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rty system
政党体系
2) service-oriented party system
服务型党政体系
3) inter-party relations
政党关系
1.
Harmonious inter-party relations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long-term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PC and the democratic parties.
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合作实践中形成的必然结果,当前,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利益的整合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并在维护社会的廉洁公正及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To enable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we need to establish more harmonious inter-party relations while persisting in and improve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party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需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过程中,构建更加和谐的政党关系。
4) political party relations
政党关系
1.
It is a theoretical and significantly practical problem to differentiate and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legisl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relations in China.
辨析政党关系法治化的内涵是政党政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
5) party-government relationship
党政关系
1.
However,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urgently demands to solve the problems,and the key point is to make the party-government relationship normalized.
这种政策形成模式在现实政治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现实政治的发展迫切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其关键是要使党政关系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2.
Party-government relationship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in modern democracies.
党政关系问题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它主要探讨政党与国家权力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6)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government
党政关系
1.
The essentia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y and government lies in the administrative party how to lead and grasp state s regime,and realize administrative party to efficiently lead and govern the state and society.
党政关系的实质在于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并实现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与治理。
补充资料:阿尔巴尼亚政党
阿尔巴尼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封建王国,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没有出现过资产阶级政党。1941年成立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1948年改称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是阿尔巴尼亚第一个政党,在1990年12月以前,也是阿尔巴尼亚唯一的政党,并自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执政。1990年12月11日阿尔巴尼亚宣布实行多党制后,相继出现了民主党、共和党、生态党、农民党和社会民主党等政党。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1941年11月8日,由科尔察、斯库台和"青年"3个共产主义小组合并组成,当时称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建党会议提出为争取阿尔巴尼亚的民族独立和建立人民阵线而斗争的任务;选出E.霍查主持党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工作。阿共成立后,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进行反对意大利法西斯占领者的武装斗争。1942年9月16日在佩萨召开了有党外民族主义者参加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代表会议。会议确认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了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阵线(后改称阿尔巴尼亚民主阵线)。1943年3月17日阿共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发动人民准备总起义;选出正式的中央委员会,霍查当选为中央总书记(1954年改称第一书记)。1943年7月,民族解放战争进入人民总起义的阶段。同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德国纳粹军队取代意大利军队占领阿尔巴尼亚。1944年5月阿共组织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同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 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建立,霍查当选为政府首脑。1948年11月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章,把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纲领,提出实行工业化,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进行文化革命的任务。1959年底宣布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1961年 2月党的"四大"宣布阿尔巴尼亚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进入了完全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即由农业工业国建成为工业农业国的阶段。1966年党的"五大"规定了在各个领域开展和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思想与文化革命"。70年代中期以后,党的高层领导更换频繁。1985年4月,霍查逝世,R.阿利雅接任党中央第一书记。1986年党的"九大"制定了在完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稳定发展经济,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提高劳动群众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水平的方针。1990年1月劳动党九届九中全会通过决议,要求改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确立人民代表、机关、工矿企业、文艺团体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各级干部的任期制;每届党中央委员会必须更新三分之一,改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扩大基层在制定经济和财政计划方面的职权,扩大各区的财政自主权和调配权;对外关系方面强调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希望参加欧洲安全理事会同欧洲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1990年11月劳动党九届十二中全会承认,党的过去并非一贯正确,有过冒进情绪,甚至犯过错误,党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党不应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法律是高于一切的。全会还提出取消宪法中关于"党是国家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的条款,主张政治多元化。1990年12月11日劳动党九届十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同月,党举行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党的竞选纲领,指出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公正民主的社会"。1991年 3月阿劳动党在议会大选中获胜,得169个席位,占总议席的67.6%,继续执政。1991年6月4日劳动党政府辞职。6月 11日成立了由多党派参加的联合政府。在联合政府的24名成员中,劳动党占一半。1991年6月10~13日劳动党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并通过新的党纲和党章。社会党自称是多元化阿尔巴尼亚中的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思想基础是"民族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奋斗目标是建立一个"实行市场经济、推行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建立一个"严格尊重人权与自由、社会进步、国家自由与独立的法治国家"。大会还改组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撤销了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书记处,选出由81人组成的社会党领导委员会和由15人组成的主席团。F.纳诺当选社会党领导委员会主席。1991年该党有党员16万余人。党报为《人民之声报》(日报),党刊为《党的道路》(月刊)。
阿尔巴尼亚民主党 1990年12月12日成立。党的目标是维护阿尔巴尼亚的独立、完整和主权,彻底改变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多元民主的社会。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主张议会制和国家机关、军队、治安机关、司法机关非政治化。经济上主张改造经济结构,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经济。对外关系上主张开展广泛的合作,争取完全加入欧洲的民主化进程,成为欧安会正式成员。在1991年3月的议会大选中,该党获30%的选票和75个席位,成为阿第一大在野党。该党至1991年9月有党员约10.7万人,主要是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主席为S.贝里沙。机关报为《民主复兴报》(每周两期)。
阿尔巴尼亚共和党 1991年 1月10日成立。党的目标是把阿尔巴尼亚建成"一个完全、彻底的民主"国家。政治上主张实行议会制和军队、司法机构非政治化。经济上主张各种所有制平等发展,但目前应优先发展私有制。对外关系上主张和平、中立、合作、相互尊重,优先发展与巴尔干半岛各国和地中海国家的关系。在1991年3月的议会大选中未获议席,它是阿第二大在野党。成立时有党员约2~3万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其中部分成员原为阿劳动党党员。主席为S.戈多。机关报为《共和国报》(每周两期)。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1941年11月8日,由科尔察、斯库台和"青年"3个共产主义小组合并组成,当时称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建党会议提出为争取阿尔巴尼亚的民族独立和建立人民阵线而斗争的任务;选出E.霍查主持党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工作。阿共成立后,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进行反对意大利法西斯占领者的武装斗争。1942年9月16日在佩萨召开了有党外民族主义者参加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代表会议。会议确认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了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阵线(后改称阿尔巴尼亚民主阵线)。1943年3月17日阿共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发动人民准备总起义;选出正式的中央委员会,霍查当选为中央总书记(1954年改称第一书记)。1943年7月,民族解放战争进入人民总起义的阶段。同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德国纳粹军队取代意大利军队占领阿尔巴尼亚。1944年5月阿共组织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同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 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建立,霍查当选为政府首脑。1948年11月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章,把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纲领,提出实行工业化,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进行文化革命的任务。1959年底宣布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1961年 2月党的"四大"宣布阿尔巴尼亚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进入了完全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即由农业工业国建成为工业农业国的阶段。1966年党的"五大"规定了在各个领域开展和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思想与文化革命"。70年代中期以后,党的高层领导更换频繁。1985年4月,霍查逝世,R.阿利雅接任党中央第一书记。1986年党的"九大"制定了在完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稳定发展经济,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提高劳动群众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水平的方针。1990年1月劳动党九届九中全会通过决议,要求改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确立人民代表、机关、工矿企业、文艺团体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各级干部的任期制;每届党中央委员会必须更新三分之一,改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扩大基层在制定经济和财政计划方面的职权,扩大各区的财政自主权和调配权;对外关系方面强调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希望参加欧洲安全理事会同欧洲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1990年11月劳动党九届十二中全会承认,党的过去并非一贯正确,有过冒进情绪,甚至犯过错误,党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党不应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法律是高于一切的。全会还提出取消宪法中关于"党是国家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的条款,主张政治多元化。1990年12月11日劳动党九届十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同月,党举行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党的竞选纲领,指出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公正民主的社会"。1991年 3月阿劳动党在议会大选中获胜,得169个席位,占总议席的67.6%,继续执政。1991年6月4日劳动党政府辞职。6月 11日成立了由多党派参加的联合政府。在联合政府的24名成员中,劳动党占一半。1991年6月10~13日劳动党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并通过新的党纲和党章。社会党自称是多元化阿尔巴尼亚中的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思想基础是"民族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奋斗目标是建立一个"实行市场经济、推行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建立一个"严格尊重人权与自由、社会进步、国家自由与独立的法治国家"。大会还改组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撤销了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书记处,选出由81人组成的社会党领导委员会和由15人组成的主席团。F.纳诺当选社会党领导委员会主席。1991年该党有党员16万余人。党报为《人民之声报》(日报),党刊为《党的道路》(月刊)。
阿尔巴尼亚民主党 1990年12月12日成立。党的目标是维护阿尔巴尼亚的独立、完整和主权,彻底改变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多元民主的社会。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主张议会制和国家机关、军队、治安机关、司法机关非政治化。经济上主张改造经济结构,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经济。对外关系上主张开展广泛的合作,争取完全加入欧洲的民主化进程,成为欧安会正式成员。在1991年3月的议会大选中,该党获30%的选票和75个席位,成为阿第一大在野党。该党至1991年9月有党员约10.7万人,主要是大城市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主席为S.贝里沙。机关报为《民主复兴报》(每周两期)。
阿尔巴尼亚共和党 1991年 1月10日成立。党的目标是把阿尔巴尼亚建成"一个完全、彻底的民主"国家。政治上主张实行议会制和军队、司法机构非政治化。经济上主张各种所有制平等发展,但目前应优先发展私有制。对外关系上主张和平、中立、合作、相互尊重,优先发展与巴尔干半岛各国和地中海国家的关系。在1991年3月的议会大选中未获议席,它是阿第二大在野党。成立时有党员约2~3万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其中部分成员原为阿劳动党党员。主席为S.戈多。机关报为《共和国报》(每周两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