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awater crabs
海水蟹类
3) Coastal megalopa of crabs
海水蟹苗
4) fresh water crab
淡水蟹类
1.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species of fresh water crabs in 34 counties and its harbouring metacercariae of Paragonimus in Fujian Province.
目的查清福建省淡水蟹类在34个各县市分布及其携带并殖吸虫情况。
6) crabs
[英][kræbz] [美][kræbz]
蟹类
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rabs in Mindong tide beach and the initiative of their ecology;
闽东海滨潮间带蟹类的调查及其生态的初步研究
2.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crabs in south East China Sea
东海南部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3.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crab resources obtained in south East China Sea(26°00′~28°00′N,120°00′~125°30′E)in 4 seasons during 1998 to 1999,and among the other data,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geographical and faunal characteristics,bio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crabs in this region.
本文根据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渔业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渔场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的特点。
补充资料:蟹类
甲壳动物(Crustacea)十足目( 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短尾派(Brachyura)的统称。歪尾派(Anomura)中的瓷蟹(Porcellana)、寄居蟹(Pagurus)、椰子蟹(Birgus) 、蝉蟹(Hippa)虽也称为"蟹",但蟹类在分类学上并不包括歪尾派中的种。全世界蟹类约有4500余种,中国约有近800种,其中不少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形态 蟹类体型宽扁,少数窄长。头胸部包被发达的头胸甲。头胸甲的形状因种而异,有圆形、梭形、梯形、扇形、方形等。头胸甲前侧缘折向腹面,完全与口前板愈合。额部短缩,具第 1、2对触角,复眼在第2触角的外侧。口器部分包括具硬齿的大颚,第1、2对小颚及第1、2、3对颚足,均在口腔内协助摄食。腹部退化平扁,曲折在头胸甲的腹面,雄性略呈三角形或窄长形;第1、2对腹肢为单枝型,特化为交接器,其余腹肢完全消失。雌性腹部宽大,多呈长圆形或圆形。具第 2至第5对腹肢,为双枝型,内、外肢均附有刚毛,用以附着卵粒。头胸甲腹面的两侧有5对胸足,第1对呈钳状,称螯足,第2至第5对为步足,有些种类末1对或2对短小。指节呈钩爪状,如绵蟹(Dromia)、关公蟹(Dorippe)等;有些种类末对步足呈桨状,可作短距离的游泳,如青蟹(Scylla)、梭子蟹、(Charybdis)等;绝大多数种类均为简单的爪状,作爬行或奔跑运动。
生物学特性 蟹类中90%为海产,余为淡水产。海产蟹类中,如绵蟹、关公蟹、蛙蟹(Ranina)、馒头蟹(Calappa)等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潮下带;如梭子蟹生活在浅海;方蟹(Grapsidae)、沙蟹(Ocypodidae)和大多数扇蟹(Xanthidae)主要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极少数种如漂泊蟹(Planes)和弓蟹(Varuna)能附着生活在海洋中的木头或其他漂浮物上。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如绵蟹、关公蟹常用最后两对短小的步足执握着海绵、海葵、贝壳等覆盖在头胸甲上;豆蟹科(Pinnotheridae)的许多种常生活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或多毛类的管道中;而珊隐蟹类(Hapalocarcinidae)则完全包藏在石珊瑚的瘿囊内,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禁锢其中,孵化出的幼体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蟹类中有一小部分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如溪蟹(Potamon)、华溪蟹(Sinopotamon)等。
摄食 蟹类的绝大部分种为杂食性。如生活在潮间带的相手蟹 (Sesarma)既摄取植物腐叶又食动物尸体和小动物。还有相当一部分蟹类为肉食性,如梭子蟹可捕食鱼、虾及软体动物等。少数蟹类如股窗蟹 (Scopimera)等则刮食或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蟹类坚硬发达的大颚可切断和咬碎食物,颚足及小颚可帮助撕碎食物并送至口腔。食物经一很短的食道入胃。胃的贲门部内壁有小骨片及脊等构成的胃磨,并有由肝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输入,入胃的食物在此被磨碎和消化后进入幽门部。幽门部的内壁亦有呈纵脊形的角质层和许多细刺毛,可对食物进行过滤和清理。然后进入中肠,进行消化吸收。废物则进入后肠,形成圆柱形的粪便,腹部末端的肛门排出体外。
生殖 蟹类为雌雄异体。雄性有 1对精巢,位于肝脏的背面,左右各有 1条螺旋形的输精管,末端为射精管。部分种类如绵蟹、馒头蟹、扇蟹、溪蟹等的生殖孔位于末对步足的底节上。而如沙蟹、方蟹及地蟹(Geca-rcinidae)等的生殖孔则位于胸部腹甲。雌蟹有1对卵巢,与精巢的位置相当,连接 1对螺旋状输卵管,末端有纳精囊。部分蟹类的雌性生殖孔开口于末对步足底节,如绵蟹;而大部分的种类则开口于胸部腹甲,如馒头蟹、梭子蟹、扇蟹、溪蟹、沙蟹、方蟹及地蟹等。除淡水蟹类外,交配大都在雌性蜕皮后进行,雄体的精液通过第1、2腹肢输入雌体的纳精囊内。产卵时受精卵排出体外,粘附于雌体腹肢上,直至孵化。蟹类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幼体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为溞状幼体,其形状随种类而异,但基本上由一个圆球形的头胸部和细长可以屈伸的腹部组成。营浮游生活,摄食各种微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溞状幼体期内的变态因不同的种类而分为2~7 期。完成后则进入大眼幼体期,仅少数类别如膜壳蟹(Hymenosomidae)无此期。大眼幼体的胸部附肢发达,腹部开始萎缩,进入水底,行爬行生活。大眼幼体均为1期,蜕皮后即成稚蟹。
蜕皮与生长 蟹类因体外有较厚的甲壳质外骨骼,限制身体的增长,必须在蜕去旧壳后、新壳尚未硬化前增大体积。蜕皮由眼柄及头部内产生的激素调节控制。蜕皮前旧表皮开始吸收,薄而柔软的新表皮开始生长,此时中肠腺内已积累了大量的钙质。蜕皮时,从头胸甲后缘与腹部相接处裂开一缝,全身向后利用各部肌肉的伸缩和身体的摆动,整个身体和数对步足逐渐从旧壳中蜕出,最后额部和螯足也全部蜕出,身体便因而增大。最初的新壳是软的,肢体也软弱无力;此时中肠腺即输送积累的钙质,使新壳逐渐变硬。
蟹类的寿命因不同种类而异,如中华绒螯蟹为2~3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4~5龄,溪蟹也为3~5龄,深水性的人面蟹(Homola)个体较大,体重可超过10千克,估计寿命可达10龄以上。
经济种和产量 海产蟹中最主要的是梭子蟹科(Po-rtunidae)的种类,如中国和日本近海的三疣梭子蟹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 gicus)、美国的味丽蟹(Callinctessapidus)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常见种青蟹(Scylla serrata)。其次是属于蜘蛛蟹类的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及其近似种太平洋雪蟹。大型食用蟹还有几种黄道蟹,其中产量较大的是欧洲产的黄道蟹(Cancer pagurus)和美洲产的坚黄道蟹(C.riagister)。中国主要食用蟹类是梭子蟹科中的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日本 (Charybdis japonicus),和方蟹科的中华绒螯蟹等。此外,中国还进行青蟹的小面积人工养殖。70年代以来,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和人工放流以提高产量。
用途 蟹类肉味鲜美,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主要供食用。此外,潮间带的各种蟹类粉碎后可用作鱼类、家畜和家禽的饲料。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大多数淡水蟹是肺吸虫主要的第二中间宿主,是将肺吸虫病传染给人类的媒介之一。
形态 蟹类体型宽扁,少数窄长。头胸部包被发达的头胸甲。头胸甲的形状因种而异,有圆形、梭形、梯形、扇形、方形等。头胸甲前侧缘折向腹面,完全与口前板愈合。额部短缩,具第 1、2对触角,复眼在第2触角的外侧。口器部分包括具硬齿的大颚,第1、2对小颚及第1、2、3对颚足,均在口腔内协助摄食。腹部退化平扁,曲折在头胸甲的腹面,雄性略呈三角形或窄长形;第1、2对腹肢为单枝型,特化为交接器,其余腹肢完全消失。雌性腹部宽大,多呈长圆形或圆形。具第 2至第5对腹肢,为双枝型,内、外肢均附有刚毛,用以附着卵粒。头胸甲腹面的两侧有5对胸足,第1对呈钳状,称螯足,第2至第5对为步足,有些种类末1对或2对短小。指节呈钩爪状,如绵蟹(Dromia)、关公蟹(Dorippe)等;有些种类末对步足呈桨状,可作短距离的游泳,如青蟹(Scylla)、梭子蟹、(Charybdis)等;绝大多数种类均为简单的爪状,作爬行或奔跑运动。
生物学特性 蟹类中90%为海产,余为淡水产。海产蟹类中,如绵蟹、关公蟹、蛙蟹(Ranina)、馒头蟹(Calappa)等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潮下带;如梭子蟹生活在浅海;方蟹(Grapsidae)、沙蟹(Ocypodidae)和大多数扇蟹(Xanthidae)主要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极少数种如漂泊蟹(Planes)和弓蟹(Varuna)能附着生活在海洋中的木头或其他漂浮物上。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如绵蟹、关公蟹常用最后两对短小的步足执握着海绵、海葵、贝壳等覆盖在头胸甲上;豆蟹科(Pinnotheridae)的许多种常生活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或多毛类的管道中;而珊隐蟹类(Hapalocarcinidae)则完全包藏在石珊瑚的瘿囊内,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禁锢其中,孵化出的幼体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蟹类中有一小部分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如溪蟹(Potamon)、华溪蟹(Sinopotamon)等。
摄食 蟹类的绝大部分种为杂食性。如生活在潮间带的相手蟹 (Sesarma)既摄取植物腐叶又食动物尸体和小动物。还有相当一部分蟹类为肉食性,如梭子蟹可捕食鱼、虾及软体动物等。少数蟹类如股窗蟹 (Scopimera)等则刮食或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蟹类坚硬发达的大颚可切断和咬碎食物,颚足及小颚可帮助撕碎食物并送至口腔。食物经一很短的食道入胃。胃的贲门部内壁有小骨片及脊等构成的胃磨,并有由肝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输入,入胃的食物在此被磨碎和消化后进入幽门部。幽门部的内壁亦有呈纵脊形的角质层和许多细刺毛,可对食物进行过滤和清理。然后进入中肠,进行消化吸收。废物则进入后肠,形成圆柱形的粪便,腹部末端的肛门排出体外。
生殖 蟹类为雌雄异体。雄性有 1对精巢,位于肝脏的背面,左右各有 1条螺旋形的输精管,末端为射精管。部分种类如绵蟹、馒头蟹、扇蟹、溪蟹等的生殖孔位于末对步足的底节上。而如沙蟹、方蟹及地蟹(Geca-rcinidae)等的生殖孔则位于胸部腹甲。雌蟹有1对卵巢,与精巢的位置相当,连接 1对螺旋状输卵管,末端有纳精囊。部分蟹类的雌性生殖孔开口于末对步足底节,如绵蟹;而大部分的种类则开口于胸部腹甲,如馒头蟹、梭子蟹、扇蟹、溪蟹、沙蟹、方蟹及地蟹等。除淡水蟹类外,交配大都在雌性蜕皮后进行,雄体的精液通过第1、2腹肢输入雌体的纳精囊内。产卵时受精卵排出体外,粘附于雌体腹肢上,直至孵化。蟹类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幼体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为溞状幼体,其形状随种类而异,但基本上由一个圆球形的头胸部和细长可以屈伸的腹部组成。营浮游生活,摄食各种微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溞状幼体期内的变态因不同的种类而分为2~7 期。完成后则进入大眼幼体期,仅少数类别如膜壳蟹(Hymenosomidae)无此期。大眼幼体的胸部附肢发达,腹部开始萎缩,进入水底,行爬行生活。大眼幼体均为1期,蜕皮后即成稚蟹。
蜕皮与生长 蟹类因体外有较厚的甲壳质外骨骼,限制身体的增长,必须在蜕去旧壳后、新壳尚未硬化前增大体积。蜕皮由眼柄及头部内产生的激素调节控制。蜕皮前旧表皮开始吸收,薄而柔软的新表皮开始生长,此时中肠腺内已积累了大量的钙质。蜕皮时,从头胸甲后缘与腹部相接处裂开一缝,全身向后利用各部肌肉的伸缩和身体的摆动,整个身体和数对步足逐渐从旧壳中蜕出,最后额部和螯足也全部蜕出,身体便因而增大。最初的新壳是软的,肢体也软弱无力;此时中肠腺即输送积累的钙质,使新壳逐渐变硬。
蟹类的寿命因不同种类而异,如中华绒螯蟹为2~3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4~5龄,溪蟹也为3~5龄,深水性的人面蟹(Homola)个体较大,体重可超过10千克,估计寿命可达10龄以上。
经济种和产量 海产蟹中最主要的是梭子蟹科(Po-rtunidae)的种类,如中国和日本近海的三疣梭子蟹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 gicus)、美国的味丽蟹(Callinctessapidus)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常见种青蟹(Scylla serrata)。其次是属于蜘蛛蟹类的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及其近似种太平洋雪蟹。大型食用蟹还有几种黄道蟹,其中产量较大的是欧洲产的黄道蟹(Cancer pagurus)和美洲产的坚黄道蟹(C.riagister)。中国主要食用蟹类是梭子蟹科中的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日本 (Charybdis japonicus),和方蟹科的中华绒螯蟹等。此外,中国还进行青蟹的小面积人工养殖。70年代以来,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和人工放流以提高产量。
用途 蟹类肉味鲜美,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主要供食用。此外,潮间带的各种蟹类粉碎后可用作鱼类、家畜和家禽的饲料。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大多数淡水蟹是肺吸虫主要的第二中间宿主,是将肺吸虫病传染给人类的媒介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