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双人配合
1)  two man play
双人配合
2)  two-end cooperation
双端配合
3)  hand fit
人工配合
4)  mix-double
混合双人
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icult actions of mix-double event in 9th Aerobic Gymnastics world championships by data investigation,observation log and data statistic.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记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合双人决赛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研究。
2.
This research analyses the final World Championship of mix-double Aerobics in 2004 and 2006 by data investigation,observation log and data statistic.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记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4和2006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合双人决赛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研究。
5)  the double combines
双人组合
1.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auses,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by dividing the students into the single combines and the double combines.
为找出原因,将学生分成单人组合和双人组合,然后对已结束拉丁舞选修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舞伴的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拉丁舞的主要原因。
6)  double cooperation
双人合作
补充资料:双氮配合物
      配体中至少有一个氮分子与金属结合的配位化合物。分子氮作为配体时称为双氮。在常温下氮是一种惰性气体,因此曾认为氮分子内的三重键(N呏N)非常牢固。1965年首次合成的钌的分子氮配合物,引起了举世的瞩目。现在合成的双氮配合物已有数百种之多。元素周期表(见彩图)中自第ⅣB族起的过渡元素,绝大多数皆已用常规方法制得了各种不同的双氮配合物,只有钒、锝、铪、钽等少数元素还未形成稳定的双氮配合物。第Ⅷ族过渡金属有与N2形成配合物的突出能力,其中过渡金属以低的氧化态存在,如Co(I)或Ni(0)。
  
  双氮配体的配位本质  钴配合物 [Co(Ph3P)3N2H](Ph为苯基)的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Co-N-N键是线形的,电子密度从金属流向N2的空分子轨道。N-N键长1.10埃,比自由N2的键长1.098埃稍长,表明N呏N三重键的削弱。在大多数双氮配合物中,氮分子是以顶端配位在金属中心原子上的,但也发现有侧配位的。例如附图所示的双氮侧配位化合物,它是由四苯基双镍分子组成,Ni-Ni之间有单键。N2侧配位于两个Ni原子,每个 N又以顶端配位于Li-Li键的中心。这种配位作用使N-N键长由1.098埃伸长到1.36埃,即介于双键与单键之间,双氮内键的强度大大削弱,故很容易氢化而产生氨。N2结合在金属表面上有两种类型的配位,一种是端配位,另一种是N呏N分子平卧于表面,即侧配位。
  
  
  
  反应性  在溶液中,分子氮配位于过渡元素前部的金属,所生成的双氮配合物是不稳定的,配位的N2可被还原为NH3或N2H4。例如Mo、W等稳定双氮配合物中配位N2的还原产生氨的反应如下:
  
  
  式中cis表示顺式;M为Mo或W;R为Me2Ph或MePh2;Me为甲基。
  
  制法  1965年合成的钌配合物[Ru(NH3)5N2]2+是用水合肼还原RuCl3而制得。以后发现也可先形成[Ru(NH3)5N3]2+,然后慢慢地分解,形成双氮配合物。双氮配合物也可直接由N2合成:
  [Ru(NH3)5H2O]2++N2─→[Ru(NH3)5N2]2++H2ON2取代H2O,显示出N2的活性。这种性质也在下列桥式配合物的合成反应中表现出来:
  
  [Ru(NH3)5N2]2++[Ru(NH3)5H2O]2+─→
  
  
  
  
  
  
  
   [(NH3)5RuN2Ru(NH3)5]4++H2O
  
  目前主要研究合成新的双氮配合物,将配位的双氮还原为氨,以及将反应后配合物再生等方面。
  
  

参考书目
   E. Huheey, Inorganic Chemistry, Principles of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3rd ed., Harper & International Science,Cambridge,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