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现代作家自传
1)  autobiographies of modern authors
现代作家自传
2)  modern writers
现代作家
1.
Chinese modern writers in different literary periods show their special but flexible appearance of literature writing on "ghosts".
中国现代作家通过对与“鬼”相关的民俗文化的展现,从“鬼”俗民情的直接抒写到国民劣根性的隐喻批判再到“人变鬼”“鬼变人”的两极想像,不同文学时期的现代作家们显示了“鬼”文学写作特殊而鲜活的形态。
2.
That modern writers are of poly-identity is an issue of profession as well as of man.
现代作家普遍有着多重身份,这既是职业的问题,更是人的问题。
3.
The common, persistent and farreaching complex possessed by modern writers who once studied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their concern about foreign languages.
对外语的高度关注,是具有留学背景的现代作家一个共同的、持久的、意义深远的情结。
3)  modern writer
现代作家
1.
In my prose,I seek the variety in subject,sincerity of feeling,profoundness of artistic realm and free expression,holding the view that a high-quality modern writer should have traditional virtue, modern awareness,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and practical spirit as well.
在散文创作中,我追求题材的多样、情感的真诚、境界的深广、手法的自由,并认为一个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意识,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作家。
2.
As the source of childhood experience,the maternal love has had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writer s creation.
母爱作为童年经验的源头对现代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4)  modern autobiography
现代自传
5)  Autobiography Of Authors
作家自传
6)  modern women writer
现代女作家
1.
The constructure of a new-model women s portrait embodied modern women writer s creative persue that was based on the deconstructure of men s power-love supremacy and constructure of women s affection-love subject.
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现代女作家以解构男权性爱霸权,建构女性情爱主体为旨归的创作追求。
补充资料: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口述自传

作者: 胡适 / 口述 / 唐德刚

isbn: 756335512x

页数: 268

定价: 22.0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8-1

简介 · · · · · ·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是对自己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适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本书: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作者简介 · · · · · ·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字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1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有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1962年胡适在台北病逝。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