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sian Helice Group
厚蟹类
1.
Multiple Mitochondrial Sequence Data Reveals the Phylogeny of Decapoda and the Asian Helice Group;
用线粒体多基因信息探讨十足类和亚洲厚蟹类的系统发生
2) Helice
厚蟹
1.
Studies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Taxonomic Status of the Crab Genus Helice;
厚蟹遗传多样性与分类地位的研究
3) crabs
[英][kræbz] [美][kræbz]
蟹类
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rabs in Mindong tide beach and the initiative of their ecology;
闽东海滨潮间带蟹类的调查及其生态的初步研究
2.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crabs in south East China Sea
东海南部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3.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crab resources obtained in south East China Sea(26°00′~28°00′N,120°00′~125°30′E)in 4 seasons during 1998 to 1999,and among the other data,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geographical and faunal characteristics,bio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crabs in this region.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
4) crab
[英][kræb] [美][kræb]
蟹类
1.
Assessment of the crab stock biomas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waters of the East China Sea;
东海大陆架海域蟹类资源量的评估
2.
Analysis of crab diversity in the Oujiang river estuary during summer and autunm;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蟹类多样性分析
5) Helice wuana
伍氏厚蟹
1.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of Helice wuana at south bank of Hangzhou Gulf in summer;
夏季杭州湾南岸不同生境伍氏厚蟹种群特征及回归关系
6) Helice
厚蟹属
1.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Genus Helice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16S rDNA Partial Sequences;
从线粒体16S rDNA部分序列探讨厚蟹属的系统学位置
补充资料:蟹类
甲壳动物(Crustacea)十足目( 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短尾派(Brachyura)的统称。歪尾派(Anomura)中的瓷蟹(Porcellana)、寄居蟹(Pagurus)、椰子蟹(Birgus) 、蝉蟹(Hippa)虽也称为"蟹",但蟹类在分类学上并不包括歪尾派中的种。全世界蟹类约有4500余种,中国约有近800种,其中不少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形态 蟹类体型宽扁,少数窄长。头胸部包被发达的头胸甲。头胸甲的形状因种而异,有圆形、梭形、梯形、扇形、方形等。头胸甲前侧缘折向腹面,完全与口前板愈合。额部短缩,具第 1、2对触角,复眼在第2触角的外侧。口器部分包括具硬齿的大颚,第1、2对小颚及第1、2、3对颚足,均在口腔内协助摄食。腹部退化平扁,曲折在头胸甲的腹面,雄性略呈三角形或窄长形;第1、2对腹肢为单枝型,特化为交接器,其余腹肢完全消失。雌性腹部宽大,多呈长圆形或圆形。具第 2至第5对腹肢,为双枝型,内、外肢均附有刚毛,用以附着卵粒。头胸甲腹面的两侧有5对胸足,第1对呈钳状,称螯足,第2至第5对为步足,有些种类末1对或2对短小。指节呈钩爪状,如绵蟹(Dromia)、关公蟹(Dorippe)等;有些种类末对步足呈桨状,可作短距离的游泳,如青蟹(Scylla)、梭子蟹、(Charybdis)等;绝大多数种类均为简单的爪状,作爬行或奔跑运动。
生物学特性 蟹类中90%为海产,余为淡水产。海产蟹类中,如绵蟹、关公蟹、蛙蟹(Ranina)、馒头蟹(Calappa)等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潮下带;如梭子蟹生活在浅海;方蟹(Grapsidae)、沙蟹(Ocypodidae)和大多数扇蟹(Xanthidae)主要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极少数种如漂泊蟹(Planes)和弓蟹(Varuna)能附着生活在海洋中的木头或其他漂浮物上。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如绵蟹、关公蟹常用最后两对短小的步足执握着海绵、海葵、贝壳等覆盖在头胸甲上;豆蟹科(Pinnotheridae)的许多种常生活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或多毛类的管道中;而珊隐蟹类(Hapalocarcinidae)则完全包藏在石珊瑚的瘿囊内,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禁锢其中,孵化出的幼体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蟹类中有一小部分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如溪蟹(Potamon)、华溪蟹(Sinopotamon)等。
摄食 蟹类的绝大部分种为杂食性。如生活在潮间带的相手蟹 (Sesarma)既摄取植物腐叶又食动物尸体和小动物。还有相当一部分蟹类为肉食性,如梭子蟹可捕食鱼、虾及软体动物等。少数蟹类如股窗蟹 (Scopimera)等则刮食或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蟹类坚硬发达的大颚可切断和咬碎食物,颚足及小颚可帮助撕碎食物并送至口腔。食物经一很短的食道入胃。胃的贲门部内壁有小骨片及脊等构成的胃磨,并有由肝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输入,入胃的食物在此被磨碎和消化后进入幽门部。幽门部的内壁亦有呈纵脊形的角质层和许多细刺毛,可对食物进行过滤和清理。然后进入中肠,进行消化吸收。废物则进入后肠,形成圆柱形的粪便,腹部末端的肛门排出体外。
生殖 蟹类为雌雄异体。雄性有 1对精巢,位于肝脏的背面,左右各有 1条螺旋形的输精管,末端为射精管。部分种类如绵蟹、馒头蟹、扇蟹、溪蟹等的生殖孔位于末对步足的底节上。而如沙蟹、方蟹及地蟹(Geca-rcinidae)等的生殖孔则位于胸部腹甲。雌蟹有1对卵巢,与精巢的位置相当,连接 1对螺旋状输卵管,末端有纳精囊。部分蟹类的雌性生殖孔开口于末对步足底节,如绵蟹;而大部分的种类则开口于胸部腹甲,如馒头蟹、梭子蟹、扇蟹、溪蟹、沙蟹、方蟹及地蟹等。除淡水蟹类外,交配大都在雌性蜕皮后进行,雄体的精液通过第1、2腹肢输入雌体的纳精囊内。产卵时受精卵排出体外,粘附于雌体腹肢上,直至孵化。蟹类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幼体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为溞状幼体,其形状随种类而异,但基本上由一个圆球形的头胸部和细长可以屈伸的腹部组成。营浮游生活,摄食各种微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溞状幼体期内的变态因不同的种类而分为2~7 期。完成后则进入大眼幼体期,仅少数类别如膜壳蟹(Hymenosomidae)无此期。大眼幼体的胸部附肢发达,腹部开始萎缩,进入水底,行爬行生活。大眼幼体均为1期,蜕皮后即成稚蟹。
蜕皮与生长 蟹类因体外有较厚的甲壳质外骨骼,限制身体的增长,必须在蜕去旧壳后、新壳尚未硬化前增大体积。蜕皮由眼柄及头部内产生的激素调节控制。蜕皮前旧表皮开始吸收,薄而柔软的新表皮开始生长,此时中肠腺内已积累了大量的钙质。蜕皮时,从头胸甲后缘与腹部相接处裂开一缝,全身向后利用各部肌肉的伸缩和身体的摆动,整个身体和数对步足逐渐从旧壳中蜕出,最后额部和螯足也全部蜕出,身体便因而增大。最初的新壳是软的,肢体也软弱无力;此时中肠腺即输送积累的钙质,使新壳逐渐变硬。
蟹类的寿命因不同种类而异,如中华绒螯蟹为2~3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4~5龄,溪蟹也为3~5龄,深水性的人面蟹(Homola)个体较大,体重可超过10千克,估计寿命可达10龄以上。
经济种和产量 海产蟹中最主要的是梭子蟹科(Po-rtunidae)的种类,如中国和日本近海的三疣梭子蟹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 gicus)、美国的味丽蟹(Callinctessapidus)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常见种青蟹(Scylla serrata)。其次是属于蜘蛛蟹类的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及其近似种太平洋雪蟹。大型食用蟹还有几种黄道蟹,其中产量较大的是欧洲产的黄道蟹(Cancer pagurus)和美洲产的坚黄道蟹(C.riagister)。中国主要食用蟹类是梭子蟹科中的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日本 (Charybdis japonicus),和方蟹科的中华绒螯蟹等。此外,中国还进行青蟹的小面积人工养殖。70年代以来,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和人工放流以提高产量。
用途 蟹类肉味鲜美,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主要供食用。此外,潮间带的各种蟹类粉碎后可用作鱼类、家畜和家禽的饲料。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大多数淡水蟹是肺吸虫主要的第二中间宿主,是将肺吸虫病传染给人类的媒介之一。
形态 蟹类体型宽扁,少数窄长。头胸部包被发达的头胸甲。头胸甲的形状因种而异,有圆形、梭形、梯形、扇形、方形等。头胸甲前侧缘折向腹面,完全与口前板愈合。额部短缩,具第 1、2对触角,复眼在第2触角的外侧。口器部分包括具硬齿的大颚,第1、2对小颚及第1、2、3对颚足,均在口腔内协助摄食。腹部退化平扁,曲折在头胸甲的腹面,雄性略呈三角形或窄长形;第1、2对腹肢为单枝型,特化为交接器,其余腹肢完全消失。雌性腹部宽大,多呈长圆形或圆形。具第 2至第5对腹肢,为双枝型,内、外肢均附有刚毛,用以附着卵粒。头胸甲腹面的两侧有5对胸足,第1对呈钳状,称螯足,第2至第5对为步足,有些种类末1对或2对短小。指节呈钩爪状,如绵蟹(Dromia)、关公蟹(Dorippe)等;有些种类末对步足呈桨状,可作短距离的游泳,如青蟹(Scylla)、梭子蟹、(Charybdis)等;绝大多数种类均为简单的爪状,作爬行或奔跑运动。
生物学特性 蟹类中90%为海产,余为淡水产。海产蟹类中,如绵蟹、关公蟹、蛙蟹(Ranina)、馒头蟹(Calappa)等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潮下带;如梭子蟹生活在浅海;方蟹(Grapsidae)、沙蟹(Ocypodidae)和大多数扇蟹(Xanthidae)主要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极少数种如漂泊蟹(Planes)和弓蟹(Varuna)能附着生活在海洋中的木头或其他漂浮物上。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如绵蟹、关公蟹常用最后两对短小的步足执握着海绵、海葵、贝壳等覆盖在头胸甲上;豆蟹科(Pinnotheridae)的许多种常生活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或多毛类的管道中;而珊隐蟹类(Hapalocarcinidae)则完全包藏在石珊瑚的瘿囊内,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禁锢其中,孵化出的幼体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蟹类中有一小部分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如溪蟹(Potamon)、华溪蟹(Sinopotamon)等。
摄食 蟹类的绝大部分种为杂食性。如生活在潮间带的相手蟹 (Sesarma)既摄取植物腐叶又食动物尸体和小动物。还有相当一部分蟹类为肉食性,如梭子蟹可捕食鱼、虾及软体动物等。少数蟹类如股窗蟹 (Scopimera)等则刮食或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蟹类坚硬发达的大颚可切断和咬碎食物,颚足及小颚可帮助撕碎食物并送至口腔。食物经一很短的食道入胃。胃的贲门部内壁有小骨片及脊等构成的胃磨,并有由肝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输入,入胃的食物在此被磨碎和消化后进入幽门部。幽门部的内壁亦有呈纵脊形的角质层和许多细刺毛,可对食物进行过滤和清理。然后进入中肠,进行消化吸收。废物则进入后肠,形成圆柱形的粪便,腹部末端的肛门排出体外。
生殖 蟹类为雌雄异体。雄性有 1对精巢,位于肝脏的背面,左右各有 1条螺旋形的输精管,末端为射精管。部分种类如绵蟹、馒头蟹、扇蟹、溪蟹等的生殖孔位于末对步足的底节上。而如沙蟹、方蟹及地蟹(Geca-rcinidae)等的生殖孔则位于胸部腹甲。雌蟹有1对卵巢,与精巢的位置相当,连接 1对螺旋状输卵管,末端有纳精囊。部分蟹类的雌性生殖孔开口于末对步足底节,如绵蟹;而大部分的种类则开口于胸部腹甲,如馒头蟹、梭子蟹、扇蟹、溪蟹、沙蟹、方蟹及地蟹等。除淡水蟹类外,交配大都在雌性蜕皮后进行,雄体的精液通过第1、2腹肢输入雌体的纳精囊内。产卵时受精卵排出体外,粘附于雌体腹肢上,直至孵化。蟹类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幼体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为溞状幼体,其形状随种类而异,但基本上由一个圆球形的头胸部和细长可以屈伸的腹部组成。营浮游生活,摄食各种微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溞状幼体期内的变态因不同的种类而分为2~7 期。完成后则进入大眼幼体期,仅少数类别如膜壳蟹(Hymenosomidae)无此期。大眼幼体的胸部附肢发达,腹部开始萎缩,进入水底,行爬行生活。大眼幼体均为1期,蜕皮后即成稚蟹。
蜕皮与生长 蟹类因体外有较厚的甲壳质外骨骼,限制身体的增长,必须在蜕去旧壳后、新壳尚未硬化前增大体积。蜕皮由眼柄及头部内产生的激素调节控制。蜕皮前旧表皮开始吸收,薄而柔软的新表皮开始生长,此时中肠腺内已积累了大量的钙质。蜕皮时,从头胸甲后缘与腹部相接处裂开一缝,全身向后利用各部肌肉的伸缩和身体的摆动,整个身体和数对步足逐渐从旧壳中蜕出,最后额部和螯足也全部蜕出,身体便因而增大。最初的新壳是软的,肢体也软弱无力;此时中肠腺即输送积累的钙质,使新壳逐渐变硬。
蟹类的寿命因不同种类而异,如中华绒螯蟹为2~3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4~5龄,溪蟹也为3~5龄,深水性的人面蟹(Homola)个体较大,体重可超过10千克,估计寿命可达10龄以上。
经济种和产量 海产蟹中最主要的是梭子蟹科(Po-rtunidae)的种类,如中国和日本近海的三疣梭子蟹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 gicus)、美国的味丽蟹(Callinctessapidus)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常见种青蟹(Scylla serrata)。其次是属于蜘蛛蟹类的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及其近似种太平洋雪蟹。大型食用蟹还有几种黄道蟹,其中产量较大的是欧洲产的黄道蟹(Cancer pagurus)和美洲产的坚黄道蟹(C.riagister)。中国主要食用蟹类是梭子蟹科中的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日本 (Charybdis japonicus),和方蟹科的中华绒螯蟹等。此外,中国还进行青蟹的小面积人工养殖。70年代以来,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和人工放流以提高产量。
用途 蟹类肉味鲜美,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主要供食用。此外,潮间带的各种蟹类粉碎后可用作鱼类、家畜和家禽的饲料。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大多数淡水蟹是肺吸虫主要的第二中间宿主,是将肺吸虫病传染给人类的媒介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