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意大利蜂蜂毒肽
1)  melittin of A. m.ligustica venom
意大利蜂蜂毒肽
2)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意大利蜂
1.
Technique for organizing multi-queen colony of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with observations on the rate of egg production of queens;
意大利蜂多王群的组建及蜂王产卵力的观察
3)  Apis mellifera
意大利蜜蜂
1.
Bioassay of Four Pesticides on Apis mellifera;
4种农药对意大利蜜蜂的毒力测定
2.
Effects of Transgenic Bt-cry1Ab Corn Pollen on the Growth,Development and Enzymes Activity in Apis mellifera(L.)(Hymenoptera:Apidae);
转Bt-cry1Ab玉米花粉对意大利蜜蜂生长发育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3.
Effects of Transgenic Bt-cry1Ac Cotton Polle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pis mellifera (Linnaeus)(Hymenoptera: Apidae)~ *;
转Bt-cry1Ac棉花花粉对意大利蜜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4)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意大利蜜蜂
1.
Research on respiratory metabolism of fertilized eggs of Apis cerana cerana and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受精卵呼吸代谢的研究
2.
Egg recognition and policing between Apis cerana cerana and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卵的辨认与监督
3.
Comparative studies on pollination biologies of Bombus lucorum and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in Katy apricot greenhouse;
温室凯特杏园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的传粉生物学比较
5)  Apis mellifera L
意大利蜜蜂
1.
Foraging behavior and pollination ecology of Bombus lucorum L. and Apis mellifera L. in greenhouse peach garden.;
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在温室桃园的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比较
2.
Investigation on Postembryonic Growth of Apis mellifera L.;
意大利蜜蜂胚后发育的观察与研究
3.
Preliminary report of oilseed rape (Brassica compestris L.) pollination by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L.) in Loess Plateau
黄土高原油菜意大利蜜蜂授粉效果初报
6)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
意大利蜜蜂
补充资料:意大利蜂


意大利蜂
Italian bee

  平缓,早春蜂王开始产卵后,气候、蜜源等自然条件对其影响不明显,在炎热的夏季直至深秋,也可保持较大面积的育虫区。分蜂性弱,易维持强大的群势。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对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较差。食料消耗量大,在蜜源条件不良时,易出现食料短缺现象。分泌王浆和泌蜡造脾能力均强。对花粉的采集量大。在夏季和秋季,往往采集较多的树胶。性情温驯,不怕光,开箱检查时很安静。定向力较差,易迷巢,易作盗。在不同蜂种间发生盗蜂时,意大利蜂时常首先开始。清巢习性较强。以强群的形式越冬,越冬饲料消耗量大,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越冬较困难。抗病力较弱,常见的疾病有典洲幼虫腐奥病、欧洲幼虫腐奥病、麻痹病、抱子虫病、壁虱病等。抗巢虫力强,对蜂蜻的抵御能力弱。蜜房封盖呈干型或中间型。 经济价值在中国华北地区的荆条花期或东北地区的极树花期,一个强群可生产50千克左右蜂蜜。产浆力是现有蜜蜂品种中最强的,一个强群一年可生产0.5一1.0千克蜂王浆。意大利蜂也可用以生产蜂花粉和蜂胶。 意大利蜂于1853年从威尼斯首次引人今德国境内,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天们曾无数次将它们引人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地区进行饲养,但由于自然条件不适,尚未取得明显成效。1859年,一批意大利蜂王被运往美国,其后代现已成为美国的主要蜂种。美国意大利蜂与原产地意大利蜂相比,除体色更黄外,无其他差异,这是由于美国养蜂者偏爱黄色,对体色进行了人工选择的结果。美国还对群势发展速率、温驯性、抗病力和对某些蜜源植物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选育。1884年,意大利蜂被引人澳大利亚的坎加鲁岛;第二年,南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决定将该岛划为意大利蜂保护区,这一法令至今仍然有效。坎加鲁岛上的意大利蜂与原产地意大利蜂相比,除前翅稍稍变窄以外,也无其他差异。1913年,中国由日本引人了第一批意大利蜂,20一30年代又大量引人,通常说的中国意大利蜂即为其后代。意蜂在中国养蜂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饲养于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刘先蜀)意大利蜂(I talian bee)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学名AP台,越尹砂ra心us沱aSPinola。原产于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亚平宁半岛上原有的欧洲一蜂与引进的塞浦路斯蜂长期自然杂交形成的。原产地地中海气候和蜜派条件的特点是:冬季短、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而干早,花期长。在类似上述自然条件下,意大利蜂可表现出很好的经济性状,在冬季长而严寒、春季经常有寒潮袭击的地方,适应性较差。 形态特征个体比欧洲黑蜂略小,腹部细长,腹板几丁质黄色;第2一4腹节背板的前缘有黄色环带,在原产地,黄色环带的宽窄及色调深浅有很大变化,体色较浅的意大利蜂常具有黄色小盾片,特浅色型仅在腹部末端有一棕色小斑,称黄金种蜜蜂。意大利蜂还有淡黄色的绒毛,特别是在雄蜂身上。噪较长。肘脉指数中等或偏高。意大利国家养蜂研究所1983年提出的意大利蜂形态标准:第2腹节背板前缘的黄色环带宽度1.62一1.92毫米(平均1.77毫米),第4腹节背板上的绒毛带宽度0.77一0.98毫米(平均0.89毫米),第5腹节背板上的筱毛长度0.25一0.32毫米(平均0.29毫米).嚎长6.22一6.86毫米(平均6.47毫米),肘脉指数2.08一2.77(平均2.33)。(彩图l) 生物学特性产卵力强,育虫力很强。育虫节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