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多研究者
1)  multiple investigators
多研究者
2)  Multiple payload investigator
多有效载荷研究者
3)  author research
作者研究
4)  researcher [英][ri:'sə:tʃə]  [美][ri'sɝtʃɚ]
研究者
1.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roles of 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 researchers;
临床护理专家研究者角色分析及建议
2.
The Possibility of Teacher as Researcher--A Case Study;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3.
Standard of researchers' description obligation in human experiment
人体试验中研究者说明义务的标准
5)  reader study
读者研究
6)  researchers
研究者
1.
An Exploration of Students as Researchers in the Inquiry Learning of Chinese;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2.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r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including consciousness of introspection and criticism,consciousness of 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ss of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and consciousness of bringing forth new ideas in learning.
在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中,必须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即反省和批判意识、责任意识、竞争和发展意识以及学术创新意识等。
3.
As a method,narrative inquiry is not only one that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use,but also one that teachers apply.
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既是教育研究者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也应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且因其关注教育的日常生活、阐发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等特征而更加适合教师。
补充资料:阿氏多尊者(藏传佛教十六尊者)
【阿氏多尊者(藏传佛教十六尊者)】
  
  在北方俱卢洲,
  住著尊者巴沽拉,
  九百阿罗汉伴随著他,
  尊者手捧猫鼬。
  向尊者致敬!
  巴沽拉尊者的标帜猫鼬的含义如下述: 
  每个触摸或看见过尊者猫鼬的信徒都将获得五欲(色、香、味、触、声)的快乐;持守“六度”透悟万物皆空之理;对所有众生产生无限的慈悲心。巴沽拉尊者便具有如上的成就。
  简要来说,学识是从透悟佛法所具备的内外两个必需条件中得来的。那些希望获得丰富学识的人,如果信仰尊者和他的标帜物,并予以祈祷和崇拜,就会达到目的。
  巴沽拉尊者的生平
  在释迦牟尼佛出生前的七十年,巴沽拉尊者出生在室罗伐悉底城一个婆罗门家庭,当时起名叫盖保。长大以后,受到了婆罗门家族的传统教育,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父亲死后,盖保成了一名流浪汉。
  有一天,盖保来到了距室罗伐悉底城六十四巴尺,藏语称为洛玛中(具慧)和格瓦颇章(净善宫)的肖巴尔嘎札地方。在肖巴尔嘎札的顿日山,盖保成了一名苦行僧人。吃的是山林中的树叶和野果,穿的是树皮。盖保住在那儿一百七十五年,终日静修,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身体安恙,毫无病患。由于他只用树皮作衣衫,人们就称他“巴沽拉”(巴沽拉是一种树的名称)。
  此后的一天,在洛玛中的富搂那兄弟用最好的檀旃木建了一座房子,希望祈请释迦牟尼前来,于是就奉献了供品,燃烧了供香。释迦牟尼佛知道了这一切,以奇妙的神变力从空中飞来。经过顿日山时,苦行僧巴沽拉看到了有一行人在西天飞行,他就知道是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信仰。巴沽拉恐怕如果自己不往山下走的话就赶不上佛陀了,于是他就从他站的山顶上跳了下来。就在那一霎那,总是洞悉一切的佛陀,早已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就采取了应急的措施,以他的神变力救了巴沽拉圣者。然后,佛陀针对巴沽拉尊者的心智水平给圣者说法,使巴沽拉获得了不还果,即巴沽拉不再受轮回之苦。巴沽拉还祈求佛陀剃度他出家。
  释迦牟尼说:“过来!”巴沽拉根据佛陀言语之力成了一名比丘。此后,巴沽拉潜心钻研佛陀的教法,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释迦牟尼评价巴沽拉说:“我的比丘巴沽拉,是以无限的信仰出离轮回的第一人。”
  尊者巴沽拉由于前世的善业,解脱了所有的身体病痛。有时,他还回忆追想前世生活的情景,并讲给聚集在玛法木圣湖畔的僧人。他告诉他们,他过去曾是一个专卖供香的小贩,一次他奉献给毗婆佛的弟子一些治病的药物。巴沽拉回忆说,另有一次,他作为施主邀请一些僧人消夏休养,给他们每人供奉了含有药物成份的阿如日果(一种像杨梅的水果)。由于上世所做的这些善业,使巴沽拉今世的身体十分强健。巴沽拉尊者说,无论如何微小的善业都会带来很大的业果。尊者告诉僧众说在无数的轮回中,他一直是托生在善趣(成为人或神)。在此生皈依了释迦牟尼佛,经过佛陀的说法,仅仅三天,他就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度过一百六十年之后,他自己将不患任何疾病。
  以上内容巴沽拉尊者是以诗体的语言叙述的。
  巴沾拉尊者的业绩为后世的信徒树立了这样一个榜佯:说明一个有家有业的人采取放弃尘世生活成为一个无家的流浪僧人的方式是值得称赞的。巴沽拉尊者告诫那些希望脱离轮回之苦的人们,只有遵循释迦牟尼佛指引的佛法之路才能得到解脱,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此外,还使我们认识到善恶业报的法则。
  巴沽拉尊者完成了大济众生的任务之后,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旨意,没有离开今世间,和九百个阿罗汉住在俱卢洲杰嘎山上的波载岩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