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chanics education
力学教育
1.
Both the mechanics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area and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in human engineering behaviors should aim at higher humanitarianism products.
高等工程教育的力学教育和人类工程技术活动中的力学行为,其最终的追求都是为了获得高度人道主义的工程产品。
2) audiology education
听力学教育
3)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bilities
教育教学能力
1.
At present,Pedagogy textbooks of teachers s colleges lack a corresponding structural system to develop and tra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bilities.
目前高师教育教材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的结构体系,为此,高师教育学教材建设应根据教材知识内容,科学设置训练项目;精心编写案例,训练学生能力;通过尝试教学,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组合教材,讲授与自学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能力的内容,以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 teaching ability
教育教学能力
1.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xpects the teachers to have a better teaching ability to comm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mplete their preparation of lessons, to have a good ability of academic research to improve their academic level and to have a considerable ability to bring forth new ideas to promot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完成高水平的备课;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经常参与科研活动,开阔视野,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要具备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
2.
Such as:low Education,low moral qualities and low teaching ability.
而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中了解到 :我州现任初中体育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师德修养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为人师表尊严不足等问题 ,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
5)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教育教学能力
1.
In this study,we propose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is not static but dynamic in the course of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结构体系建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前体育这一特殊学科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欠缺,而且其结构体系复杂,由于多重因素的协同制约,试图短时间内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水平难度相对较大。
补充资料:中国力学教育
中国的力学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专业的力学人才;另一方面是向在校学习非力学专业的学生传授力学知识。就教学任务来说,后者占更大的比重。
力学课程 力学在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各种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重要的基础技术课。普遍开设的课程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两门,或由两者合起来的工程力学;此外按专业的需要还分别开设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在综合大学设置的力学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都是主要必修课程,数学或数理课程的比重则比理工科大学或工科大学为大;而在理工科大学或工科大学的力学类专业中,往往开设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这些高等院校的力学专业除课堂讲授外,还有实验应力分析、振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专门力学实验,要求学生会使用电子计算机作力学方面的数值计算,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参加校外生产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实习。在高等工业学校中都设置有供教学用的力学实验室,如材料力学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等。在高等学校的物理类专业中,力学是作为一门基础物理课程开设的;在数学类专业和农、林、医类专业中,也开设少量的力学课程。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业余教育中,新的力学知识和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949年以前,中国高等院校的力学课程,大多采用西方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只有少量教材是中国学者编写的,如范会国的《理论力学》,陆志鸿的《工程力学》。50年代初,周培源、钱令希、季文美、曹鹤荪、薛鸿达、徐芝纶编写了一些力学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翻译了一批苏联的力学教科书。从此,基础课开始广泛采用中文教材。到60年代,基础的力学教材已全部由中国学者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大量出版发行。在台湾省有徐迺良《工程力学》等中文教材。
力学专业人员的培养 1949年以前,中国的力学工作者,大多是学工程出身的,少量是学数学或物理出身的。1952年由周培源负责在北京大学设立第一个力学专业,培养大学本科生,从1956年起有毕业生;这个专业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力学系。由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张维等倡议,1957年在清华大学设立工程力学研究班,招收各大学受过两年工科专业教育的学生学习两年力学,从1959年起有毕业生,这个研究班后来发展成为清华大学的工程力学系。1958年以后,设置力学类型专业的高等学校数目迅速增加。据1983年统计,综合大学设置力学类专业的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在理工科大学或工科大学设置力学类专业的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等近30所,共设有力学系或力学专业达50个。据1983年统计,这些院校从50年代以来培养出力学专业人材约 12000人。他们毕业后从事各种科学研究专门机构中的力学研究工作、各类学校的力学教学工作和生产、工程、出版等部门与力学有关的计算、实验和技术工作。1983年全国在校的力学类大学本科生约4000人。在80年代,本科生学习年限为4或5年;60年代有的学校的学习年限为6年。
力学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数由高等学校培养,少数由科学研究机构、工程技术部门培养。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3年。研究生的培养是和本单位的科学研究工作结合进行的。高等学校的力学教师大多同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些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力学研究机构,如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研究所。到1983年为止,各高等学校毕业的力学研究生约 600人。1983年在校力学研究生约700人。
力学课程 力学在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各种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重要的基础技术课。普遍开设的课程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两门,或由两者合起来的工程力学;此外按专业的需要还分别开设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在综合大学设置的力学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都是主要必修课程,数学或数理课程的比重则比理工科大学或工科大学为大;而在理工科大学或工科大学的力学类专业中,往往开设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这些高等院校的力学专业除课堂讲授外,还有实验应力分析、振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专门力学实验,要求学生会使用电子计算机作力学方面的数值计算,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参加校外生产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实习。在高等工业学校中都设置有供教学用的力学实验室,如材料力学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等。在高等学校的物理类专业中,力学是作为一门基础物理课程开设的;在数学类专业和农、林、医类专业中,也开设少量的力学课程。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业余教育中,新的力学知识和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949年以前,中国高等院校的力学课程,大多采用西方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只有少量教材是中国学者编写的,如范会国的《理论力学》,陆志鸿的《工程力学》。50年代初,周培源、钱令希、季文美、曹鹤荪、薛鸿达、徐芝纶编写了一些力学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翻译了一批苏联的力学教科书。从此,基础课开始广泛采用中文教材。到60年代,基础的力学教材已全部由中国学者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大量出版发行。在台湾省有徐迺良《工程力学》等中文教材。
力学专业人员的培养 1949年以前,中国的力学工作者,大多是学工程出身的,少量是学数学或物理出身的。1952年由周培源负责在北京大学设立第一个力学专业,培养大学本科生,从1956年起有毕业生;这个专业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力学系。由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张维等倡议,1957年在清华大学设立工程力学研究班,招收各大学受过两年工科专业教育的学生学习两年力学,从1959年起有毕业生,这个研究班后来发展成为清华大学的工程力学系。1958年以后,设置力学类型专业的高等学校数目迅速增加。据1983年统计,综合大学设置力学类专业的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6所,在理工科大学或工科大学设置力学类专业的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等近30所,共设有力学系或力学专业达50个。据1983年统计,这些院校从50年代以来培养出力学专业人材约 12000人。他们毕业后从事各种科学研究专门机构中的力学研究工作、各类学校的力学教学工作和生产、工程、出版等部门与力学有关的计算、实验和技术工作。1983年全国在校的力学类大学本科生约4000人。在80年代,本科生学习年限为4或5年;60年代有的学校的学习年限为6年。
力学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数由高等学校培养,少数由科学研究机构、工程技术部门培养。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3年。研究生的培养是和本单位的科学研究工作结合进行的。高等学校的力学教师大多同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些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力学研究机构,如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研究所。到1983年为止,各高等学校毕业的力学研究生约 600人。1983年在校力学研究生约700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