地、孤立地、片面地暴露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610页)。"这种局部性危机往往是周期性总危机的先兆"(同前,第33卷,第609页)。恩格斯则称这些危机为"中间危机",他说:"必须注意中间危机,它们有些是比较带地方性的、而有些是比较带特殊性的"(同前,第35卷,第259页)。"中间的危机只具有次要的性质"(同前,第22卷,第373页)。后来,国内外经济学者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局部危机"、"中间危机",概括称之为中间性危机,把它跟周期性危机区别开来。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认定中间性危机和周期性危机在性质上都属于生产过剩的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两者并无质的不同,只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区别:①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爆发,它的影响遍及全国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中间性危机则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和某些地区,不象周期性危机那样深刻,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因而被称为"地方性"的局部危机。②周期性危机是有规则地反复出现的,是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和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开始;而中间性危机则是非周期性出现的,往往是周期性危机的"先兆"或"余波",是周期复苏或高涨阶段展开过程中的间歇。中间性危机还往往带有特殊性,即由某种特殊事件如天灾、战争等某种重大事件所引起,因而被称为"特殊性"的局部危机。③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因而在周期性危机之前,必然有固定资本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在危机阶段又必然有固定资本投资的大幅度下降;而中间性危机不是周期的起点或结束,往往是周期的"中间环节",它的发生并不同固定资本投资的大量增减相联系。由此可见,中间性危机是一种带有地方性、特殊性、局部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一种补充形式。
  
  国内外经济学界对中间性危机这一概念的解释还不一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和周期的若干变形,在理论认识上还有分歧。对美国1953~1954年、1960~1961年以及1969~1970年等几次经济危机,是否是中间性危机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肯定这几次危机是中间性危机,也有人不同意这一观点。还有人认为恩格斯使用"中间危机"一词,仅仅是用以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某种具体危机,而不是为了提出一个普遍的概念。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再生产过程是在国际和国内条件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复杂因素交错发生作用的结果,使经济周期和危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各次危机的严重程度都较30年代有所减轻,这不仅表现为生产下降幅度较小和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危机过后的萧条阶段较短,萧条和复苏阶段不易划分。从70年代以后的几次危机看,世界经济危机的同步性有所改变,各国经济危机和周期的情况很不一致,有的国家较多地保持着通常经济危机和周期的格局,有些国家则除发生较大的经济危机外,即使在高涨阶段,也穿插着一些轻微的、短暂的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交织并发,往往使危机过后的"高涨"不能持久,很快又发生下一次危机。因此,不能完全按19世纪的模式来看待中间性危机,对这一问题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深入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