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写作主体与客体
1)  Subject and object in writing
写作主体与客体
2)  writing object
写作客体
1.
It is great progress with present study of writing theories to put the four elements of writing (subject,object,meaning-carrying element,meaning-receiving element)into a systematic study, so the study on writing objec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at on writing construction.
将写作“四体”(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联系起来作系统考察 ,是当代文章写作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与突破 ,因而对写作客体的研究 ,就成为写作构成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  object writing
客体写作
1.
This paper analyzes his writings,points out that Liu absorbed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the French New Fiction,such as object writing,leap,annular,repetition and open writing.
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新锐创作观及主要创新技巧如"客体写作"、"跳跃"、"环合"、"复现"和"开放性创作"等手法的吸收与借鉴,并指出其"求新求异"的叙事背后立足香港本土,着力表现香港社会现实以及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创作主旨。
4)  writing subject
写作主体
1.
On the training of writing subject′ s quality and ability;
论写作主体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5)  writing [英]['raɪtɪŋ]  [美]['raɪtɪŋ]
写作主体
1.
All of these make writing a game of sign operating.
科技进步,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步入图像时代,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和大众消费文化的支配下,写作主体特别是网络写作主体具有了一些新质:身份的民间性、文化人格的低态、空间性的文本构思和超现实的文学理念,并使得写作主体的实践行为成为一种符号操作游戏。
2.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main dimensionality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onvention on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writing subject from the angle of the cultural study,and discusses particularly the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of the writing subject in the modern society from four aspects:the cultural model,literary style,cultural feature and cultural burden.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阐释了传统文化惯例对写作主体文化素质形成、完善的主要维度,侧重从文化模式、文体类型、文化特质、文化负累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文化语境中写作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
6)  writing person
写作主体
1.
Writing is the out-pour and creation of the inner mind of the writing person.
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
2.
Writing is the out pour and creation of the inner mind of the writing person.
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 ,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
补充资料: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
subject and object

   用以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主体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客体在认识论上,是从17世纪开始使用的。德国古典哲学在揭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具有不同的侧面,主要是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实践关系是主体改造客体以及客体被改造的关系。在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中,同时发生着认识关系。这是主体在观念上掌握和反映客体以及客体在观念上被掌握、被反映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把自己的目的、计划、愿望变为同主体相对立的客观实在即客体;同样,在主体反映和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客体移入人脑,经过改造成为人的思想、知识,或者在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中,使自然物成为人的工具,延长人的器官,直接从属于主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