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nese deer
中国鹿类动物
1.
This dissertation presents a research on molecular phylogeny of Chinese deer based on complet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sequences.
本论文应用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全序列对中国鹿类动物的系统发育进行研究。
2) Deer
[英][dɪə(r)] [美][dɪr]
鹿类动物
1.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foster deer enterprise,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riminal cases and civil cases that relat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er species,subspecies or breeds.
随着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和养鹿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涉及了鹿类动物种、亚种或品种的鉴别。
3) Chinese Rangifer tarandus
中国驯鹿
4) cervidae
鹿科动物
1.
The structure,characteristic,functions and polymorphism of cervidae MHC genes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with economic t.
综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总结了鹿科动物MHC基因的结构、多态性以及与经济性状、抗病性之间的关系。
5) Deer
[英][dɪə(r)] [美][dɪr]
鹿科动物
1.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nheritance Marker in Inheritance Diversity of Deer;
分子遗传标记在鹿科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2.
Xinan Mountain,Yinshan Mountain of Chains and Helan Mountain are main habitats for deer in Inner Mongolia.
鹿科动物中马鹿 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东北梅花鹿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驼鹿 Alces alces (cameloides)、狍 Capreolus capreolus bedfordi和驯鹿 Rangifer yarandus fennicus在内蒙古均有分布,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是鹿科动物在内蒙古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made of deers
鹿类中药材
1.
AIM To develop a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method of DNA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made of deers, consisting of pilose antler, penis and testis, tendon and foetus.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鹿类中药材鹿茸、鹿鞭、鹿筋、鹿胎的DNA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第一个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独立机构。所址设在北京。前身是1926年成立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该室1952年划归中国科学院,1953年4月改组为直属中国科学院院部的古脊椎动物研究室,1957年9月1日扩充为研究所;1959年起改称今名。建所以来,先后由杨钟健(1952~1979)、周明镇(1980~1983)和张弥曼(1983后)担任所长。裴文中、贾兰坡、吴汝康等著名学者在所内工作。
1957年建立研究所时,业务机构有:低等脊椎动物(包括古鱼类、古两栖类、古爬行类)、高等脊椎动物(古鸟类及古哺乳类)和古人类(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时代考古)3个研究室,以及周口店、太原两个工作站。近年,原来的低等脊椎动物研究室再分成鱼类和爬行类(包括两栖类和鸟类)两个研究室。 分支机构仅有周口店管理处(包括附属的北京人遗址陈列馆),但增设了标本馆和为本门学科研究服务的同位素年代测定及化学分析室,标本切片、电子显微镜扫描、沉积学孢粉等各种实验设施。现有研究、技术人员近百人,其中古人类研究室的人数最多,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
30年来,研究所在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研究和配合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仅古人类方面的重要资料,新发现的就有包括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巨猿、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等在内的人类孕育和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的代表性化石。通过一系列重要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在华北已建立起比较连贯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并开展了关于旧石器时代文化传统的研究和讨论。华南、东北、西北等地旧石器考古上的空白也在逐步填补。
研究所现有5万余号登记标本(其中有些是国内单一,国外稀有的)和数千件国外代表性化石标本的模型;有5万余册图书资料。历年所出与考古学有关的专刊主要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资阳人》、《山西旧石器》等。又主办有《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定期专业刊物。在过去30年中出版了近200余号期刊与60余种专刊。
1957年建立研究所时,业务机构有:低等脊椎动物(包括古鱼类、古两栖类、古爬行类)、高等脊椎动物(古鸟类及古哺乳类)和古人类(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时代考古)3个研究室,以及周口店、太原两个工作站。近年,原来的低等脊椎动物研究室再分成鱼类和爬行类(包括两栖类和鸟类)两个研究室。 分支机构仅有周口店管理处(包括附属的北京人遗址陈列馆),但增设了标本馆和为本门学科研究服务的同位素年代测定及化学分析室,标本切片、电子显微镜扫描、沉积学孢粉等各种实验设施。现有研究、技术人员近百人,其中古人类研究室的人数最多,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
30年来,研究所在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研究和配合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仅古人类方面的重要资料,新发现的就有包括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巨猿、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等在内的人类孕育和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的代表性化石。通过一系列重要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在华北已建立起比较连贯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并开展了关于旧石器时代文化传统的研究和讨论。华南、东北、西北等地旧石器考古上的空白也在逐步填补。
研究所现有5万余号登记标本(其中有些是国内单一,国外稀有的)和数千件国外代表性化石标本的模型;有5万余册图书资料。历年所出与考古学有关的专刊主要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资阳人》、《山西旧石器》等。又主办有《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定期专业刊物。在过去30年中出版了近200余号期刊与60余种专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