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麦白粉病菌
1)  Blumeria graminis f. sp. Hordei
大麦白粉病菌
2)  powdery mildew
大麦白粉病
3)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小麦白粉病菌
1.
Analysis on 2004-2005 racial virulence of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resistance in wheat cultivars in the disease epidemic related zones;
结果表明:2004和2005年东北春麦区,2005年山东、河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均为15号小种,出现频率为13。
4)  wheat powdery mildew
小麦白粉病菌
1.
The virulent gene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Erysiphe graminis f.
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中,V1、V3a、V3b、V3c、V3f、V5、V5(Mli)、V6、V7和V8频率较高(>93。
2.
Analysis of Summer Wheat Powdery Mildew in 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从关中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麦区病菌越夏带调查分析表明 ,小麦白粉病菌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夏存活 ;病菌越夏存活数量的多寡与当地越冬前菌源基础量的关系不大 。
5)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小麦白粉病菌
1.
In present paper,with a total of 298 isolates of Blumeria graminis f.
采用全国统一的9个鉴别寄主离体叶片法鉴定侵染型和Gilmour八进制法命名小种,对2004—2008年采自东北春麦区的辽宁、黑龙江等省不同县市的298个小麦白粉病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及毒力频率分析,并利用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22个小麦品种(系)对参试菌株进行毒力频率测定。
6)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小麦白粉菌
1.
RAPD analysis of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in Guizhou province;
贵州小麦白粉菌RAPD分析
2.
In order to detect the diversity in populations of Blumeria graminis f.
为了对小麦白粉菌群体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构建了其ISSR分子标记体系。
3.
The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genetic linkage map of Blumeria graminis f.
本研究以具有8个无毒基因差异的2个小麦白粉菌亲本菌株CPW-1和E17进行杂交,获得97个后代菌株。
补充资料:白粉病菌类
      专性寄生在植物表面、产生白粉状病征的病原真菌。它们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
  
  白粉菌的营养体为有隔分枝的菌丝,在植物表面寄生,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并在表皮不断扩展(少数白粉菌为内寄生或半内寄生)。白粉菌的无性繁殖是在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单个、椭圆形、串生的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以雄器和产囊体配合后,在圆球状的闭囊壳内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闭囊壳的子囊数依种类的不同而各异,从单个到多个。闭囊壳外有各种形状的附丝。白粉菌的分类以菌丝的寄生部位、闭囊壳内子囊数目、外部的附丝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等为主要依据,下分3个亚科,10个属,其中常见的有:白粉属、球针壳属、钩丝属、叉丝壳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和内丝白粉属。
  
  白粉病发生后,寄主受害部位生长受抑制,逐渐退绿变黄,出现枯斑至最后全叶枯干,如许多叶片同时受害,也可以使植株早枯。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但有些白粉菌并不经常进行有性繁殖,而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地区或保护地越冬。植物生长季节,分生孢子可重复产生,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但白粉菌是较耐干旱的真菌,在相对湿度很低的条件下,分生孢子也能萌发。空气潮湿、气温较高或干湿交替、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以及氮肥过多和作物过密等情况,均有利于白粉病的流行。
  
  白粉病菌类的防治主要采取选育抗病品种,改善栽培管理,做好病害流行预测和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硫剂、托布津、多菌灵和粉锈宁等防治白粉病效果较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