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工科物理力学
1)  The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physics
工科物理力学
2)  engineering collegial physics
工科大学物理
1.
Cultivation of science literacy and abilities of science exploration in engineering collegial physics teaching;
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  engineering mechanics
工科力学
1.
The three-level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practiced by the author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is introduced and its important roles in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researching the unknown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工科力学教学中进行的三层次训练与考核,并阐述了它们 在训练及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general projects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series courses,which is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actu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and the demands of whole reforms of engineering course.
根据工科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工科整体课程改革的要求 ,提出了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改革的方案 ,包括力学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编写原则、基础力学实验改革等方面 ;并对已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简
4)  engineering physics
工科物理
1.
Introduction of Feynman s path integral theory into engineering physics;
在工科物理中引入费曼路径积分理论
2.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way of strengthening the modern contents in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physics 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提出在太原理工大学工科物理教学中充实近代物理内容的一种途径 :工科物理教学内容与后续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 (或工程力学 )、电工基础 (或电路 )和物理化学 (或工程热力学 )有不同程度的重叠 ,通过协调 ,在工科物理教学中精简或删除与上述课程内容重复的部分 ,腾出的学时用于充实近代物理及其应用内容的教
3.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abou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engineering physics:stir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complying with the law of physical cognifion;stressing the physical thinking;paying attention to moulding the physical thought.
以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了工科物理教材建设中的几个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遵循物理认知规律;突出物理思想;重视思维塑造。
5)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理工学科
6)  the subject of Physics
物理学科
1.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hysics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WEB,which provides normaliz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Physics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hysics Education,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precious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Physics.
研究基于WEB的物理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为物理教育本科专业教学的规范化提供依据,为教考分离提供技术条件,为学科建设、学科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的资源。
2.
The cours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ubject of physics makes the teaching method change radically, and it provides a good base to develop students activity and creativity.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补充资料:物理力学
物理力学
physical mechanics

   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出发,运用近代物理、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等学科的成就,通过分析研究和数值计算阐明介质和材料的宏观性质,并对介质和材料的宏观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作出微观解释的力学分支。物理力学的基础是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和原子、分子物理学。
   物理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物理力学产生的背景是:①出现了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可高达几千至几百万开,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应变率达106~108-1等。在上述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而需用微观分析的方法来阐明。②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③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④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以微观理论为依据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
   物理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的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其特点是:①注重机理分析。着重分析问题的机理,并借助建立理论模型来解决具体问题;只在作机理分析的资料不足时,才求助于新的实验。②注重运算手段。不满足于问题的原则解决,要求直接利用物理力学的成果作彻底的数值计算,力求采用高效率的运算方法和现代化的电子运算工具。③注重从微观到宏观。物理力学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是物理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虽然物理力学引用了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的许多结果,但它并不完全是统计物理或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无论是近代物理还是近代化学,都不能完全解决工程技术中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物理力学面临的问题要比基础学科中提出的问题复杂得多,它不能只靠简单的推演方法或只借助于某一学科的成就,而必须尽可能结合实验和运用多学科的成果。
   研究内容主要有平衡现象和非平衡现象。平衡现象包括气体、液体、固体的状态方程,各种热力学平衡性质和化学平衡等;解决这类问题主要借助于统计力学方法。非平衡现象包括4个方面:①趋向于平衡态的过程,如各种化学反应和驰豫现象(包括能量驰豫和化学驰豫)。②偏离平衡状态较小的稳定的非平衡过程,如物质的扩散、热传导、粘性以及热辐射输运等。③远离平衡态的问题,如开放系统中遇到的各种能量耗散过程。④平衡和非平衡状态下发生的突变过程,如相变等。解决这些问题要借助于非平衡统计力学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
   物理力学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高温气体性质:研究气体在高温下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辐射性质以及与各种动力学过程有关的驰豫现象。②稠密流体性质:主要研究高压气体和各种液体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以及相变行为等。③固体材料性质:利用微观理论研究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以及本构关系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