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pagandize public security poli
公安政策宣传
3) policy propaganda
政策宣传
1.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s of the policy propaganda on real estat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浅谈政策宣传在高校房地产管理中的作用
4) propaganda of public security
公安宣传
1.
The propaganda of public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rty\'s propaganda work and public security work,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ublic security work.
公安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和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public security official`s policy
公安政策
1.
As a behavior norm,the public security official`s policy is the leading principle of our party and our n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
公安政策作为公安机关的行为规范,是党和国家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
6) promulgated a policy of nonresistance
宣传不抵抗政策
补充资料:宣传
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
词源 宣传活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源远流长。中国西晋史学家陈寿(233~297)所著《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中有"先生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句,可见中国东汉末年已将"宣"、"传"两字合用。在英语"propaganda"的词根中,借植物栽种、接木而含有强行传播之意。现代意义上的"宣传"一词,渊源于1622年罗马天主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创立的 " 信仰宣传委员会 " (Congregation for Propagandingthe Faith ),当时该会简称为 Propaganda,意思是通过传教士使用各种文字、语言符号传播教义。宣传一词的广泛运用,是在18世纪下半叶美国反殖民主义的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国在戊戌维新(1898)和辛亥革命(1911)时期,"宣传"一词已广为人知。
分类 宣传有各种类型。按宣传的内容分,有政治宣传、宗教宣传、军事宣传 、商业宣传 、科技宣传等。宣传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人际间面对面的宣传,要运用语言、姿势、表情等宣传手段;面向大众的宣传,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理论文章、文艺演出、新闻报道也可作为宣传手段;一面旗帜,一枚徽章,一套制服,一座博物馆......都可以成为宣传手段。宣传还可按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如灌输、鼓动、教育、劝说、诱导、批判等。灌输是将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系统地输入人们的头脑并不断强化,理性和系统性是其特色。鼓动强调用具体事实和集中的论点激励人们的感情,使之强烈震动和有所觉悟。教育 、劝说 、诱导则情理并重。批判严词厉色,目的在使受宣传者改变态度,使其思想和行为向宣传者所需求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特点 尽管宣传可以划分为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①目的性。所有宣传者都旨在影响受众, 力图使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行动。②倾向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的倾向性不仅表现在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宣传者所宣传的内容上,也表现在他们所运用的手法上。③社会性。一般说来,宣传都要面向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求影响最大多数的受众。④现实性。表现在宣传目标、宣传材料和宣传效果等方面,没有现实的宣传目标和宣传材料,就不能获得现实的宣传效果。⑤附合性。宣传往往依附于其他的文化传播领域。新闻是宣传最易依附的手段,原因之一是宣传能借力于新闻告知的职能而获得影响受众的机会;其次是新闻客观报道的形式容易掩盖宣传的目的性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教育也是宣传易于依附的领域,因为教育是人的社会化基本途径。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获取有关社会的和自然的各种知识,建立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因而高层次的宣传即灌输最容易在教育领域发挥效能。文艺也是宣传的一种好形式,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效果显著。
功能 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判等多种功能, 其基本功能是劝服。即通过多种内容和形式,阐明某种观点,使人们相信并跟着行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制定了以启蒙、教育和组织群众为目的的无产阶级革命宣传的战略目标,把宣传和组织联系起来,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宣传理论和宣传形式,从而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
要素 在宣传的过程中,下列各个环节是决定成败的要素。
①确立宣传目标。宣传目标即发起宣传者期望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某种变化。宣传目标的设置,总是与宣传所依附的领域内容密切结合的。如军事宣传,其目标设置往往围绕军事活动,首先为激起对敌人的仇恨,鼓舞士气;其次为保持和友邦及中立者的合作、友好关系;再次为瓦解敌人的斗志,等等。目标的设置须顾及受众接受的可能性, 在理论上、感情上能引起人们的重要感、归属感。
②确定宣传者或建立宣传机构。发起宣传的政府、政党、集团、企业等,一般通过宣传机构设置"宣传前线",使发起者处于主动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起宣传者往往处于幕后,通过貌似中立的"宣传前线"组织去影响受众。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目的和内容与人民的利益一致, 宣传者直接与受众见面。但是,任何国家,选择和确定宣传者和宣传机构时,都要考虑或维持他们在受众面前的公正形象及受信任程度。
③确定相应的受众范围。任何宣传都须确定相应范围的受众 。受众的范围 ,根据宣传的目的和内容确定。通常从 4个方面了解受众,追求宣传效益:a.了解受众的切身利益,宣传的内容应与之相符;b.了解受众接受宣传的态度,对赞成、中立、反对甚至带敌意的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c.了解受众所处的环境,一些对宣传持中立或反对态度的受众,在一定环境的社会压力下容易改变态度;d.了解受众接受宣传的能力和水平,如阅读能力、理解水平。
④选择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这种选择须有助于宣传目标的实现。宣传内容的选择通常贯彻现实性和关联性原则 ,给受众以科学 、现实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否则难以达到宣传目的。同时,所选择的思想、理论和事实材料,须和受众的利益、经验及接受能力相关。宣传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 ,同时要求鲜明性和多样性 。鲜明性表现在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观点,多样性则可通过各种新鲜形式重复思想观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与记忆。
⑤选择使用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最有效的宣传工具。快速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容易影响受众对日常事件的看法,慢速传播媒介 (杂志、电影、书籍 )容易影响受众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快速传播媒介影响受众更为广泛。选择宣传媒介要注重符合特定受众的要求。在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时代,受众通过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来对付严重的"信息超载"现象,因此,要达到宣传目的,必须了解和分析受众在选择传播媒介时会最注重和最易受哪种媒介的影响。
⑥测量宣传效果。宣传活动并非一次性的单向传播过程,因此,调查、测量宣传效果,不断调整宣传的内容、手段和宣传的步骤,分析、排除反宣传的干扰 (如误解、曲解 ),是进行有效宣传的一项重要程序。宣传效果的测量方法,一般流行控制实验法、调查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而以内容分析法的运用为最多。内容分析法强调以客观、系统、定量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传播内容,从而推测受众的理解和反应程度。由于这种方法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手段,所以宣传家们更主张采用调查观察法进行测量,即通过调查,广泛地了解受众生活、信仰、价值观念、选择传播媒介的习惯等,深入现场去观察、记录受众对宣传的反映。
⑦对付反宣传的措施。在宣传过程中,受众可能受到反宣传的干扰。在测量宣传效果的同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反宣传因素,从而采取积极的对付措施。这不仅是在发现反宣传后加以辩驳、批判,同时要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正反两面都说的原则,使受众在有所预防的状态下,能自动抗御反宣传。
方法 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宣传过程中,贯串着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方法问题。它的战略制定,有心理动态说服和社会文化说服两种方式。心理动态说服是经过宣传改变人的心理,导致其行为的改变;社会文化说服是通过宣传影响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进而建立新的价值观,达到改变社会和个人行为的目的。宣传过程中的战术手段,可以从宣传者的态度,宣传内容的强度及宣传形式的灵活度等主要方面加以设计。
无产阶级宣传家也注重宣传手段的研究,列宁就曾将" 灌输" 和"鼓动"两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加以比较,无产阶级的宣传不允许欺骗,而是反复强调科学性、真实性与现实性的原则。
宣传的战略战术,还包括宏观领域的控制和管理。它又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宏观控制管理如宣传环境的控制、宣传队伍的组织、宣传媒介的协调等,它运用反馈调节原理,使宣传活动不断根据环境和受众的变化而变化。消极的宏观控制管理是运用法制手段,压制反宣传机构和媒介,禁止反宣传出现,如封闭外来宣传渠道,实行新闻检查等。有效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是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适度结合,而以积极的控制和管理为主。
作用 宣传是一种由各种阶级、各种势力所参与的社会活动,宣传的倾向性带有强烈的阶级烙印,不同阶级的宣传,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般来说,革命阶级的发展壮大,总是伴随着积极的宣传活动。革命阶级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因而总能有效地利用宣传而达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目的。无论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历史, 还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奋斗历程,都雄辩地证明了宣传的这一积极历史作用。宣传同样也是没落阶级用以阻挡社会历史前进的手段,从中世纪的封建僧侣神权制到 20 世纪垄断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统治,都曾运用宣传手段积极维护腐朽的反动统治。
新闻是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宣传者运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阐述一定的观点和主张,以达到吸引受众和争取受众的目的。新闻和宣传都是信息的传递,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在很大程度上交叉。新闻和宣传的结合必须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通过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传播,表达思想观点,使受众乐于接受,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新华出版社,北京,1980。
池田德真著,朴世误译:《宣传战史》,新华出版社,北京,1984。
W.J.塞弗林、小詹姆斯·W.坦卡特著,陈韵昭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1985。
词源 宣传活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源远流长。中国西晋史学家陈寿(233~297)所著《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中有"先生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句,可见中国东汉末年已将"宣"、"传"两字合用。在英语"propaganda"的词根中,借植物栽种、接木而含有强行传播之意。现代意义上的"宣传"一词,渊源于1622年罗马天主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创立的 " 信仰宣传委员会 " (Congregation for Propagandingthe Faith ),当时该会简称为 Propaganda,意思是通过传教士使用各种文字、语言符号传播教义。宣传一词的广泛运用,是在18世纪下半叶美国反殖民主义的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国在戊戌维新(1898)和辛亥革命(1911)时期,"宣传"一词已广为人知。
分类 宣传有各种类型。按宣传的内容分,有政治宣传、宗教宣传、军事宣传 、商业宣传 、科技宣传等。宣传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人际间面对面的宣传,要运用语言、姿势、表情等宣传手段;面向大众的宣传,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理论文章、文艺演出、新闻报道也可作为宣传手段;一面旗帜,一枚徽章,一套制服,一座博物馆......都可以成为宣传手段。宣传还可按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如灌输、鼓动、教育、劝说、诱导、批判等。灌输是将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系统地输入人们的头脑并不断强化,理性和系统性是其特色。鼓动强调用具体事实和集中的论点激励人们的感情,使之强烈震动和有所觉悟。教育 、劝说 、诱导则情理并重。批判严词厉色,目的在使受宣传者改变态度,使其思想和行为向宣传者所需求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特点 尽管宣传可以划分为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①目的性。所有宣传者都旨在影响受众, 力图使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行动。②倾向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的倾向性不仅表现在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宣传者所宣传的内容上,也表现在他们所运用的手法上。③社会性。一般说来,宣传都要面向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求影响最大多数的受众。④现实性。表现在宣传目标、宣传材料和宣传效果等方面,没有现实的宣传目标和宣传材料,就不能获得现实的宣传效果。⑤附合性。宣传往往依附于其他的文化传播领域。新闻是宣传最易依附的手段,原因之一是宣传能借力于新闻告知的职能而获得影响受众的机会;其次是新闻客观报道的形式容易掩盖宣传的目的性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教育也是宣传易于依附的领域,因为教育是人的社会化基本途径。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获取有关社会的和自然的各种知识,建立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因而高层次的宣传即灌输最容易在教育领域发挥效能。文艺也是宣传的一种好形式,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效果显著。
功能 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判等多种功能, 其基本功能是劝服。即通过多种内容和形式,阐明某种观点,使人们相信并跟着行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制定了以启蒙、教育和组织群众为目的的无产阶级革命宣传的战略目标,把宣传和组织联系起来,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宣传理论和宣传形式,从而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
要素 在宣传的过程中,下列各个环节是决定成败的要素。
①确立宣传目标。宣传目标即发起宣传者期望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某种变化。宣传目标的设置,总是与宣传所依附的领域内容密切结合的。如军事宣传,其目标设置往往围绕军事活动,首先为激起对敌人的仇恨,鼓舞士气;其次为保持和友邦及中立者的合作、友好关系;再次为瓦解敌人的斗志,等等。目标的设置须顾及受众接受的可能性, 在理论上、感情上能引起人们的重要感、归属感。
②确定宣传者或建立宣传机构。发起宣传的政府、政党、集团、企业等,一般通过宣传机构设置"宣传前线",使发起者处于主动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起宣传者往往处于幕后,通过貌似中立的"宣传前线"组织去影响受众。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目的和内容与人民的利益一致, 宣传者直接与受众见面。但是,任何国家,选择和确定宣传者和宣传机构时,都要考虑或维持他们在受众面前的公正形象及受信任程度。
③确定相应的受众范围。任何宣传都须确定相应范围的受众 。受众的范围 ,根据宣传的目的和内容确定。通常从 4个方面了解受众,追求宣传效益:a.了解受众的切身利益,宣传的内容应与之相符;b.了解受众接受宣传的态度,对赞成、中立、反对甚至带敌意的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c.了解受众所处的环境,一些对宣传持中立或反对态度的受众,在一定环境的社会压力下容易改变态度;d.了解受众接受宣传的能力和水平,如阅读能力、理解水平。
④选择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这种选择须有助于宣传目标的实现。宣传内容的选择通常贯彻现实性和关联性原则 ,给受众以科学 、现实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否则难以达到宣传目的。同时,所选择的思想、理论和事实材料,须和受众的利益、经验及接受能力相关。宣传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 ,同时要求鲜明性和多样性 。鲜明性表现在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观点,多样性则可通过各种新鲜形式重复思想观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与记忆。
⑤选择使用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最有效的宣传工具。快速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容易影响受众对日常事件的看法,慢速传播媒介 (杂志、电影、书籍 )容易影响受众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快速传播媒介影响受众更为广泛。选择宣传媒介要注重符合特定受众的要求。在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时代,受众通过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来对付严重的"信息超载"现象,因此,要达到宣传目的,必须了解和分析受众在选择传播媒介时会最注重和最易受哪种媒介的影响。
⑥测量宣传效果。宣传活动并非一次性的单向传播过程,因此,调查、测量宣传效果,不断调整宣传的内容、手段和宣传的步骤,分析、排除反宣传的干扰 (如误解、曲解 ),是进行有效宣传的一项重要程序。宣传效果的测量方法,一般流行控制实验法、调查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而以内容分析法的运用为最多。内容分析法强调以客观、系统、定量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传播内容,从而推测受众的理解和反应程度。由于这种方法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手段,所以宣传家们更主张采用调查观察法进行测量,即通过调查,广泛地了解受众生活、信仰、价值观念、选择传播媒介的习惯等,深入现场去观察、记录受众对宣传的反映。
⑦对付反宣传的措施。在宣传过程中,受众可能受到反宣传的干扰。在测量宣传效果的同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反宣传因素,从而采取积极的对付措施。这不仅是在发现反宣传后加以辩驳、批判,同时要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正反两面都说的原则,使受众在有所预防的状态下,能自动抗御反宣传。
方法 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宣传过程中,贯串着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方法问题。它的战略制定,有心理动态说服和社会文化说服两种方式。心理动态说服是经过宣传改变人的心理,导致其行为的改变;社会文化说服是通过宣传影响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进而建立新的价值观,达到改变社会和个人行为的目的。宣传过程中的战术手段,可以从宣传者的态度,宣传内容的强度及宣传形式的灵活度等主要方面加以设计。
无产阶级宣传家也注重宣传手段的研究,列宁就曾将" 灌输" 和"鼓动"两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加以比较,无产阶级的宣传不允许欺骗,而是反复强调科学性、真实性与现实性的原则。
宣传的战略战术,还包括宏观领域的控制和管理。它又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宏观控制管理如宣传环境的控制、宣传队伍的组织、宣传媒介的协调等,它运用反馈调节原理,使宣传活动不断根据环境和受众的变化而变化。消极的宏观控制管理是运用法制手段,压制反宣传机构和媒介,禁止反宣传出现,如封闭外来宣传渠道,实行新闻检查等。有效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是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适度结合,而以积极的控制和管理为主。
作用 宣传是一种由各种阶级、各种势力所参与的社会活动,宣传的倾向性带有强烈的阶级烙印,不同阶级的宣传,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般来说,革命阶级的发展壮大,总是伴随着积极的宣传活动。革命阶级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因而总能有效地利用宣传而达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目的。无论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历史, 还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奋斗历程,都雄辩地证明了宣传的这一积极历史作用。宣传同样也是没落阶级用以阻挡社会历史前进的手段,从中世纪的封建僧侣神权制到 20 世纪垄断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统治,都曾运用宣传手段积极维护腐朽的反动统治。
新闻是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宣传者运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阐述一定的观点和主张,以达到吸引受众和争取受众的目的。新闻和宣传都是信息的传递,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在很大程度上交叉。新闻和宣传的结合必须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通过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传播,表达思想观点,使受众乐于接受,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新华出版社,北京,1980。
池田德真著,朴世误译:《宣传战史》,新华出版社,北京,1984。
W.J.塞弗林、小詹姆斯·W.坦卡特著,陈韵昭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198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