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iticum aestivum powdery mildew
小麦-白粉病
2) wheat powdery mildew
小麦白粉病
1.
Long-term 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research on epidemic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in China;
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2.
Study of fungicide Folicur and Caramba against wheat powdery mildew;
三唑类杀菌剂Folicur与Caramba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研究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 type and spore yield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小麦白粉病反应型和产孢量的关系
3) powdery mildew
小麦白粉病
1.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Erysiphe graminis f.
利用与3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PS5A,PmPS5B,PmY39)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分别由波斯小麦PS5和(或)小伞山羊草Y39衍生的72个小麦抗病品系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鉴定。
2.
In 1990, the area infected by powdery mildew is 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
3.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four Chinese landraces;
我国地方品种是小麦白粉病抗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对地方品种抗源的利用奠定基础,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感病品种Chancellor分别与我国小麦抗病地方品种蚂蚱麦、小白冬麦、游白兰、红卷芒进行正交和反交,获得F1、F2代。
4)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小麦白粉病菌
1.
Analysis on 2004-2005 racial virulence of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resistance in wheat cultivars in the disease epidemic related zones;
结果表明:2004和2005年东北春麦区,2005年山东、河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均为15号小种,出现频率为13。
6) wheat powdery mildew
小麦白粉病菌
1.
The virulent gene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Erysiphe graminis f.
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中,V1、V3a、V3b、V3c、V3f、V5、V5(Mli)、V6、V7和V8频率较高(>93。
2.
Analysis of Summer Wheat Powdery Mildew in 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从关中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麦区病菌越夏带调查分析表明 ,小麦白粉病菌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夏存活 ;病菌越夏存活数量的多寡与当地越冬前菌源基础量的关系不大 。
补充资料:白粉病
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 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故名。
常见种类 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中国主要的白粉病有由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引起的葡萄白粉病;由榛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由蔷薇单丝壳(Sphaerotheca pannosa)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
病原菌 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有的种寄主范围很广,如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能为害157个属的357 种植物。有些白粉菌分为许多不同专化型,如禾白粉菌可分化为寄生于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的不同专化型。一般一种植物只发生一种白粉病,有时也可发生几种白粉病,如桑树可发生由榛球针壳引起的桑里白粉病和由桑钩丝壳(Uncinula mori)引起的桑表白粉病。
侵染循环 白粉菌生长后期菌丝层间散生褐色至黑色颗粒状小点,为病菌的有性繁殖器官闭囊壳,随病株残体在地面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芽中越冬。越冬后闭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在寄主的表面以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并不断在寄主表面扩展;少数为内寄生或半内寄生。生长季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暖地区菌丝体可在寄主植物上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周年侵染为害。由于病程短,再侵染发生频繁,流行性特强。与多数真菌不同,白粉菌的分生孢子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很大,如禾白粉菌、蓼白粉菌等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零时也能萌发。这一特性使一些白粉病在干旱季仍可流行。而多数白粉病在植株密植、氮肥过多的土壤及阴湿的条件下发生较重。
防治 一般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清除越冬菌源、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通风降湿等,也可以药剂控制发病中心。白粉菌对硫磺特别敏感,因此硫磺粉、石灰硫磺合剂等含硫农药是防治白粉病的有效药剂。
常见种类 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中国主要的白粉病有由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引起的葡萄白粉病;由榛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由蔷薇单丝壳(Sphaerotheca pannosa)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
病原菌 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有的种寄主范围很广,如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能为害157个属的357 种植物。有些白粉菌分为许多不同专化型,如禾白粉菌可分化为寄生于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的不同专化型。一般一种植物只发生一种白粉病,有时也可发生几种白粉病,如桑树可发生由榛球针壳引起的桑里白粉病和由桑钩丝壳(Uncinula mori)引起的桑表白粉病。
侵染循环 白粉菌生长后期菌丝层间散生褐色至黑色颗粒状小点,为病菌的有性繁殖器官闭囊壳,随病株残体在地面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芽中越冬。越冬后闭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在寄主的表面以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并不断在寄主表面扩展;少数为内寄生或半内寄生。生长季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暖地区菌丝体可在寄主植物上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周年侵染为害。由于病程短,再侵染发生频繁,流行性特强。与多数真菌不同,白粉菌的分生孢子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很大,如禾白粉菌、蓼白粉菌等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零时也能萌发。这一特性使一些白粉病在干旱季仍可流行。而多数白粉病在植株密植、氮肥过多的土壤及阴湿的条件下发生较重。
防治 一般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清除越冬菌源、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通风降湿等,也可以药剂控制发病中心。白粉菌对硫磺特别敏感,因此硫磺粉、石灰硫磺合剂等含硫农药是防治白粉病的有效药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