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主体际交往
1)  communication of inter subjectivity
主体际交往
2)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s
主体际交往关系
3)  main body of communication
交往主体
1.
Then it analyses the role of social interaction for people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rom three aspects: characters of contempory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nature,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existent state of main body of communication.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时,首先对比分析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对于社会交往概念的不同理解,试图找出社会交往的内在本质,然后从当代社会交往的特点、社会交往与人的本质的确证、社会交往与交往主体的存在状态方面来分析社会交往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4)  Intersubjective Communication
主体间交往
5)  dual-contacting body
双交往主体
6)  communicative subject
交际主体
1.
As the two parties of the communicative subject communicate with respective social attribute, social credit and individual psychology in conveying informative lexis, both partie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and those of the other, and enable their rhetorical behavior to confor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
信息语辞在传达中,由于交际主体双方都是以特定的社会属性、社会信誉和个性心理等角色特征参与交际的,因此,双方都必须认真考虑自身和他人的各种特征,尽量将自己的修辞行为与主体双方的特征需求保持一致,达成两方面的协调。
补充资料:《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
      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关于形式社会学的代表作。简称《社会学》。由不同时期的有关这一主题的论文编辑而成。1908年在莱比锡出版。齐美尔在1894年出版的《社会学的问题》一书中认为,社会学是分析社会交往的各种形式,如交换、斗争、统治、服从、秘密、荣誉等的学科。《社会学》一书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它与行为纯粹形式的关系、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随着对象特点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作者把社会交往纯粹形式分为社会过程、社会类型、发展模式三类。社会过程是社会现象不依赖于具体实现过程的不变结构,如统治、服从等;社会类型是参加某种关系的人所具有的、不以某种具体相互关系为转移的特殊品质,即典型的角色行为,如穷人、达官贵人等的类型;发展模式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过程,如群体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基础向功能的转变及从外部机械的标准向更合理的标准的转变、社会的形式和内容的分离,以及自发形式的出现等。
  
  本书所阐明的形式社会学,把德国哲学家I.康德的先天范畴用于社会交往领域,把社会交往中的日常事件作为分析对象,因而把社会学研究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现象学研究上,成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先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