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cioemotional behaviors
社会情绪行为
1.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age and gender pattern in socioemotional behaviors of infants.
本研究对 8~ 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 ,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
2) maternal socio emotional behaviors
母亲社会情绪行为
1.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ants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maternal educational level and maternal socio emotional behaviors.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
4) Social emotion
社会情绪
1.
This article categorized social emotions and reviewed recent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neural bases of different social emotions.
该文提出了社会情绪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对社会情绪神经基础的研究结果,指出了现有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存在的局限,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做了进一步展望。
2.
The evolution of individual social emotion will affect the relation among the people,the rel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and people s social adaptation.
情绪情感是影响人的认知的内在因素,个体社会情绪的发展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影响人的社会适应。
5) Social Mood
社会情绪
1.
Rural governance has a certain social basis and background of social mood.
乡村治理有一定的社会情绪基础和背景。
2.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ople living in these areas have good social mood.
采用问卷方法,对西北贫困地区1700余名少数民族成员的社会情绪进行研究。
补充资料: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 childhood,behavior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in 发生于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异常。儿童行为障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常见的生理心理行为偏异,如遗尿、厌食、偏食、夜惊、睡行、口吃等;一些是习惯性动作,如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抽动(如习惯性眨眼、咂嘴、扭头、耸肩等)。儿童的不良社会行为,属于儿童品行障碍,不属于行为障碍。儿童情绪障碍指的是儿童情绪反常,如过分害羞、恐惧、焦虑、暴怒发作等。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在儿童中很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会自行改善,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现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儿童行为障碍发生的原因包括:①多数与暂时性生理或心理发育延迟有关,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育成熟,大多数遗尿会自然消失;②咬指甲、习惯性抽动等行为障碍属于习惯性质,开始是偶然发生的,但由于不断得到强化,便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习惯;③厌食、偏食、吮手指等行为障碍的发生,与环境影响不良、教养不当有关;④少数行为障碍是器质性疾病的结果,例如不到10%的儿童遗尿常见的器质性病因有隐性脊柱裂、膀胱及尿道发育异常或慢性炎症等。儿童行为障碍的治疗强调医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和教育方法常可收到积极的效果。行为治疗对遗尿、口吃、习惯性动作有较好疗效。药物治疗有辅助价值,如丙咪嗪治疗遗尿有时有效。 儿童情绪障碍常以单一的症状为主,相对轻微,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可自行改善。表现:①过分害羞。怕见生人,怕到新环境,爱脸红,易哭泣,胆小,拘谨,行为退缩;②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不顺心时发脾气,哭叫吵闹,毁坏东西,撒泼打滚,严重时还表现为迸气发作,可伴发紫绀和痉挛;③过分恐惧。很多幼儿怕黑暗、怕生人、怕动物、怕雷电、怕鬼怪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行改善;如果恐惧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给儿童本人和家长带来困扰,便属于情绪障碍;④有的儿童容易烦恼,紧张不安;有的可出现分离性焦虑,即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反应。患儿依恋父母,寸步不离,拒绝上幼儿园或学校,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通常与精神刺激有关,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惊吓、恶劣环境等,慢性躯体疾病和某些气质因素可增加情绪障碍的易感性。治疗包括调整环境,正确教育,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大多数患儿不需药物治疗。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