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hievements of China's space activities
中国航天成就
5)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中国人民的成就
6) manned space in China
中国载人航天
1.
The paper presents analysis and summary about concept research, proof of technical channels as well as the strategic thoughts on manned space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of manned space in China, and presents a deep strategic though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rand engineering system in China.
对我国载人航天的概念研究、技术途径论证 ,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战略思考和“飞船起步”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小结 ,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宏大工程应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上进行深层次的战略思
补充资料:中国航天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见"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截至 1984年底,共发射了16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展进程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中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把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列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在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的领导下,于1956年 10月8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根据1957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新技术协定,1960年前,苏联曾对中国建立火箭导弹研究、试验机构和仿制苏制导弹提供援助。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开始独立研制各类导弹和火箭。
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根据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的提议把发射人造卫星列入科学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 581组"和上海机电设计院,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此后,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开展了航天技术的规划工作和学术活动,着手建设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人造卫星跟踪测量技术。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火箭导弹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1965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分别负责卫星本体、运载火箭和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的研制工作。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开始进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设计和各系统的研制。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卫星研究、设计、试制、试验机构统一组织起来,加速了各类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1970年5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1982年5月,第七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天工业部。与此同时,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中心和观测台、站陆续建成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体系。
1970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和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开始发射小型科学卫星。1975年研制成功两种大推力运载火箭,并开始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又称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1981年 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1984年4月,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中国先后发射三种探空火箭:①单级液体火箭,有效载荷重10公斤,飞行高度70公里;②两级探空火箭,第一级是固体火箭,第二级是液体火箭,直径460毫米,有效载荷重60~150公斤,飞行高度60~200公里;③两级固体火箭,总重量330公斤,有效载荷重30公斤,飞行高度70公里(见"和平"号探空火箭、T-7探空火箭)。
中国充分利用弹道导弹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基础,成功地研制与使用了4种运载火箭:①"长征"1号三级火箭,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将约3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②"风暴"1 号两级液体火箭,可将约12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③"长征"2号两级液体火箭,可将约20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④"长征"3 号三级液体火箭,用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见"长征"号运载火箭)。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功研制、发射的人造卫星主要有三种类型: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型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先后共发射16颗。
发射设备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具有发射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设施,并设有光测、遥测、雷达等跟踪测量设备。卫星地面观测网的控制中心和若干地面台、站,配备有中国研制的计算机以及遥测、遥控、跟踪、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远洋跟踪测量船配备有对地球静止卫星入轨段测轨、测速等设备。
成果和应用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为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宇宙线、地磁场、电离层、大气密度、太阳X射线、 粒子辐射、红外辐射等探测方面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中国发射的卫星为土地资源普查、地质水文调查、矿藏勘察、地震预报、林业监测、铁路和港口建设、环境监测、大地和海洋带测绘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1984年 4月发射并进入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的试验通信卫星,已用于通信、广播、电视传输,对改善中国边远地区的通信状况发挥了作用。中国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先后同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合作,利用"交响乐"号卫星、"天狼星"号卫星进行了通信试验。中国研制的卫星云图接收设备接收了美国和日本气象卫星发播的气象云图,对改善气象预报和开展大气科学研究提供了资料。此外,某些单项航天技术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其他工业部门。近期内,中国航天技术将以发展应用卫星为主,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和商品化阶段。(见彩图)
发展进程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中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把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列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在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的领导下,于1956年 10月8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根据1957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新技术协定,1960年前,苏联曾对中国建立火箭导弹研究、试验机构和仿制苏制导弹提供援助。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开始独立研制各类导弹和火箭。
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根据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的提议把发射人造卫星列入科学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 581组"和上海机电设计院,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此后,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开展了航天技术的规划工作和学术活动,着手建设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人造卫星跟踪测量技术。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火箭导弹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1965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分别负责卫星本体、运载火箭和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的研制工作。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开始进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设计和各系统的研制。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卫星研究、设计、试制、试验机构统一组织起来,加速了各类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1970年5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1982年5月,第七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天工业部。与此同时,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中心和观测台、站陆续建成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体系。
1970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和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开始发射小型科学卫星。1975年研制成功两种大推力运载火箭,并开始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又称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1981年 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1984年4月,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中国先后发射三种探空火箭:①单级液体火箭,有效载荷重10公斤,飞行高度70公里;②两级探空火箭,第一级是固体火箭,第二级是液体火箭,直径460毫米,有效载荷重60~150公斤,飞行高度60~200公里;③两级固体火箭,总重量330公斤,有效载荷重30公斤,飞行高度70公里(见"和平"号探空火箭、T-7探空火箭)。
中国充分利用弹道导弹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基础,成功地研制与使用了4种运载火箭:①"长征"1号三级火箭,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将约3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②"风暴"1 号两级液体火箭,可将约12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③"长征"2号两级液体火箭,可将约20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④"长征"3 号三级液体火箭,用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见"长征"号运载火箭)。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功研制、发射的人造卫星主要有三种类型: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型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先后共发射16颗。
发射设备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具有发射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设施,并设有光测、遥测、雷达等跟踪测量设备。卫星地面观测网的控制中心和若干地面台、站,配备有中国研制的计算机以及遥测、遥控、跟踪、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远洋跟踪测量船配备有对地球静止卫星入轨段测轨、测速等设备。
成果和应用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为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宇宙线、地磁场、电离层、大气密度、太阳X射线、 粒子辐射、红外辐射等探测方面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中国发射的卫星为土地资源普查、地质水文调查、矿藏勘察、地震预报、林业监测、铁路和港口建设、环境监测、大地和海洋带测绘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1984年 4月发射并进入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的试验通信卫星,已用于通信、广播、电视传输,对改善中国边远地区的通信状况发挥了作用。中国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先后同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合作,利用"交响乐"号卫星、"天狼星"号卫星进行了通信试验。中国研制的卫星云图接收设备接收了美国和日本气象卫星发播的气象云图,对改善气象预报和开展大气科学研究提供了资料。此外,某些单项航天技术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其他工业部门。近期内,中国航天技术将以发展应用卫星为主,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和商品化阶段。(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