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rman post war literature
德国战后文学
1.
Günter Grass, the winner of 1999 Nobel Rewards of Literature,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rman post war literature and the European “Immigration Literature”.
1 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是德国战后文学及西方“移民文学”的杰出代表 ,是 2 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欧洲作家之一。
2) American literature after WWII
美国战后文学
4) literature in the Warring States
战国文学
5) German literature
德国文学
1.
Between the seven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the "Sichuan Heroine" appeared many times in German literature and was provided with a strong legendary color.
17世纪至20世纪,"四川女英雄"多次在德国文学中出现并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2.
Although the postmodernism in German literature has come all along under suspicion,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s conclusively demonstrated in the works of a group of writers.
德国文学界关于后现代的讨论, 缘起于费德勒“为后现代辩护”的即席发言, 而最终被曲折接受和获得较普遍认可的后现代观念, 却是由韦尔施咀嚼过的多元性。
3.
The article inquires into the German literature during the Nazi period.
本文探讨了纳粹时期的德国文学 ,在肯定反法西斯文学主流的同时 ,着重对纳粹的官方文学 ,特别是“血与土的文学”进行了分析批判。
补充资料:战后派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一批中、青年作家所形成的文学流派。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创作手法和风格等方面,都同战前作家迥然相异,富于战后的时代特色。战后派作家共有两批。
第一批战后派作家是战后初期崛起的中、青年作家,代表人物有野间宏、椎名麟三、中村真一郎、梅崎春生等人。他们在军国主义统治的黑暗岁月中断送了青春,或因参加进步活动身系囹圄,遭受法西斯警察的摧残与迫害;或被征兵驱往战场,心灵饱受创伤。他们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从本身的经历中,对军国主义祸国殃民的罪行逐渐有了认识,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他们描述战争的悲惨景象和人们的精神创伤,提出了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感情同人民大众有相通之处。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1946)、埴谷雄高的《死灵》(1946)、中村真一郎的《在死亡的阴影下》(1947)、梅崎春生的《樱岛》(1946)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作品。长篇小说《死灵》和《阴暗的图画》主题大体相同,描写战时几名学生参加进步活动,暴露法西斯势力统治下的黑暗生活,表现了对摧残他们生命和青春的军国主义的愤恨。《樱岛》以日本军国主义覆灭前夕的1945年为背景,反映驻扎在鹿儿岛南端樱岛上的海军士兵的厌战情绪。这些小说所描写的战时生活都是作者所经历过的,流露了作者的愤恨心情,具有较大的感染力。
第一批战后派作家的文学活动是在《近代文学》杂志文艺批评家的影响下进行的。《近代文学》创刊于1946年,成员有本多秋五、平野谦、埴谷雄高、山室静、荒正人、佐佐木基一、小田切秀雄等。他们都是在战前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遭到挫折时从事文艺评论活动,经历同第一批战后派作家大同小异。他们提倡艺术至上主义,强调尊重个人,并主张摆脱党派的束缚,保证个人的创作自由。第一批战后派作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力图摒弃从大正年代起就在日本文学中流行的"私小说"的传统,主张"在观念中探索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反对描写"人物行为的表面现象,而重视其心理动机"。在创作手法上宣称要突破现实主义,确立新的表现形式和文体,使用抽象语言。椎名麟三是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开拓者,野间宏和中村真一郎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上都模仿英美的意识流小说。他们大量采用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以表现日本的社会生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岛尾敏雄、堀田善卫、安部公房、大冈升平、井上光晴等为第二批战后派作家。他们在选择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同第一批战后派作家有一脉相承之处。堀田善卫在短篇小说《广场的孤独》(1951)中,以朝鲜战争前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描写日本知识分子对国际形势和日本前途惶恐不安的精神状态。在几篇以中国为活动舞台的作品中,堀田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政策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他的小说《时间》(1953)是描写日本法西斯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血腥罪行的第一篇小说。剧本《命运》(1958)的主人公,战前曾是侵华军队的一名下士,战后随代表团访华参观,当他看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同被他遗弃的中国籍妻女相会,对战前军国主义的罪行和他自己的过错,表现出忏悔和赎罪的心情。
参考书目
中岛健藏:《回想的战后文学》,东京,1979。
第一批战后派作家是战后初期崛起的中、青年作家,代表人物有野间宏、椎名麟三、中村真一郎、梅崎春生等人。他们在军国主义统治的黑暗岁月中断送了青春,或因参加进步活动身系囹圄,遭受法西斯警察的摧残与迫害;或被征兵驱往战场,心灵饱受创伤。他们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从本身的经历中,对军国主义祸国殃民的罪行逐渐有了认识,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他们描述战争的悲惨景象和人们的精神创伤,提出了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感情同人民大众有相通之处。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1946)、埴谷雄高的《死灵》(1946)、中村真一郎的《在死亡的阴影下》(1947)、梅崎春生的《樱岛》(1946)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作品。长篇小说《死灵》和《阴暗的图画》主题大体相同,描写战时几名学生参加进步活动,暴露法西斯势力统治下的黑暗生活,表现了对摧残他们生命和青春的军国主义的愤恨。《樱岛》以日本军国主义覆灭前夕的1945年为背景,反映驻扎在鹿儿岛南端樱岛上的海军士兵的厌战情绪。这些小说所描写的战时生活都是作者所经历过的,流露了作者的愤恨心情,具有较大的感染力。
第一批战后派作家的文学活动是在《近代文学》杂志文艺批评家的影响下进行的。《近代文学》创刊于1946年,成员有本多秋五、平野谦、埴谷雄高、山室静、荒正人、佐佐木基一、小田切秀雄等。他们都是在战前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遭到挫折时从事文艺评论活动,经历同第一批战后派作家大同小异。他们提倡艺术至上主义,强调尊重个人,并主张摆脱党派的束缚,保证个人的创作自由。第一批战后派作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力图摒弃从大正年代起就在日本文学中流行的"私小说"的传统,主张"在观念中探索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反对描写"人物行为的表面现象,而重视其心理动机"。在创作手法上宣称要突破现实主义,确立新的表现形式和文体,使用抽象语言。椎名麟三是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开拓者,野间宏和中村真一郎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上都模仿英美的意识流小说。他们大量采用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以表现日本的社会生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岛尾敏雄、堀田善卫、安部公房、大冈升平、井上光晴等为第二批战后派作家。他们在选择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同第一批战后派作家有一脉相承之处。堀田善卫在短篇小说《广场的孤独》(1951)中,以朝鲜战争前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描写日本知识分子对国际形势和日本前途惶恐不安的精神状态。在几篇以中国为活动舞台的作品中,堀田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政策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他的小说《时间》(1953)是描写日本法西斯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血腥罪行的第一篇小说。剧本《命运》(1958)的主人公,战前曾是侵华军队的一名下士,战后随代表团访华参观,当他看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同被他遗弃的中国籍妻女相会,对战前军国主义的罪行和他自己的过错,表现出忏悔和赎罪的心情。
参考书目
中岛健藏:《回想的战后文学》,东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