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复方叶下珠
1)  Compound Phyllanthus urinaria L
复方叶下珠
1.
②To study the effect of TCM in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CC from HBV-associated cirrhosis by observing the efficacy of compound phyllanthus urinaria L on 52 patients with HBV-associated cirrhosis who may develop HCC.
②通过复方叶下珠对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前病变患者52例干预的临床观察,探讨中医药在延缓乙肝相关的肝癌的癌前病变的作用。
2)  Phyllanthus urinaria compound
叶下珠复方
1.
The protection of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CCl_4 in mice by Phyllanthus urinaria compound (PUC);
叶下珠复方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影响
3)  YeXiazhu compound capsules
叶下珠复方胶囊
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YeXiazhu compound capsules and antihepatitis B transfer factor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目的 :观察叶下珠复方胶囊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4)  Compound phyllanthus urinaria Ⅱ
叶下珠复方Ⅱ号
5)  PHYLLANTHUS COMPOUND Ⅱ/pharmacology
叶下珠复方Ⅱ号/药理学
6)  Fufangkuweiyexiazhu capsules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
1.
Pharmacodynamics and toxicology of Fufangkuweiyexiazhu capsules;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补充资料:叶上珠
【通用名称】
叶上珠
【其他名称】
叶上珠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
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藏青荚叶或中华青荚叶的叶和果实。
【植物形态】
①青荚叶(《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绿叶托红珠。 落叶灌木,高1~3米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叶互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椭圆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基部上方边缘具细齿,齿端具细尖,近基部处有刺毛状芽齿,两面均平滑无毛,光绿色;叶柄长1~2.5厘米,有时具针形分枝的小托叶,边缘具睫毛。花雌雄异株,绿白色,雌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上面中脉的近中央处;雄花10~12朵形成密聚伞花序;花瓣3~5,三角状卵形;雄花具雄蕊3~5;雌花子房下位,花柱3~5裂。核果近球形,黑色,具3~5棱。花期4~5月。果熟期8月。 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下。分布陕西、河南、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②西藏青荚叶,又名:西域青荚叶。 落叶灌木,高达2~3米。嫩枝黄褐色。叶互生,薄革质,倒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具有尖尾,基部楔形,边缘具刺状锯齿,基部全缘;托叶边缘具钝齿。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密聚伞花序,着生于叶上面的中脉上,近叶基部,或生于嫩枝上,雌花1~3朵簇生于叶上面中脉上,花瓣4,三角状卵形,浅紫色,雄花具雄蕊4;雌花子房下位,核果红色,具5梭。花期4~5月。果期6月。 多生于海拔1200~2400米的半阴斜坡或山地阴湿的林下。分布西藏、云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③中华青荚叶 落叶灌木,高1~3米,嫩枝紫绿色。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5厘米,宽9~20毫米,先端尾状,边缘除基部外均有稀疏锯齿,齿尖锐。花雌雄异株;雄花成聚伞花序,由嫩枝或叶上面中部生出,花梗长2~10(偶至25)毫米,花瓣3~5片,卵形,雄蕊3~5;雌花无梗,生叶面中部,子房下位,柱头3~5裂。核果黑色。 生于海拔1200~2300米的密林中潮湿处。分布甘肃、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以上植物的根(叶上珠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夏季或初秋叶片未枯黄前,将果实连叶采摘,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辛,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贵州药植调查》:"辛微苦,平。" ③《贵州草药》:"性平,味辛微甘。"
【功用主治】
治痢疾,便血,痈疖疮肿,烫伤。 ①《峨嵋药植》:"清火。"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虚弱。"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除湿。治痢疾,粪后血及落胎。" ④《贵州药植调查》:"调虚损,止咳。" ⑤《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汤火伤,疮疖痈肿,无名肿毒,刀伤,蛇咬伤,胃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8钱。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痢疾;叶上珠、马齿苋、肥猪苗、薤白。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大便后出血:叶上珠、白芨、柿饼、三月蕉根、黄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叶上花、紫花地丁、马齿苋各一把,蜈蚣一条。共捣烂外敷,每日换药一次。(《陕西中草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