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新石器时代
1)  the Neolithic Age of China
中国新石器时代
1.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 o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olithic Age of China can be summaried in five aspects, namely, on the procedure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n the velocity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on the cultural pattern, and on the civilization in early China.
地理环境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对文化发展历程的影响、对文化发展速度的影响、对文化特征的影响、对文化格局的影响、对中华文明早期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5个方面 ,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体现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采集渔猎经济的存在、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对居住地的选择、因地制宜的居宅建筑、生产生活用具的制造、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预等 7个方面。
2)  Zhongguo Xinshiqi Shidai de shiqi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3)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olithic Age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4)  Zhongguo Xinshiqi Shidai de jiachu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家畜
5)  Zhongguo Xinshiqi Shidai de Jianzhu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
6)  Zhongguo Xinshiqi Shidai de nongye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
补充资料: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家畜
      中国新石器时代已较普遍地饲养了家畜和家禽。从发掘的文化遗址里,经常出土各种动物的骨骸:大量的散见于文化层堆积和废弃坑穴等处的,是人们吃剩的碎骨残段;有的作为随葬物放在墓坑里;也有的因祭祀或作为牺牲把完整个体埋在墓区内。此外,还发现了少量刻划或捏塑的家畜形象。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鉴定研究可知,中国新石器时代首先出现的一批家畜(禽)是猪、狗、鸡和牛,可早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在淮河与秦岭以北地区,最主要的家养动物是猪、狗和鸡,在南方是猪、狗和水牛,说明北方和南方的家畜饲养业已经各具特点。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家畜 在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两个遗址,出土了猪、狗和鸡的遗骸,它们是目前中国北方已知最早的家畜遗存。年代约为前五、六千年。在裴李岗同时出土了造型生动的陶猪头。在磁山还出土了可能是家牛的一种小型黄牛。在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陕县的庙底沟和三里桥等遗址中出土的仰韶文化家畜遗骸,也包括猪、狗、鸡和黄牛 4种。其中,猪和狗在中国北方史前时期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尤其是家猪,在整个新石器时代经济上始终具有其重要性。在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的许多遗址里,都无例外的有较多的猪的遗骨。而且,养猪业愈到后期愈加发展,庙底沟的26个早期龙山文化灰坑里出土的骨骸,比同一地点的168个仰韶文化灰坑出土的还要多些,便是例证。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遗存中,同样都有较多的猪骨出土。例如甘肃永靖秦魏家46座齐家文化墓葬内,共有430块随葬的猪下颌骨,最多的一墓有68块,足见西北地区当时家猪饲养业的发达。内蒙古等地的红山文化中也发现有家猪的遗骸。
  
  大多数考古学者认为,绵羊和山羊,可能还有马,都是从龙山文化时期(约前2800~前1900)开始饲养的。早在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中,即出土过少量绵羊、山羊和马的骨骸,但尚不能肯定是家畜。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收集到的马骨不多。山东章丘城子崖和河南汤阴白营出土的标本都只鉴定到马属,不能断定属于家马。因此,有把握的说法是,在中原地区,到了商代才有肯定无疑的家马。家山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记录,以河南陕县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中出土的山羊角为最早。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已有家绵羊,估计年代不晚于前3000年左右。城子崖的羊骨被鉴定为殷羊,这是华北史前常见的一种家绵羊,到商代已被培育成稳定的品种。在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永靖马家湾和临洮马家窑遗址,都有山羊和绵羊的遗骸出土,齐家文化的遗址和墓地,也大都有较多的羊骨出土,说明这一地区已经普遍饲养了羊。此外,在山东泰安大汶口与兖州王因等遗址,发现了水牛的遗骨,说明大汶口文化地区还饲养水牛。
  
  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的家畜 中国南方一些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都出土了较早期的家畜遗骨。据分析,甑皮岩出土的猪骨属于家猪,这表明在中国南方家猪的饲养也很早。在河姆渡遗址约前5000年的文化层里,出土有猪、狗等家畜骨骸,水牛也很可能是家养的,说明这几种家畜在中国南方开始饲养的年代至少在前5000年以前。在河姆渡还出土了陶猪,下垂的腹部、头长与体长的比例等均具有家猪的特征。
  
  其后,无论是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还是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常见的家畜都是猪、狗和水牛。在福建闽侯昙石山和云南元谋大墩子,也都有猪和狗的遗骸出土,说明在沿海与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家畜也是猪和狗。江西万年仙人洞有绵羊的记录,但鉴定者认为不是家绵羊。中国南方可能到良渚文化时期才出现家羊。目前,还没有关于出土家马骨骸的正式报道,马在中国南方出现的时间,大约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或西周。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来,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人们大体已经饲养了所谓的六畜──马、牛、羊、鸡、狗、猪,而其中的猪、狗、绵羊和水牛,到商代早期便都已育成了特征稳定的品种。
  
  

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