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陵在什邡西北洛水镇,距什邡城区20公里,距洛水镇2公里。广木公路和广木铁路都经过此站。它是一所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纪念性园林,是一处古朴凝重 的含秦汉风格的建筑群。陵园本区位于章山(大蓬山)的李家山,陵东北方向有2200多年前李冰治导洛水的遗址高景关瀑口、古洛堋(朱李火堰)和石亭江河 道。原李冰墓地位于章山后崖,交通不便,1991年重建时迁于现址。陵园坐北向南,陵东的黑龙沟和陵西的佛泉溪两水交汇陵前,注入李公湖。陵区占地360 亩,北靠后城山,东邻峰顶山,西连佛爷坪,南有神牛岭,从南向北地势渐高,海拔723米至863米。景区内牌坊、湖泊、道路、桥梁、雕塑、殿堂、亭阁、陵 墓皆巧借地形地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表现出水文化、石文化的艺术特色。陵内设施以直上山顶的石阶为中轴线,背枕大山,两侧峰岭左辅右弼,山顶墓区居高 临下,天门开阔,地户紧闭,水口卫门,气象肃穆庄严,如天造地设,俨然有王陵的气派,占尽传统风水地之妙机;构筑恢宏雄壮,得秀山灵水陪衬。凭吊者可抒思 古代伟人之豪情,旅游者可发登临观赏之雅兴。更有千级石阶可舒展攀援手,石刻题词可瞻仰江泽民同志亲笔墨韵。陵园下有“傍湖居”,提供食宿娱乐方便。
李冰和大禹一样,是因水而生的。
大禹,这个夏代的部落酋长,这个出生在广柔石组、活动在九联坪(什邡)丛山中的羌氐族青 年,是他,疏通了九河,凿开了巫峡,让四川内海所著之水归入长江流向东海。
李冰,这个秦代到任的蜀郡郡守,是他“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二江于成都之中”——汉 理好内外二江,成为恩泽万世、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口 ,别江、郫,会新都在渡”——疏通洛水,打开洪水堵塞的瀑口,在高景关下设平梁,分流入朱、李、火三堰,在什邡平原十河分流。
大禹治水,历史太久远了,痕迹已成自然,而李冰的都江堰,朱李火堰,却赫然于世,年年月月造福于成都平原。四川有“天府之国”美称,其功芝是要记给李冰的。为李冰修一座陵 墓,全国人民都是想得通的。
李冰陵园在什邡洛水镇章山。2200多年前,已近晚年的李冰,累死在什邡洛水的治水工地上 。有专家考证,李冰本就是什邡人,属蜀山氏后裔,古今人们都落叶归根的习惯的。便不管怎样,能留驻一个伟大的英魂,章山有幸。
章山,距什邡20公里,距洛水镇2公里,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山下。李冰陵园就在章山册麓。 它是一座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纪念性园林,是一处木朴凝重、含秦汉风格的建筑群。
陵园本区位于章山的李家山,东北方向有高景关瀑口、朱李火堰和洛水(石亭江)河道;陵东 的黑龙沟和陵西的沸泉陵两水交汇陵前,注入李公湖。站在这高高的山上,什邡的水涝旱情 、耕种收获,一切都可以关照了。
陵区占地360亩,北靠后城山,东邻峰顶山,西连佛爷坪,南瞰神牛岭,从南向北地势渐高 ,从山门牌坊进,上九龙陛1000步石阶,然后坐下,看山水走势或思考一些问题,这符合李冰的性格。
陵园建构以直上山顶的石阶为中轴线,北枕大山,两侧峰岭左辅右,山顶墓压居高临下, 天门开阔,地户紧闭,水口卫门,气象肃穆庄严,如天造地设,俨然王陵气派、占尽风水宝 地之妙机;建筑恢宏大气,又得秀山灵山之陪衬;景区内牌坊、湖泊、道路、桥梁、雕塑、 殿堂、亭阁、陵墓皆巧借地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表明出水文化、石文化的艺术特色。 还有石刻题词有江泽民总书记的亲笔墨韵、有张爱萍将军的遒劲手笔。这些,都是李冰应该 受用的。
李冰治水的事迹,2200多年了,历史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要借陵园建构告诉后人,以便睹物思人。现以次解说如下:
山门牌坊。从宽润的李冰大道拐入横冈坡路,一道三扇门的巨坊扼守山门,坊顶三道飞檐, 门额“秦李冰葬所”五个大学出自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之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