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ttribution and Recollection
归因与反思
2) feedback attribution
反馈归因
1.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clarify two questions through three researches, one is the effect of feedback sign and feedback attribution, another is the mechanism of feedback.
本研究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将教育领域的归因研究引入反馈领域的研究中,采用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目的在于澄清以下问题:(1)反馈性质与反馈归因对反馈效果的影响;(2)反馈性质与反馈归因结合的四种反馈方式的作用机制。
3) homesickness and the desire to return to homeland
乡思与怀归
4) reflecting process
反思因素
5) reflective causes
反思原因
补充资料:反思
反思 reflexion 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这个概念只指有较高价值的内省认识活动。I.康德提出了正确规定反思概念的问题,并认为反思构成表象或概念在联结中归属何种认识能力的主观条件,特别是把审美与合目的性的认识能力明确规定为“反思的判断”,作为联结知性与理性的桥梁。但是,反思概念在康德那里尚未达到辩证的理解。G.W.F.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形式下,把反思变成一个把握发展的辩证概念,完成了规定反思概念从而使之含义更加深刻的工作。他认为反思具有不同的层次。对于本质的认识,“设定的反思”尚停留在抽象的自身同一阶段;“外在的反思”则进展到把握区别与对立;只有“规定的反思”才能从联系上把握对立面的统一。这样,黑格尔在反思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飞跃,即反思本身也有一个过程。但是,反思只是作为一种从把握外在本质到把握内在本质的过渡。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