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藏雄村铜矿
1)  Xiongcun copper deposit in Tibet
西藏雄村铜矿
2)  Xiongcun copper deposit
雄村铜矿
3)  Xiongcun Cu(Au) deposit
雄村铜(金)矿
4)  xiongcun Cu deposit
雄村铜矿床
5)  Xiongcun copper-gold deposit
雄村铜金矿
1.
~(40)Ar/~(39)Ar isotope ages of main geological bodies in Xiongcun copper-gold deposit,Xietongmen County,Tibet,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6)  Xiongcun Cu-Au deposit
雄村铜金矿床
补充资料:歙县雄村
歙县雄村
歙县雄村

有人说:徽州兴盛赖教育,确实是这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雄村就是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著称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

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

村口屹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 “四世一品坊”,四柱冲天,三间三楼,专为褒奖户部尚书曹文埴及其祖上三代而建。二楼额枋上刻有曹文埴和他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姓名和官街。世袭官威,世代显赫,故称四世一品。村中还有一座“大中丞坊”(光分列爵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大中丞”是官名,明清各省的巡抚称“中丞”,这里指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曹祥、隆庆年间进士曹楼和清代进士曹文埴,同时,牌坊上还镌刻了明代曹氏家族中举者和显宦的姓名,光分列爵,门楣生辉。“光分列爵”,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最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代代相传。

人才是从书院中走出,曾是徽商巨富的曹氏家族不忘投资兴学,激励子孙 “寒窗苦读,功成名就”,他们奉行学田制度,使族中天资聪颖而贫不能入学者也能安心就学。建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的竹山书院就是其中一座,为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怡在弥留之际遗命两个儿子曹翰屏、曹暎青所建。书院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园林建筑,由清旷轩、文昌阁、桂花圃组成。许多文人雅士参观后说:“竹山书院如《红楼梦》中的怡红院。”正厅中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为曹文埴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大家看,曲廊小院的壁石上刻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山中天”石刻,其遒劲潇洒的笔迹似在告诉我们这里是藏龙卧虎的山中天。

书院设堂讲学的地方叫清旷轩,轩厅正壁嵌着的曹学诗撰写的《 所得乃清旷赋》告诉我们名称的由来。清旷轩还有一个称谓叫桂花厅,因轩前小巧的庭院中遍植桂花树而得名。曹氏家族写有族约:凡族人中有中举者,可在庭院中植树一棵。众多的桂树,显示出雄村历代人才辈出。桂花厅东北侧有一座双层八角形亭阁,叫 " 文昌阁”,又名“凌云阁”。此阁建于清代,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南面楼檐悬挂“贯日凌云”匾额,气势非凡,抒发了书院学子们的凌云壮志。亭脊有狮、虎、形装饰,亭翼角下有“金雀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余音袅袅,别有韵味。亭脊的葫芦形锡项,在阳光下银光闪闪。登临凭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竹山书院近旁有一座桃花坝,是雄村沿新安江的一道石堤,占地 500平方米,坝上遍植桃花。曹文埴《石鼓研斋诗钞》记: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远眺。优美的景致,为学子们潜心苦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与书院隔江相对的半山腰中,掩映着一座叫“慈光庵”的古刹,她诉说着一个姐弟劝学的感人故事。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其姐苦心规劝他说:“你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世间无”的佳话。于是姐姐不食其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新安江对岸建了一座尼庵供其姐修行。

也许是雄村特有的灵气,使国民党和太平洋西岸的美国人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