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lass forming ability(GFA)
非晶形成能力(GFA)
2) glass forming ability
非晶形成能力
1.
Effects of Zr on glass forming 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lloy system Al-Ni-Y-Zr-Cu;
Zr对Al-Ni-Y-(Zr,Cu)合金系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2.
Effects of additional element on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bulk Zr-based amorphous alloys;
Zr基大块非晶中添加元素对非晶形成能力及耐蚀性的影响
3.
Effect of Cu on glass forming 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Zn-Ca alloys
Cu对Mg-Zn-Ca合金非晶形成能力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3) glass-forming ability
非晶形成能力
1.
Amorphous ribbions of Fe_(73)Al_4Ga_2P_(12)B_4Si_4M_1(M=Cu,Nb,Ni)alloys were prepared by single-roller melt-spinning method,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the crystallization mode and grain size of the amorphous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DSC and SEM.
用单辊法制备了Fe73Al4Ga2P12B4Si4M1(M为Cu,Nb,Ni)非晶薄带,并用XRD,DSC,SEM对其非晶形成能力、晶化方式和晶粒形貌尺寸进行分析。
2.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GFA)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BMG obtained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D,DSC and DTA.
利用XRD,DSC,DTA研究了该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GFA)和热稳定性。
3.
The composition design criterions and characterizing of glass-forming ability for bulk amorphous alloys and their recent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
综述了形成大块非晶合金的经验准则和评估非晶形成能力的经验判据,并简要评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及其应用。
4) amorphousness forming ability
非晶态形成能力
5) GFA
非晶形成能力
1.
Effects of Melt Over-heating Treatment on Glass Forming Ability(GFA) of Al-based Alloys
熔体过热处理对铝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2.
Effects of Nd on glass forming ability (GFA)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Mg65Cu22Ni3Y10 bulk amorphous allo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D and DSC.
利用楔形铜模铸造法成功制备了Mg65Cu22Ni3Y10-xNdx(x=0、2、4、5、6、8)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RD、DSC研究了Nd对该合金体系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GFA)的影响。
3.
Addition of elements Yttrium and Copper increases the GFA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l_(85)Ni_(10)Zr_5 alloy.
结果表明,无论在真空还是在大气条件下,Y,Cu元素的添加都提高了Al85Ni10Zr5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
6) glass formation ability
非晶形成能力
1.
The glass formation ability (GFA) of industrial pure Fe-based bulk amorphous alloy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 of melting technics as .
针对大块非晶合金研究中使用高纯原料的现状,以降低制备成本、实现大块非晶合金从实验室研究到大规模应用为目标,本研究采用工业纯原料制备Fe-基大块非晶合金:利用DTA研究工业纯原料Fe-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熔炼工艺和合金元素W/B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XRD和TEM确定Fe_(60)Co_8Zr_(10)Mo_5W_2B_(15)大块非晶合金晶化相的结构和形貌;借助Kissinger方程和Delog-小泽丈夫方程研究了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采用压痕试验法和常规试验方法研究了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上述性能的影响;采用全浸法浸泡试验和X射线光电子技术,研究了Fe-基大块非晶合金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情况;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磁天平研究了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磁性能。
补充资料:运算能力形成
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运算。能使某些运算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通常所说的运算能力实际还包括运算技能,如心算、笔算,以及四则运算、方程运算等等。
运算能力形成的标志 运算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法则公式,经过多次合理练习而逐步形成的。其标志是运算的正确、迅速、灵活和意识到法则公式的清晰程度,以及随后的自动化程度。在初期阶段,保证运算的正确是靠明确意识到法则,清楚地意识到算理。然后通过练习逐渐减少思考法则的时间和精力,乃至不须意识到法则,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迅速地进行运算。要易于联想有关知识,选择法则定理,正确处理法则公式的普遍性与具体题目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一个题目这个全局与每一步运算这个局部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灵活地进行运算。
运算思维发展的过程
①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儿童运算总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以后逐步脱离具体事物,到字母的即代数式的运算,再到更抽象的符号运算,如集合的交、并等运算。运算思维的抽象程度,是运算能力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由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儿童运算最初都是从条件到问题,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性思维。到小学高年级,开始有了从问题到条件,从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性思维。分析性思维是学生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必须突破的一个难点,应用题和证明题的训练起着巨大作用。
③由直觉的思维到自觉的思维。这就是,儿童的运算由只知道如何运算到能理解并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运算,即说出解题的思路。理解运算过程是正确地灵活地进行运算,增强迁移作用的重要条件。
④由开展性的思维到压缩性的思维。儿童在运算过程中的思维,最初是一步一步地进行的。到了熟练阶段,则合并一些步骤,迅速地得出结果或找到解题方法。压缩性的思维是运算迅速的重要条件。
⑤由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特点。儿童开始学习数学,就有逆运算,以后则更多,例如减法之于加法,分解因式之于乘法,开方和对数之于乘方,反三角函数之于三角函数,积分之于微分,等等。由于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逆向思维、逆运算对学生是困难的。多向思维即从不同的思路去解题。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是提高运算灵活性一题多解的重要条件。
运算能力的培养 包括计数能力的形成、运算法则和公式的掌握、应用题的解答几个方面。
①计数能力的形成。计数能力是运算的基础。根据中国近年的研究,3岁左右的儿童能数5个以下的实物,口说的数和手的指点动作能互相配合和协调,但点数后还难于说出总数。4~5岁的儿童能点数10~40个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到末期,开始进行少量实物的加减运算,并出现数量的"守恒"。6~8岁的儿童,数词不仅是标志客体数量的工具,而且连同它所负载的概念成为运算的对象,即以数字作为运算的对象。儿童由逐一计数向按群计数过渡。"10"成了新的计数单位,逐步形成数位的概念。到 9~12岁,即小学3~6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可以根据万以下的数通过推理而掌握更大的数,能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归纳演绎的形式进行推理,能解决条件较隐蔽的应用题,能逐步认识三维空间的图形。
②运算法则和公式的掌握。首先是在大量感知具体事例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法则的存在,到一定阶段用文字或数学式对法则进行科学的表达,例如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就是这样。在运用的过程中儿童对法则加深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有些公式还需用图形帮助掌握(见图)。其次是把单个的法则公式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三角函数中和角、差角、倍角、半角公式以及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都可以以和角公式为线索,形成一个系统,即是一例。这就有助于法则的巩固和运算的灵活。
③应用题的解答。运算能力应该包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解答主要在于列式。这就需要有分离出条件与问题,把课题类化,迅速回忆相应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利用图示或表解把思路形象化、条理化,善于分析综合数量关系,最后列出算式或方程并进行运算,写出答案返回课题。这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集中地表现了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品质,也是运算能力的集中表现。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苏〕Н.А.梅钦斯卡娅著, 孙经灏等译:《算术教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62。
运算能力形成的标志 运算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法则公式,经过多次合理练习而逐步形成的。其标志是运算的正确、迅速、灵活和意识到法则公式的清晰程度,以及随后的自动化程度。在初期阶段,保证运算的正确是靠明确意识到法则,清楚地意识到算理。然后通过练习逐渐减少思考法则的时间和精力,乃至不须意识到法则,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迅速地进行运算。要易于联想有关知识,选择法则定理,正确处理法则公式的普遍性与具体题目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一个题目这个全局与每一步运算这个局部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灵活地进行运算。
运算思维发展的过程
①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儿童运算总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以后逐步脱离具体事物,到字母的即代数式的运算,再到更抽象的符号运算,如集合的交、并等运算。运算思维的抽象程度,是运算能力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由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儿童运算最初都是从条件到问题,从已知到未知的综合性思维。到小学高年级,开始有了从问题到条件,从未知到已知的分析性思维。分析性思维是学生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必须突破的一个难点,应用题和证明题的训练起着巨大作用。
③由直觉的思维到自觉的思维。这就是,儿童的运算由只知道如何运算到能理解并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运算,即说出解题的思路。理解运算过程是正确地灵活地进行运算,增强迁移作用的重要条件。
④由开展性的思维到压缩性的思维。儿童在运算过程中的思维,最初是一步一步地进行的。到了熟练阶段,则合并一些步骤,迅速地得出结果或找到解题方法。压缩性的思维是运算迅速的重要条件。
⑤由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特点。儿童开始学习数学,就有逆运算,以后则更多,例如减法之于加法,分解因式之于乘法,开方和对数之于乘方,反三角函数之于三角函数,积分之于微分,等等。由于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逆向思维、逆运算对学生是困难的。多向思维即从不同的思路去解题。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是提高运算灵活性一题多解的重要条件。
运算能力的培养 包括计数能力的形成、运算法则和公式的掌握、应用题的解答几个方面。
①计数能力的形成。计数能力是运算的基础。根据中国近年的研究,3岁左右的儿童能数5个以下的实物,口说的数和手的指点动作能互相配合和协调,但点数后还难于说出总数。4~5岁的儿童能点数10~40个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到末期,开始进行少量实物的加减运算,并出现数量的"守恒"。6~8岁的儿童,数词不仅是标志客体数量的工具,而且连同它所负载的概念成为运算的对象,即以数字作为运算的对象。儿童由逐一计数向按群计数过渡。"10"成了新的计数单位,逐步形成数位的概念。到 9~12岁,即小学3~6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可以根据万以下的数通过推理而掌握更大的数,能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归纳演绎的形式进行推理,能解决条件较隐蔽的应用题,能逐步认识三维空间的图形。
②运算法则和公式的掌握。首先是在大量感知具体事例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法则的存在,到一定阶段用文字或数学式对法则进行科学的表达,例如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就是这样。在运用的过程中儿童对法则加深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有些公式还需用图形帮助掌握(见图)。其次是把单个的法则公式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三角函数中和角、差角、倍角、半角公式以及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都可以以和角公式为线索,形成一个系统,即是一例。这就有助于法则的巩固和运算的灵活。
③应用题的解答。运算能力应该包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解答主要在于列式。这就需要有分离出条件与问题,把课题类化,迅速回忆相应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利用图示或表解把思路形象化、条理化,善于分析综合数量关系,最后列出算式或方程并进行运算,写出答案返回课题。这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集中地表现了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品质,也是运算能力的集中表现。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苏〕Н.А.梅钦斯卡娅著, 孙经灏等译:《算术教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6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